牛曉莉
摘 要:世賽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是世界技能組織舉辦的世界級技能賽事,它是世界技能組織成員之間展示和交流職業技能的重要平臺。該賽事每兩年舉辦一屆,我國已參與4屆技能大賽,成績斐然!而獲獎選手70%來自技工院校,結合我校學生參與世賽全國選拔賽競賽情況,對我校數控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探討。
關鍵詞:世賽;技工院校;數控專業;人才培養
1 湖南省技工院校數控項目在世賽全國選拔賽競賽情況
自我國2010年加入世賽組織并組團參賽以來,我省數控項目已參加4屆人社部組織的世賽全國選拔賽。在全國選拔賽中我省選手成績一直屬于中等偏上,偶爾進入國家集訓隊,也是“一輪游”,很難與廣東、江蘇等技能強省抗衡。為何有這么大的差距?通過調研及實地考察,目前,我省數控專業的發展還處于“二梯隊”發展階段,技能人才培養的方案過于陳舊,尤其是在政府對技工院校的頂層設計及扶持力度、校企融合的深度、學生職業素養的廣度、職業競賽的集訓方式、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還存在薄弱環節及制約瓶頸,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探索。
2 在世賽背景下我校數控專業技能人才培養啟示
2.1 政府部門加大對技工院校的扶持力度
現階段,在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實施方案(2018-2020)》,出臺《關于推進技工院校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及《技工教育“十三五”規劃》等政策后。湖南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加強技能人才培養建設技工大省的意見》,文件明確指出:鼓勵各級政府建立高技能人才獎勵制度、加大職業教育培訓師資建設力度、健全技能人才的保障措施、大力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活動等十一個方面;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文件中明確指出,要加強高技能人才培育支持力度。從政府部門出臺的各項政策中發現,技工院校作為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搖籃,在現代產業發展中,是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培育出高質量的技能型人才是一個關鍵。對于優質、品牌技師學院,政府部門要點對點扶持,比如說院校占地面積小問題、重點專業設備投入、師資隊伍的長遠發展、技能競賽特殊項目扶持資金等,只有把學校的實際困難解決了,才能釋放學院的手腳,才能激發學院的潛能,才能保證生源出口的質量,學院才有機會為社會、企業貼心服務,從長遠來看,技工院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景象才會展現,技工院校“雙一流”的建設行動才能落實到實處。
2.2 強化學生質量意識及操作規范
世屆技能大賽評價標準客觀、科學,注重于零件的加工精度及質量。對于零件的尺寸精度、表面光潔度、位置公差都有專門的高精度檢測儀器進行客觀檢測,人工檢測的加工要素都要由三名裁判共同檢測,并按照相應的評分標準進行公平、客觀打分,通過這種方式極大的提高了檢測結果的公信度,保證了競賽結果的公平公正。相比較而言,我省技能競賽在尺寸精度、便面質量、形位公差等方面評判中,還是以人工測量居多。因零件尺寸多、形狀復雜、測量量具有限、人工測量量具受限、檢測強度大等原因,測量結果相較于高精度儀器測量有誤差。學生在培訓過程中,對于高精度測量儀器的測量方法了解不夠,總是以“差不多”的思想去進行實訓操作,導致在以世賽為標準的測量條件下,尺寸達不到圖紙要求,競賽結果不敬人意。
世界技能大賽整個競賽過程注重選手操作過程、操作規范及安全生產意識,嚴格按照企業要求執行,產品質量以嚴格的操作規范、操作過程為保證,在工量具擺放、工作服著裝標準、防護眼鏡佩戴、生產安全常識等方面都有相應的要求。在我們的實訓過程中,常常會看到某些學生在加工過程中,工具與量具交叉、摞疊擺放在工作臺上,工裝穿戴不規范,實習操作存在安全隱患,這種現狀在很多學校的實訓中比較常見。規范化的操作需要一個養成過程,我們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怎樣的方式,才能培養出一個嚴格遵守安全要求,規范化操作,對產品質量高度重視的技能人才,這其中既包括教學標準、教程等內容性要素,也包括教師的綜合素質、教學基礎條件和教學管理制度等保障性要素。技能人才規范化意識、質量意識的養成,是這些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正是我們在技能人才培養方式上有待改進與完善的重要內容。也是今后學生培養重點關注的問題。
2.3 加大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促進校企良性發展
世賽項目中競賽項目的設計、競賽標準的制定、競賽評判的標準,競賽培訓及宣傳以及加工設備、測量設備、競賽材料的準備等,都有國際知名企業的廣泛合作,保證了職教的發展與企業的崗位需求相對接,也為我們技工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據和標準。結合我省技工院校實地調研情況,大部分技工院校與企業的合作還處于淺層次、低水平的合作,學校需要發展,主動尋求合作伙伴,保證了畢業生的去處;企業為了租用學校設備、降低加工成本,保證最大利益,雙方的目的存在差異。校企合作企業規模小、技術偏低、設備陳舊、管理散亂、學生的個人培養得不到重視,導致企業留不住學生,學校學生就業不穩定等一系列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學校大力開發省內技術實力雄厚、管理規范、樂于合作的優質企業,便于為省內區域制造業服務。校企合作雙方秉承“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的合作原則,共同培養符合現代企業崗位要求的高技能人才。校企雙方就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師資培訓、企業專業來校授課、實訓任務的開發、專業設備的購置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保證了學校專業學生在職業素養、崗位職責、操作技能、企業文化能與企業同步。并且希望有條件的企業舉辦或者參與舉辦職業學校,設置學生實習、學徒培養、教師實踐崗位。
2.4 加強省外交流合作,全面參與競賽
通過參加近幾屆國家級別的技能大賽得知,現在國家組織所開展國家級“一類”“二類”職業技能大賽都引入以世界技能大賽競賽體制、評判標準、項目設計思路、競賽環境標準。技能競賽作為技工院校改革與發展的助推器,是提升技工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有力手段,是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的重要途徑,是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大舉措,是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平臺。結合我省競賽現狀,應該積極向廣東、江蘇、浙江等技能強省的技工學校取經,學習他們學生梯隊培養的思路(3+2+1)、教練團隊的組成(專職+一專多能+年齡層次多元化)、先進加工方法(細節的處理)、刀量夾具的合理使用(高低搭配)、競賽的組織形式(全開放)、學生訓練的方法(集中訓練、走訓、分散訓練、模擬考核等)。通過“做出去、引進來”的方式,相互之間以友誼賽、對抗賽、拉練賽、選拔賽的模式進行全方位參與,形成一種培訓+競賽有效融合的機制,既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技能技術水平、溝通表達能力等,又提高了我省技工院校教師的整體技能水平、拓展師生思路、揚長避短,保證了在先進加工技術、先進加工理念、先進測量技術、先進評判標準等方面的同步。
2.5 加大技能學習宣傳力度,扭轉傳統觀念
“學而優則仕”的傳統思想根深蒂固,尤其在中部欠發達城市尤為顯著。現階段,“重學歷、輕技能”,上普高、大學仍為很多家長、學生的第一選擇。每年5月份的招生宣傳就可以發現,很多學生選擇讀高中還是學技能時,家長還是傾向于前者。尤其有少數家長,在學生讀高中無望且有想學技能的情況下,不征求學生的想法,托人搭關系也送到高中讀書,導致學生學業無成,畢業后無一技之長,境況十分尷尬,導致技工院校“招生難、招優質生源更難”的情況屢屢發生。近幾年,各級政府大力宣傳“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弘揚工匠精神”的理念在我們周圍蔚然成風,一大批“技能新星”、“技能新秀”正風起泉涌,但思想的轉變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只有“宣傳先行,政策保護、獎勵同步”多方位執行,保證了技能人才的實際利益、貫通技能人才的培訓通道、提升技能人才的崗位成就感,才能實實在在的吸引更多的群體去參與到技能的培訓中。
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深入推進,世界技能大賽的相關競賽標準深入到技工院校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作為“大國工匠”的培養基地,我們應該設身處地、與時俱進的貼合先進制造企業,與企業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在新型專業設置、復合崗位需求標準、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深入發展,保證了校企雙方互惠共贏。
參考文獻:
[1]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中國還要做些什么——關于第41屆世界技能大賽暨英、德職業教育考察報告[J].職業技術教育,2011(30):66-71.
[2]劉杰,席東梅.啟示與借鑒:世界技能競賽考察報告[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4):10-17.
[3]宋建.世界技能大賽:我們的收獲與差距[J].職業,2012(5):9.
[4]黎德良.世界技能大賽對我國技能人才培養的啟示[J].職業,2012(20):14-17.
[5]王波.世界技能大賽對國內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建設的啟示與改進思考[J].職業,2012(3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