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甜梅
摘 ?要:閱讀,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方面,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師關注的熱點,推動了教師的教學探索和反思。教師在教學中發現,部分學生在閱讀中存在一定的問題,不利于學生的閱讀進步。為了解決學生的閱讀難題,本文對如何有效提高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探索有效提高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策略,可以通過為學生通過生活元素、問題元素、實踐元素來幫助學生找到閱讀的技能,促使學生建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把握閱讀。
一、滲透閱讀中的生活元素——促進學生進行閱讀聯想
部分學生在語文閱讀的過程中,對生活常識理解不健全,不能站在生活的角度把握閱讀,造成了閱讀方面的缺失,不利于學生的語文發展,引起了教師的重視。初中語文教師若想在教學中有效提高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就要懂得豐富學生的生活常識,使學生從閱讀中析出生活元素,懂得借用生活元素來對閱讀進行聯想,加強學生文章的判斷和理解。
例如,在學習《蘇州園林》時,筆者為了使學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文中獲得自己所需的信息,能夠通過了解園林建筑的布局來分析園林建筑的原理。理解生活中園林建造的理念,培養學生的文化自豪感,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了蘇州園林的圖片,為了加強學生的印象,筆者還準備了不同類型的園林的圖片,以方便學生對比理解。學生觀看圖片后,從不同角度觀察了蘇州園林,結合課文,掌握了蘇州園林的特征,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和說明順序,知道了園林建筑的布局和園林建筑的原理,看到了蘇州園林的獨特魅力。接著,筆者又組織學生將自己喜愛的部分畫下來,使學生可以近距離地感受蘇州園林的魅力。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逐漸獲得了園林建筑的藝術性,形成了民族自豪感。這樣,筆者通過為學生滲透閱讀中的生活元素,發散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對文章進行了聯想。
二、滲透閱讀中的問題元素——促進學生進行閱讀思考
部分學生在語文閱讀的過程中,對閱讀缺乏系統的學習,不能找出閱讀的結構和順序,不能理清文章的脈絡,也不能獲得文章的主旨,還有更甚者,影響了學生的作文創作,加大了教師的教學量。為了改善學生的這一情況,教師對如何培養學生系統閱讀進行了思考,認為向學生提問可以獲得可靠的效果。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可以通過為學生滲透閱讀中的問題元素來促使學生思考。
例如,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時,筆者為了使學生熟悉小說創作的三要素,使學生能夠在小說閱讀中感受出作者的諷刺意味,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主要情節,促進學生的閱讀思維,在教學中結合文章內容對學生進行了提問:文章主要講述了什么故事?體現了怎樣的主旨?菲利普夫婦代表了怎樣的形象?作者對文章人物進行了怎樣的描寫?小說的語言有哪些特色?學生帶著問題對文章進行了分析,找出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知道了作者通過描寫菲利普夫婦對其弟弟于勒態度的前后變化,展現了當時小市民生活的面貌,表達了自己的諷刺意味,掌握了文章的故事情節,給出了問題的答案。這樣,筆者通過在教學中為學生滲透問題元素,使學生對文章進行了思考,促進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三、滲透閱讀中的實踐元素——促進學生進行閱讀應用
部分學生在語文閱讀的過程中,存在閱讀依賴的心態,總是等待教師的幫助,很少自己探索,這就使得學生在面臨同樣的閱讀類型時,總是無計可施,閱讀效果低下,影響了教師的判斷,浪費了教學時間。初中語文教師若想解決學生的這一問題,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發展,就應該為學生滲透閱讀中的實踐元素,促進學生對閱讀的應用。
例如,在學習《變色龍》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變色龍的表面含義和象征意義,讓學生學會通過人物的對話來理解人物的性格,幫助學生找出描寫奧楚蔑洛夫的語句,把握奧楚蔑洛夫的性格特點,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對文章進行表演,讓學生對人物進行分析,在表演中突出人物的形象。學生拿到學習任務后,對文章進行了細致的閱讀,熟悉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對人物之間的對話進行了分析,理清了人物之間的關系和情節變化。學生以課本內容為基礎,對表演進行了設計,準備了演出的材料,布置了演出的背景。在表演中,學生通過對話演出了奧楚蔑洛夫的性格,揭露了沙皇專制統治的腐朽黑暗,理解了變色龍代表的象征。這樣,筆者通過為學生滲透閱讀中的實踐元素,使學生發揮自身的能力,對所學知識進行了應用。
總之,本文通過為學生滲透閱讀中的生活元素、滲透閱讀中的問題元素、滲透閱讀中的實踐元素,促進了學生的閱讀聯想、閱讀思考和閱讀應用,幫助學生加深了對閱讀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參考文獻:
[1]張勇.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構建高效課堂的途徑探究[C]. 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第二期座談會資料匯編(下).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466-468.
[2]牛強.關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方法的運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35):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