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宏顯
摘 ?要:語文學科在初中階段學生所有所學科目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語文作為一門教授文學知識的學科,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基礎寫作水平、增加學生的文化素養,還能夠擴大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學生能夠通過所學語文技能來進行表情達意。閱讀是語文中的重要教授內容之一,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教師應不斷探索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及方法,促進學生個性化思維的發展,養成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本文主要探究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以期對教師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借鑒意義。
關鍵詞:初中語文;有效教學;教學策略;方法探究
進入初中學段后,很多學生在巨大的課業壓力之下,對閱讀的興趣急劇降低。當前,在我國初中語文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例如部分教師不能夠把握好閱讀課堂教學的節奏,使得學生在課上注意力不集中,語文課堂閱讀效率低下。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改革,對于初中語文的教學要求越來越嚴格,所以在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要重視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對原有的教學方式進行完善和創新,使學生的閱讀效果在單位時間內得到最大的發揮。那么,教師在具體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如何去做呢?下面,筆者就與各位同仁對此展開探討,以期共同推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一、借助多媒體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利用多媒體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時,教師要針對課文的重難點內容精心選擇素材,使學生借助直觀的圖片和視頻,圖文結合分析課文內容,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紀念白求恩》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介紹白求恩的生平事跡,并為學生講述白求恩生前的有趣故事。在直觀的教學情境下,學生對課文所寫的人物就具有了初步了解,這時再分析課文,有利于他們掌握課文的主旨和含義,體會白求恩身上的優秀精神與品質。
二、創建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
創建個性化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是實現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關鍵環節。一是要注重創建合適的閱讀教學情境。語文閱讀教學情境對閱讀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也直接影響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應注重運用多種方式創設閱讀情境,如,運用故事方式講解課文背景,也可以通過激發學生情感,使學生產生共鳴來增強學生閱讀的強烈興趣。
因此,教師可以加強學生對閱讀感悟的訓練,閱讀感悟是語文閱讀的重要內容,加強對學生個性閱讀感悟訓練,是彰顯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個性情感體驗的重要方面。對此,教師可用以下方法訓練:掌握文章的脈絡,從整體上進行感悟;品味語言,感悟語言魅力;重視朗讀,體會語言運用;抓住課文中心思想,進行深入體會。除此之外,教師應提高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培養提升學生個性閱讀理解能力,是增強學生個性化閱讀有效性的重點。教師可采取學生自主探究閱讀與教師啟發相結合的方法,也可以運用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等方式來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
三、重視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工作的開展
想要在初中語文課堂中順利開展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第一步就是要加強初中語文教師隊伍的建設,及時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手段,促使初中語文教師能夠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同時,教師也要積極在教學實踐中,針對新課改中所提出的新要求,對原來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加強對非連續性文本閱讀這一閱讀類型的重視。教師是初中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引領者,也是學生在學習中最信賴的人,只有教師的教學能力提高了、教學模式新穎了,學生才能夠在語文課堂中,提高對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重視,以更加認真的學習態度去對待它,從而促使自身閱讀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對初中語文教材中的閱讀資源進行深入挖掘。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有限資源,在語文課堂中向學生滲透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方法,提高對它的重視。比如引導學生描述文中的插圖,使學生進入與文章相符的真實情景,從而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比如在《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文章中,有一張黑白圖片,上面畫著一位中年的婦女和一個少年。據此,教師就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結合這張插圖,對他們的談話內容展開描述與想象。借助教材中的閱讀資源,提高學生在閱讀中的讀圖、概括、分析等能力。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在學習語文課本內容的同時,進行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方面的訓練,可謂是一舉兩得。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師想要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從教學實踐出發,發現閱讀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據此來對現有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與創新。結合初中生的現有閱讀水平,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課外資料,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通過日積月累來促進初中生閱讀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張迎東.淺談初中語文的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2(2).
[2] 姚振平. 在多重對話中彰顯個性———淺談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之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