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愛玉
摘要:自古以來人們就推崇語言的魅力,藺相如完璧歸趙、燭之武退秦師等故事無不在向人們彰顯著語言的藝術。我一直推崇的是語文學習首要的應該是從生活中汲取知識,作為語文老師,為學生傳授語文知識的第二教學基地,就應該給學生樹立起一個榜樣,讓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語言藝術的神奇之處。本文從筆者自身的教學實踐出發,為大家介紹應變藝術和語言藝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語文;應變藝術;課堂教學
應變藝術不僅僅依賴于自身強硬的文字功底,更多靠的是對前后環境的把控和自身的機變能力。將應變藝術完美應用到中學語文課堂的教學當中,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增強大家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們認識到語文的魅力所在,從而更加努力去學習這門學科。一般而言,常用的幾種應變技巧有即興幽默、抓住契機等,下面我將憑借平時的教學經驗來為大家挨個作出講述。
一、語文課堂應變藝術的含義及意義
課堂中的應變藝術是指老師能夠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們當時的具體表現,及時通過語言或教學方式的改變來達到增強教學效果的一種方式。這種技巧依靠的是老師多年豐富的教學經驗以及卓越的語言藝術,因為在課堂中不僅是老師的獨角戲,更多的是和數十位學生共同的互動,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這種互動顯得更為頻繁。但是老師畢竟只有一個人,面對著臺下數十位學生難免心有不逮,從而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這種時候如果掌握應變的藝術,老師就可以完美的化險為夷。優秀的老師甚至還能通過一兩句話將這些突發事件轉變成笑料來博學生一笑,以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效果[1]。
二、應變藝術的特點
應變藝術首先的特點自然是偶然性,畢竟這是老師為了解決突發事件而具備的一種素養。正常的課堂應該是順著老師的預想井然有序的走下來的,每一堂課前老師都會根據班級情況做出教案,認真備課。但是要知道,和數十人之間的交互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整堂課也不可能完完全全就按照老師所想順順利利地進行下來。不同的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向、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同,都會使得課堂走向一個未知的地方。這也是我說的應變藝術的隨機性和偶然性。
除此之外,應變藝術還具有特性是創造性。這是一種根據當前環境,突破舊的教案和一切備課方案所進行的新的教學方案。正如一個笑話講出,你無法判斷會有多少人因此而發笑。這和應變藝術是一個道理,臨機應變做出的教學方案的調整,老師也無法保證接下來課堂的走向會是一個什么樣子。整個都是隨機的,是不能夠生搬硬套的,否則便不能夠稱之為應變藝術。
三、教學應變藝術的技巧
(一)即興幽默
都說幽默是一種情商高的體現,幽默的人可以隨時隨地讓人感受到如春風般和煦的感覺。但是,現如今幽默已經快要成為每個老師的必備技能了。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可無法贏得學生們的歡迎,只有時不時的即興幽默才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巧用幽默技巧可以將平時看似敵對的師生關系加以轉化,朋友間的關系更有利于教學工作的展開。在平時對學生進行批評時也可以巧用這種技巧,將斥責用幽默的方式潤物細無聲地傳達給學生,這樣能在保留學生尊嚴的同時,讓學生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
(二)心態調整
老師不是萬能的,知道這世上一切問題的答案。面對青少年學生旺盛的好奇心,我們有可能會被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所難倒,這時一定不要覺得羞惱或是什么。可以順勢將這個問題拋給所有學生,讓同學們來進行思考討論,激烈思想火花的碰撞之下可能很快就會得到這個問題的解答。切忌不懂裝懂,老師可以誠懇地告知同學,這個問題我不知道,下面我會去查找相關資料,然后給你一個清楚的解答。這樣做不僅不會損傷作為教師的尊嚴,相反還會給學生樹立起一個自主學習的榜樣則。
(三)因勢利導
面對課堂中的突發情況時,很多新手老師會手足無措,降低課堂效率的同時,也會喪失學生的信任。這個時候一定不能慌張,正如演講一樣,哪怕你忘詞了也不要停頓太長時間,根據自己模糊的記憶現場作文,反正不能讓整場表演僵掉。對于語文課堂教學也是如此,例如上課時忘記帶課本了,不要給學生留時間然后自己去辦公室拿課本。這個空檔期可能就會讓學生課前準備的精氣神完全流失掉,從而影響這一堂課的教學。可以在出去取課本之前讓學生自行朗讀課文或者背誦,這也是應變的一種。
(四)無言控制
這也是很多老師常用的一種技巧,課堂上總有一些搗亂或者做小動作的同學。這時出聲提醒可能就會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或者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最好的做法是用眼神示意或者走到該學生的.身邊,示意我注意到你了,這樣可以在不影響課堂秩序的情況下對學生做出提醒。
結束語:
應變藝術作為一種救場的技巧或者說是方案,可以讓老師順利解決突發事件并保證課堂教學能夠順利有序的進行。同時應變藝術還能夠讓學生看到語言和機變的魅力,增強其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每個語文老師都應該試著去掌握這種技巧。
參考文獻:
[1]陳美芳.語文課堂教學中“即興”藝術的運用技巧[J].學子(理論版),2017,45(4):38-39.
[2]張云婷,淺析語文課堂中教學機智的藝術[J].課外語文,2018,98(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