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
摘 ?要:新課改的推行,讓越來越多的教師轉變了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育理念,看到了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意義,意識到了學生培養不應只注重學生的理論學習,還要關注學生的實踐學習,特別是英語的表達學習,讓學生能夠勇于開口,增加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熟練度。本文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英語教學進行探索,有助于初中英語在新時代背景下獲得新的發展。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初中英語教學;探索
初中英語教師立足新課程改革對英語教學進行探索,是為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強化學生在課堂中的作用,為了使學生能夠在新課程改革的條件下完成學習任務,成長為適應時代進步的人才。
一、立足學生的生活環境——喚起學生學習的意識
初中英語教師在培養學生學習英語時,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環境入手,通過立足新時代生活背景來加深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程度,使學生獲得英語學習的價值,幫助學生建立英語學習的意識。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為學生準備生活資料,讓學生通過閱讀這些資料來了解英語知識,培養學生的閱讀頭腦,提供學生的英語學習意識。
例如,在學習“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時,筆者為了使學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找出拯救鯊魚的辦法,培養學生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環境的保護意識,讓學生能夠為地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圍繞自己的生活談一談自己對鯊魚的認識,讓學生想一想鯊魚面臨著怎樣的生長境況。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搜集相關的資料后,發現鯊魚在人類活動的干擾下,已經處在岌岌可危的生存狀態中。由于人們的迫害,使得鯊魚的數量急劇下降,影響了生物圈的平衡。筆者接著鼓勵學生思考,讓學生找出拯救鯊魚的有效措施。學生立足生活,提出了保護鯊魚的具體措施,掌握了文章所學的新單詞和新短語,形成了保護環境的理念,熟悉了課文內容。這樣,筆者通過在教學中立足學生的生活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學生掌握了英語學習的主要內容,促進了學生的英語表達。
二、立足學生的問題環境——培養學生思考的思維
初中英語教師在培養學生學習英語時,可以從學生的問題環境入手,通過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不同的問題,來滿足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不同需求,使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把握英語學習的訣竅,健全學生的思考機制。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切實有效的問題,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建立英語思考的思維。
例如,在學習“Who's Got Talent?”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天賦的積極作用,能夠分享自己所擁有的天賦,了解天賦帶給人的意義,能夠掌握閱讀部分的主要內容,學習新單詞和新表達,在教學中為學生設置了不同的教學問題,讓學生思考:“閱讀部分主要講述了哪些內容?都提到了哪些才能?你認為什么是天賦?你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天賦嗎?你會怎樣使用自己的天賦?”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入了課文的閱讀中,對課文知識進行了解析,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習了新的單詞和短語。接著,學生圍繞問題對課文進行了細致閱讀,找出了問題的答案,加深了對英語文章的學習印象,形成了多角度思考的英語思維。這樣,筆者通過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形成了積極思考的意識,優化了學生的英語學習。
三、立足學生的實踐環境——推動學生應用的發展
初中英語教師在培養學生學習英語時,可以從學生的實踐環境入手,通過在教學課堂中為學生創設供學生實踐的機會,來加強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應用。讓學生在使用英語知識的過程中,始終擁有堅強的實踐后盾。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設置實踐任務,來強化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應用,使學生在英語應用的過程中,形成舉一反三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How was your school trip?”時,筆者為了使學生分享自己的校園郊游生活,使學生在分享的過程中掌握文章的主要知識點,能夠運用這些知識點提高自己的英語應用能力,在教學中為學生設置了學習任務。讓學生圍繞校園郊游寫一篇小短文,使學生能夠熟悉文章知識點。學生拿到學習任務后,回想自己校園郊游的經歷,利用英語進行了作文創作,表達了自己對校園郊游的看法,分享了自己在校園郊游過程中發生的趣事,增加了作文的閱讀吸引力,鍛煉了自己對英語知識的運用,優化了英語作文的結構。這樣,筆者通過為學生設置課堂實踐的環節,讓學生運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進行作文創作,使學生掌握了英語相關知識,促進了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應用。
總之,本文通過立足學生的生活環境、問題環境、實踐環境,對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英語教學進行探索,不僅給教師的教學敲醒了警鐘,也給學生的學習發展提供了新的思想,使教師與學生獲得了雙贏,提高了英語課堂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昭化區明覺鎮小學? 石小芳. 巧妙激發初中生學習英語課的興趣[N]. 廣元日報,2019-10-29(A07).
[2]陳曉梅. 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A]. 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第二期座談會資料匯編(下)[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