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
摘 ?要: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是一個師生雙方面配合的過程。老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因人而異地、有針對性地去構建孩子們的閱讀理解框架,以多種形式、多重渠道去提升孩子的閱讀認知與閱讀感悟。學生應該培養并形成自己良好的閱讀習慣與閱讀能力,更加積極主動地去篩選自己感興趣的方面來自主閱讀。通過閱讀理解與感悟,那些在閱讀中出現的一個個充滿藝術魅力的文學形象,會通過學生們的生活實踐來逐漸轉化成自己內在的心理活動意識,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悟。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方法;閱讀習慣;優化措施
引言:
梁啟超曾說過,閱讀是寫作的前提和基礎,由此可見,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之高。新課標要求學生學會多種閱讀方法,能夠初步理解和鑒賞文學作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很多教師都在探索有效的教學手段,來適應時代的發展,下面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對小學閱讀教學的看法。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對核心素養不夠重視
雖然在現代教育中教師們對核心素養已經非常重視,各種教學策略方面的改革也在不斷實施,積極培養學生的能力,提升其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在目前的語文閱讀課程中,依然有部分教師對核心素養不夠重視。他們認為在小學階段就是要教導學生識字,安排學生對各種課文進行理解和背誦,而并不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又因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都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教學的唯一目標,沒有形成對學生核心素養進行培養的策略,從而影響了閱讀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二)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的課堂作用得不到發揮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才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教師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就要盡可能地將學生的作用發揮出來。教師可利用各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都不是太高,認為閱讀過程太過枯燥,而且閱讀的效果也不太容易展現。這就影響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培養小學生語文閱讀習慣的措施
(一)提升學生在閱讀中的主動性
學習的過程本就應該是學生積極主動去求取知識的一個過程,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去發現、體味和思考語文閱讀的重要性。小學階段的閱讀水平的培養,更需要以老師作為一個引路人,讓學生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去培養主動閱讀的好習慣。在這個閱讀指導過程中,要真正體現以學生為本位的教學思想。語文課堂的學習,不僅僅是老師一個人在搭臺唱戲的過程,更是老師和學生一起共同配合課堂活動的過程。課堂學習就好比是一個舞臺,老師便可以看成是搭建舞臺的基石,而學生便是居于舞臺主體地位的主人。尤其是對于小學生這個群體來說,他們還沒有完完全全的建立一種對閱讀的整體理解與認識,因而有比較薄弱的自主閱讀意識。作為老師,我們要更多地給學生提供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有足夠的自由去獨立學習、自主閱讀。通過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相配合,要搭建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流互動的橋梁,構建一個將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充分融合在一起的互動平臺。讓學生充分交流自己的心得體會,通過朗讀、理解、體驗、交流的形式,使學生受到情感上的熏陶,獲得心靈上的啟迪。
(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擁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小學階段,甚至是以后的語文學習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所以,我們的語文老師更應該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去積極引導學生們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待語文閱讀,我們大家通常貫徹的理念就是“不懂筆墨不讀書”,這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做讀書筆記的好習慣。而對于大多數小學生來說,應該一邊閱讀書籍,一邊動手拿起自己的筆來寫下自己喜歡的句子。這個也是有階段性的,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他們就應該通過閱讀小作文和較長文段來積累自己喜歡的語句,以形成自己日后的語文素材來源。而針對中高年級的學生,他們就應該進行廣泛的閱讀,增加自己的閱讀涉獵面。對他們來說,應該通過文學名著導讀和經典作家作品導讀來記錄其中具有深刻哲理的經典語錄,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與讀書感悟。另外,針對不同年齡或不同層次的小學生,老師也應該根據他們的興趣去自主選擇讀物。比如:對于低年級階段的小學生,他們應該通過寫話作品的閱讀來逐步建立起閱讀的概念以及閱讀之于他們的意義。中高年級的小學生應該注重經典導讀和關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當代文化的閱讀來進一步完善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通過讀書交流會來分享一下自己的讀書心得體會。
(三)閱讀活動中要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去理解文章的含義
語文是一門語言類的工具性學科,與現實生活聯系非常密切,語文從生活中來,也服務于生活。所以,在閱讀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個人生活視角的方向去理解文章的含義。在選擇閱讀材料方面以及在對文章進行深入理解的過程中,教師都要遵從生活化的理念來進行選擇。從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來看他們對于直觀形象的描寫,更容易理解,因此一些抽象的描述方法不適宜給小學生看。所以這也提示小學語文教師要懂得取舍,要懂得根據學生的情況做出恰當的選擇。
結束語:
在平常的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重視觀察學生的閱讀心理與情感態度。在小學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學段的學習中,要選擇與其生活息息相關的讀物來進行閱讀,培養他們的閱讀情感。而與生活緊密聯系的閱讀也讓小學生們更加容易理解其中的意義,貼合生活實際的閱讀也符合新課標改革的實踐性。作為老師,我們要著眼于對學生們閱讀語言的分析與感悟,通過多方面和多角度的閱讀與理解去增強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黃紹業.閱讀教學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方法.廣西教育,2005,(28):34.
[2]唐蕓.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3):77+80.
[3]許海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