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飛
摘要:在落實素質教育和推動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以體育、音樂和美術為代表的學科備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了真正實現人才的綜合化培養,許多學校開始立足于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實質需求,積極地采取創造性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以不同教學環節的落實為切入點,更好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環境。對此,本文以高中體育教學為依據,了解田徑訓練量與訓練強度的核心要求,積極地為學生的個性化成長提供更多的依據。
關鍵詞:高中田徑;訓練量;訓練強度
一、引言
對于高中生來說,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除了需要掌握理論知識學習的技巧與精髓之外,還需要不斷地提高個人的身體素質,積極主動地參與不同的體育鍛煉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與其他階段的學生相比,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正處于黃金發展階段,因此在前期體育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老師需要以合理的訓練量以及訓練強度為切人點,對不同的訓練項目進行合理的調整,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訓練資源的有效發揮。結合相關的實踐調查不難發現,傳統的田徑教學模式只關注簡單訓練強度的分析,大部分的訓練強度較低且訓練量較大,這一點導致學生在接受老師訓練引導的過程中出現了身心疲憊的現象。對此,如何結合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及發展的實質需求制訂科學的田徑訓練計劃是每一個體育老師需要考慮的重點問題,老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對不同的訓練量以及訓練強度進行合理的調整及安排,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田徑教學質量和水平的穩步提升。
二、高中田徑運動訓練的實踐性原則
高中田徑運動訓練所涉及的內容和形式相對比較復雜,要想保證訓練量和訓練強度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老師必須要堅持一定的訓練原則,更好地實現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首先,需要落實了解運動員的生長環境、行為習慣、生活背景、性格特征,保證訓練的針對性,將心理訓練與學生的日常訓練實踐活動相結合,盡量避免身心疲憊的現象產生。其次,在田徑運動的過程中需要關注單項技能訓練,掌握正確的技術概念以及技術要領,分析日常訓練中所存在的桎梏,通過及時糾正及調整,更好地實現學生的個性化成長。最后,在田徑運動身體訓練的過程中,老師需要以身體的柔韌性、協調性、靈敏度以及反應能力為依據,將定期的訓練、有規律的訓練相結合,引導學生樹立終身鍛煉的理念。
三、把握高中田徑訓練量和訓練強度的策略
(一)將適度性強化訓練和專項訓練相結合
在田徑訓練量和訓練強度分析的過程中,老師必須要站在宏觀的角度保證整體性設計工作的有效落實,積極加強訓練量與訓練強度之間的緊密聯系和互動,在適度性的引導之下積極地開展不同的田徑訓練活動。其中體育老師需要分析學生的具體需求,了解訓練量和訓練強度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將專項訓練和強化心靈融人主體訓練之中,不斷挖掘學生的田徑訓練潛能,讓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夠得到有效的培養和提升。另外在實現專項訓練與針對性訓練結合的過程中,老師還需要針對不同高中生個人的身體素質進行有效的安排,盡量避免過于集中,不斷提高訓練的強度及幅度,積極地實現不同訓練要素之間的合理搭配,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訓練效果和水平的穩步提升。
(二)掌握針對性和理性的訓練方法
田徑訓練量和訓練強度的安排對高中體育老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老師必須要以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法的應用為依據,了解高中生身體發育的核心要求。其中高中生正處于個人身體發展的黃金階段,在心理發展上還存在許多的功能差異,同時不同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及興趣愛好有所區別,因此在田徑訓練計劃制訂的過程中,老師必須要盡量避免一刀切,而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特點,保障分類教學以及針對性教學。從目前來看,班級組合式教學以及集中組合式教學的應用相對比較普遍,老師需要以班級和學生的技術需求為切入點,分析體育項目分.類的相關要求,積極地保障訓練量和訓練強度的科學性。
(三)加強田徑訓練科學性設計
科學的教學計劃不僅能促進教育資源的配置和利用,還能夠積極地把握田徑訓練量和訓練強度。老師需要尊重高中生的生理特點,了解訓練量以及訓練強度的相關要求,明確前期訓練的相關規律,盡量避免訓練量過大或過小。在后期力量訓練的過程中,老師需要將速度訓練與力量訓練相融合,在保證學生具備一定體力基礎的前提下促進速度的穩步提升。
(四)實現訓練強度與訓練量的平衡
在開展田徑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掌握訓練量與訓練強度之間的平衡,這要求教師要協調二者的關系,根據高中生的實際情況開展訓練計劃。在進行具體教學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如果發現學生承受不住,教師可以適當降低訓練量。另外,教師還可以將田徑教學分解開來,注重對學生專項能力的培訓。例如,可以開展長跑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可以開展短跑接力來培養學生的爆發力。同時,教師還要遵循適度原則,可以根據學生之間不同的差異,開展不同的訓練內容。例如,可以針對男同學開展針對性的訓練內容,降低女同學的訓練強度和訓練量。
結束語:
高中田徑訓練量與訓練強度的把握所涉及的內容和形式相對比較復雜,老師在實踐具體運作的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各影響要素,給予學生更多自主選擇和參與的機會,以更好地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楊奇奇,孫帥,崔瑞.淺談如何把握好高中田徑訓練量與訓練強度[J].田徑,2019(08):49-50.
[2]王洪福.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的訓練強度及訓練量研究[J].田徑,2019(03):32-33.
[3]孫海濱.淺談如何把握好高中田徑訓練量與訓練強度[J].當代體育科技,2017,7(0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