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玉
在各種情感教育中,“友情課”可能是最易被教師和家長忽略的一種,但真正出問題,往往又是最棘手的一種,也是常常被人們忽略的一種,大人并不總能意識到朋友對孩子的重要性……今天,我想談談關于教育孩子如何正確地建立“友情”的看法。
那一天,我上完課,發現小晨快怏不樂地坐在座位上發呆,他平時下課活蹦亂跳,今天怎么失去了往日的朝氣與活力。我感覺他有心事,于是問他:“你最近怎么了,怎么感覺不高興?、
他眨巴著紅紅的眼睛,低著頭說“沒……有……”
看著他低沉的樣子,我就知道有事,我開始思索:他成績一向很好,不可能是學習方面的問題;家庭教育環境也不錯,也不會是家庭原因;在班里人緣挺好,不可能是同學間的矛盾等等,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我問他:“是不是和小志鬧矛盾了?”他點點頭,又開始不說話了。
“啥原因?
“不知道。”
“那你們有沒有私下去溝通呢?”
他很委屈地說道:“他不理我?!蔽蚁茸屗厝蕚浜蒙舷鹿澱n,自己則在琢磨該怎么處理這件事。
該我上課了,我掃視了一眼教室。問到:“同學們,想不想聽故事?
“想?!彼麄儺惪谕暤卣f道。
“在春秋時期,齊國有一對好朋友,一個叫管仲,一個叫鮑叔牙。管仲才華橫溢,鮑叔牙待人真誠。于是,這兩個人之間發生了特別感人的故事?!苯淌依餄u漸安靜下來,他們開始聚精會神地聽了起來。
“他們兩個人合伙做生意,管仲出錢少,鮑叔牙出錢多,賺錢之后結算,管仲分的多,鮑叔牙反而分的少。別人就替鮑叔牙打抱不平??墒悄?,鮑叔牙卻說,管仲家里窮,比自己更需要錢?!?/p>
“后來,他們二人一起去打仗,每次打仗,鮑叔牙都沖在前面,奮不顧身,撤退的時候,拖在后面掩護大家;可是管仲不一樣,進攻的時候,總是落在最后,可是逃跑的時候,管仲總是沖在最前面。別人都嘲笑管仲是逃兵,鮑叔牙卻替他辯解,那是因為他家里有老母親等著他養,他若死了,老母親就沒人養了,所以他是孝子?!薄褒R襄公昏庸無能,管仲看到了機會,他料定齊襄公做不了幾年國君,到時候繼位的不是公子糾就是公子小白。他們二人商議決定每個人去輔佐一個,總有一個公子能當上國君,到時候,他們可以互相舉薦。”
“于是,管仲選了公子糾,鮑叔牙選了公子小白。后來,公子小白當上了國君,就是后來的齊桓公,公子糾出逃被殺,管仲也成了囚犯。作為首要功臣,鮑叔牙又極力向齊桓公推薦管仲,自己卻位居管仲之下。終于,管仲在鮑叔牙的良苦用心下,輔佐齊桓公在諸侯中第一個稱霸。管仲自己也感慨,‘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鮑,叔牙也?!?/p>
“后來,人們用‘管鮑之交來稱贊這段友誼?!?/p>
故事講完了,我看著他們若有所思的樣子,繼續問道:“同學們,讀完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收獲?
他們紛紛舉起來小手,“我覺得鮑叔牙善良無私,對管仲很好”,“他們之間的友誼很讓我羨慕”……
“那平時我們是如何與同學、朋友相處的?同學、朋友之間有了矛盾怎么辦?”教室里開始沉默,半晌都沒有人說話,我知道孩子們已經理解了二人之間情同手足的友誼,教育的時機如沐春風。于是我趁機說道:“我們每天朝夕相處,好不容易坐在同一個教室里同窗同讀,難道就因為一點小事不理同伴了嗎?
我看了一眼小志,他低下了頭。根據我的了解,近期在班級里,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有鬧矛盾小團體孤立同學的現象,我繼續說到:“有一天,你的好朋友不知道什么原因不理你了,周圍的同學也開始不理你了,你的心情是怎樣的?”我開始一詢問那幾個有矛盾的同學,他們都回答“不開心”。
“我們再來聽一則故事吧!看看下面這個人是怎么做的?
“兩個朋友在沙漠中旅行,旅途中的某處,他們吵架了,其中,一個人給了另一個一記耳光。被打的人覺得受辱,一言不語,在沙子上寫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記耳光。他們繼續前行,直到沃野,他們決定停下來洗個澡,被打的人水性不好,差一點被淹死,幸好打他的那個朋友又將他救了上來,被救起后,他又用隨身帶的一~把小劍在石頭上刻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焙髞硪晃慌笥褑査簽槭裁创蚰阋院?,你在沙子上寫,救你后卻在石頭上刻呢?他笑了笑回答說:‘當被朋友傷害的時候,要寫在容易忘掉的地方,風會負責抹掉它,相反,如果被朋友幫助的時候,我們要把它刻在心靈深處,即使狂風暴雨也不會抹掉它。”
聽到最后一句話,有的同學眼睛里已經出現了一些亮晶晶的東西。
現在,請給朋友寫一句話送到跟前,我悄悄走過去看看小志寫了什么,一句話真誠的話語映人眼簾“我們是一輩子的好朋友?!?/p>
“現在請你們走到好朋友跟前,抱一抱對方?!蔽铱吹搅艘唤M組的小伙伴抱在一起笑了,我終于松了一口氣?!拔覀兪且惠呑拥暮门笥选?,這張紙條就像一張車票,承載著孩子們的友誼,駛向未來。
放學時,我又看到他們在一起玩耍的樣子,至于他們倆為什么產生矛盾,我沒問,但是我大概知道:他們一個班長一個副班長,在學習上也不分伯仲,時間長了,難免會產生較勁心理。小志性格上比較爭強好勝,最近一段時間,老師表揚小晨的次數多了,自然引起了小志的不滿……
第二天,我又講了“諸葛亮和周瑜”“孫臏和龐涓”的故事,在故事中,孩子們知道自己身上也會有“綠色的妖怪——嫉妒”,懂得了如何欣賞別人的優點,取長補短,同樣也會獲得快樂。
教師不但要教會孩子學會學習,還要教會孩子學會為人處事。正如著名心理學家保羅施瓦茲所說:“友誼能鍛煉人的社交技能,助長或減少孩子的偏差行為,增加對壓力和環境轉換的處理的處理能力?!?/p>
教育實踐證明,孩子只有在舒適的,被重視的環境中才能更好地進行學習。很多孩子與同齡人一起互助學習,游戲交往,但卻沒有能力保持友誼的長久性,不能夠正確處理與朋友的矛盾。
在學校生活中,班集體就好像一個溫馨的大家庭,時時刻刻都散發著同學間的真誠友誼:有時是課桌上的兩對明眸,有時是一把傘下的兩個身影,有時是課下的摔倒的攙扶……在面對孩子們的矛盾時,教師要及時進行引導,讓孩子們手握“友誼”的車票順利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