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佩伶
摘 要:音樂是世界共同的語言,很多學生都非常喜歡音樂,認為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能夠使自己的精神升華,成為內心世界更加豐富的人。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就成為教師所關注的問題。在本文中,筆者將積極探索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開展有效教學的途徑和方法,希望為當前音樂教學改革提供思路。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有效教學;方法;途徑
在初中階段,學生面臨較大的學習壓力,對于音樂學習有心無力,使得音樂課堂的教學氣氛比較沉悶。為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讓學生能夠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實現對音樂知識的掌握,提高綜合素質,教師應創新地使用有效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在音樂教學中感受到活力,從而使音樂課堂成為學生緩解壓力、發展能力的陣地。
一、寓教于樂,營造趣味情境
初中階段的音樂教學涉及到很多樂理知識,如果學生對樂理知識缺乏興趣,就會產生倦怠心理,無法對音樂知識進行吸收。教師可以將樂理知識融入到游戲教學當中,為學生營造趣味化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使樂理教學成為一件具有趣味性的事情。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樂理知識的興趣。教師可以將樂理知識進行分解,融入趣味化的角色,讓學生扮演成為一枚枚“樂符”,對自己的概念進行認識,并感受自己在音樂表現中的重要作用。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營造趣味化的情境,讓學生在其中對樂理的基本知識進行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在進行教學之后,為學生組織競賽,讓學生對學習過的樂理知識進行競答,使學生在你追我趕的氛圍中實現對樂理知識的掌握。通過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學生能夠感受到音樂的趣味化,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通過更加生動、活潑的方式掌握樂理知識。
二、注重體驗,調動多種感官
當前,很多音樂教學中都運用了信息技術,能夠為學生展示更多的情境,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對音樂知識進行掌握。教師可以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為學生提供別具特色的視聽體驗,讓學生能夠調動自己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實現對音樂的透徹理解和感受。
在初中階段,學生的注意力依然比較容易受到轉移,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而出現跑神的現象。教師可以使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與音樂教學有關的視頻、圖片、文字,或者展示與音樂有關的實物,讓學生能夠聽一聽、看一看、碰一碰,全面對音樂進行感受,從而獲得不同的審美享受。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豐富的聯想,讓學生能夠沉浸在頭腦中的音樂場景中,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對音樂中描述的畫面進行感受,從而在精神上獲得美的享受。例如,在欣賞描述風景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當地的風景畫,讓學生一邊欣賞風景畫,一邊在聆聽中進行感受,從而對音樂產生不同的認識,對其中描述的內容產生新的理解。通過沉浸式體驗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的多種感官都得到調動,更好地融入到音樂教學的氛圍中,在掌握音樂知識的同時,實現對音樂的欣賞,也實現審美能力的發展。
三、開展活動,提高音樂素養
在學習了音樂知識之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自己的音樂技能應用到課外音樂活動中,在豐富的實踐中實現音樂素養的提升。當前,很多學校都會提供學生表演的機會,開展課外活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進取精神和表演熱情,讓學生在與他人配合進行演出的過程中,感受到集體的重要性,與同學團結友愛地融合在一起,共同發揮自己的音樂水平。與此同時,學生還能夠實現音樂視野上的拓展,接觸更多不同類型的音樂演出,激發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愛好,實現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主題活動,使學生從不同途徑感受音樂的神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大型音樂會的表演現場,讓學生通過觀看世界級別的音樂會,來感受音樂的美妙,產生沉醉其中的感受。教師還可以與學校共同組織“音樂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來準備表演,在音樂節上展示自我的風采。教師還可以組織全班學生進行合唱表演,讓學生在班級中互相配合、共同提升,感受團結的力量;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外共同來到本地的音樂劇場中,觀看小型的音樂表演,讓學生能夠身臨其中,對音樂世界進行了解,從而產生更高的審美體驗。通過開展音樂實踐活動的方法,能夠有效拓展學生的視野,帶領學生向更高層次的音樂審美進行發展。
總之,音樂課程作為藝術教育的一門基礎課程,不僅能讓學生學到知識,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音樂技能,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開展了全新的變化,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教學的要求。因此,為了能夠使初中的音樂課堂得到改革、創新,教師應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點燃音樂課堂,激活學生的熱情,使初中音樂教學得以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孫文婷.初中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初探[J].學周刊,2019(08):153.
[2]仇艷.談初中音樂課堂的有效教學實踐[J].學周刊,2019(04):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