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法律適用問題,在全球化加速發展的今天,日益成為國際經濟法領域面臨的突出問題。在民商法、行政法以及社會法等部門中都存在著法律適用的問題。本文著眼于對于第三方市場合作中的法律適用問題,通過對于現存問題的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由此,推動第三方市場合作中法律適用問題的完善,以此推動全球化與國際間合作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第三方市場合作;法律適用問題;完善措施
前 言
第三方市場合作面臨著法律適用的問題,特別是準據法的適用問題。雖然當前我國與近14個國家簽署了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協議,但是對于細節問題尚未形成統一的磋商意見。特別是針對不同國家的法律規定的適用問題,如果難以形成有效的溝通和協調的機制,就很難應對在合作中出現的糾紛。此外,由于各個國家的法律隨著社會的變化也在進行著相應的調整,不可避免的會對國家間的合作帶來一定法律適用上的障礙。由于地域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法律適用問題在實踐中得到解決還需要一定實踐探索。需要注意的是,若在合作協議未就準據法的選擇做出明確的約定,也將是法律適用糾紛的爭議點。
一、第三方市場合作中的法律適用問題
(一)民商法中的法律適用問題。民商法領域是第三方市場合作機制下法律適用問題最多的一個部門法,涉及到了國際合同,國際商事條約以及國際侵權等諸多領域的問題。而這其中,知識產權的法律適用問題表現得最為頻繁。在知識產權領域遇到的法律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1、知識產權訴訟領域。各國對知識產權的規定不同,知識產權訴訟常會發生,第三方市場合作中面臨的知識產權糾紛往往適用于地域管轄,如果不熟悉當地的知識產權訴訟制度,將會面臨敗訴的風險。2、知識產權附加值領域。中國目前的知識產權引進制度尚不完善,可能導致知識產權附加值無法實現,導致虧損。3、技術或者專利引進領域。在海外投資中,技術或者專利引進可能會面臨無法實現創新或者費用不合理等知識產權問題。可見,要想實現更好的第三方市場合作,就必須解決民商事法律特別是知識產權相關法律的適用問題。
(二)行政法中的法律適用問題。行政法名目之下,外匯管制問題的準據法適用存在一定的困難。在國際經濟合作中,往往會面臨外匯管制的問題,而這也恰恰是貿易保護主義的一大重要表現。外匯數額是國際經濟貿易的血液,如果對外匯數額進行不合理的限制,那么勢必將傷害到區際甚至國際的經濟往來。由于國家間的經濟法律規定不盡相同,對于外匯管制糾紛的法律問題也難以形成統一的解決方案,造成了行政法下法律適用的困難。
(三)社會法中的法律適用問題。第三方市場合作項目主要在發展中國家展開,發展中國家對本國勞動者的權益保障、工作時間、福利制度等做了相應的法律規定,如果中國對相應國的勞動者保護的法律規定尚不明確,將會存在潛在的法律風險。1、在合同訂立方面,不同國家的法律對于勞動合同的規范形式、勞動者的工作時間、勞動者的薪酬等方面的規定不盡相同,又無法形成一個統一的標準。2、若企業在并購過程中沒有充分保障勞動者的知情權,就面臨遭到職工反對而使整個并購進程受阻的風險。[1]由此可以看出,以勞動法為突出代表的社會法部門在第三方市場合作中也存在著法律適用的困境。
可見,在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大背景下,國際經濟交流更為密切的同時,法律適用問題也逐漸成為了影響合作的不穩定因素。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不能被所取得成就沖昏頭腦,還應注意到潛在的危險。經濟的合作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提供發展的機遇,但也可能威脅到我國的金融安全、社會安全等。一旦安全問題發生,運用怎樣的措施去維護自身權益,如何拿起法律武器去保障自身安全,也是在第三方市場合作下不能忽視的一點。
二、解決第三方市場合作法律適用問題之建議
第三方市場合作是一個國家間合作的新平臺,相關的制度尚不規范,為了降低交易的法律風險,筆者建議三方市場在簽訂合作協議的過程中將可能涉及到的糾紛的法律問題加以明晰和確認。或者是準據法的選擇問題,或者是知識產權的法律適用問題,又或者是在合作過程中如產生糾紛,通過協商解決不成的情況下,是交由仲裁解決還是法院解決的問題。根據意思自治原則,合作者之間可以按照真實的意思表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意思自治,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法律糾紛,也會使法律問題的解決更高效。
(一)民商法中的完善之舉。第三方市場合作說到底,是一種民商事領域的合作機制。而對于民商事中的法律適用問題,合同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可以采用各國合同法中普遍適用的規定。因此其難點在于知識產權法的適用問題。對于第三方市場合作中的知識產權法律問題,要建立充分的知識產權風險防范機制,涉及到權利的有效期、地域范圍、權屬、形式等方面都要進行全方位的認知和確認。在第三方市場合作中,合作方或目標國企業擁有專利權時,中國企業首先要注意專利權的范圍,確保其覆蓋到所要轉讓或許可的產品和技術;其次要調查該專利權上是否設置了質押等權利形式,確保投資方或合作方能夠充分享有專利權;最后要調查該專利的自由實施情況,確保其權利歸屬明確、不侵犯第三方權利。
(二)行政法中的完善之舉。第三方市場合作,行政法部門的法律適用問題中,重中之重就是解決外匯管制問題,緩解貿易保護主義的有利契機。通過展開第三方市場合作,增進國與國之間的交往與互信,增進雙邊乃至多邊的戰略互信,金融互信。一方面,通過制定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相關法律對于相關領域進行制度篩選;另一方面,在篩選過后,保障經濟安全的前提下,通過完善相關領域的法律法規,保障外資的用匯安全與便捷。還應以第三方市場合作為背景,通過制定相關外匯交流與合作方面的合作協議,完善相關法律制度,逐步減少國家內部的外匯管制措施,以提高經濟交往中的使用外匯的自由度。這樣有利于更好地促進國際合作,這也是第三方市場合作展開的初衷與本心。
(三)社會法中的完善之舉。社會法部門下,勞動法影響重大。如何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解決其法律適用問題,準據法的選擇問題是必須解決的問題。由于勞動者的提供者大多為發展中國家,其自然的會為保護本國的勞動者而做出相關的規定以及種種限制,因此我國就要加強風險防范,中國在做出投資決策前要做好對勞動力法律風險防范的預案,將可能遇到的風險盡可能的控制在預料的范圍之內,一旦出現勞動者罷工、抗議等法律風險,可以在遵循目標國家法律制度的前提下及時調整策略,應對勞動者法律風險。
三、結語
法律適用問題是第三方市場合作中面臨的巨大問題。準據法的選擇在民商法、行政法、社會法等諸多法律部門存在困擾。由于存在的問題較為廣泛,必須通過一定的措施,首先解決主要問題,主要矛盾。上述問題的解決措施就是瞄準主要矛盾。通過以上的措施,完善我國在國際合作中的法律適用問題,推動我國法律體制的不斷完善,更好地推動第三方市場合作機制的健康發展,為我國經濟建設助力。
注 釋
[1] 黃云明: 《論中國企業家的責任倫理及其信念倫理基礎》,《河北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年第4 期。
參考文獻
[1] 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勞工法律風險防范研究[J].趙霖,夏蕓蕓.貴州社會科學.2012(07)
[2] 中國企業家的責任倫理及其信念倫理基礎[J].黃云明.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4)
[3] 李靖云. 推動第三方市場合作深入發展[N]. 21世紀經濟報道,2018-10-31(004).
[4] 崔健,劉偉巖.“一帶一路”框架下中日與第三方市場貿易關系的比較分析[J].現代日本經濟,2018,37(05):23-38.
作者簡介:李俊瑞,單位:西北政法大學 法律碩士教育學院,法律碩士(非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