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鑫
摘 要:高校黨課是對大學生進行黨性教育的主陣地,因此,黨課教育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大學生在校期間能否形成思想、理論、行動上的三個自覺。基于此,本文從“誰來講”、“講什么”、“怎么講”、“講得好”四個方面客觀分析了當前我國高校黨課教育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幾點對策,希望能夠為提升高校黨課教育提供有效的路徑選擇。
關鍵詞:高校黨課質量
近年來,我國積極推進高校黨建工作的開展,不斷為學生黨員提供系統完善的組織培養體系。這不僅是新形勢下我黨夯實執政之基的現實需要,也是我黨加強對意識形領域領導力的體現。然而,一些高校在具體黨建工作中沒有充分發揮培育時代新人的作用,使得部分大學生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薄弱,究其原因,是高校黨課教育質量不高、實效不強、影響力不大。
一.高校黨課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我國大力推進黨的建設,不斷強化對黨員干部的教育和引導,特別是在新的發展時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有機整合,形成了新時期我黨重要的行動指南和建設目標。在此背景下,我國黨的建設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一道形成了有機統一體。也正因為如此,從高校黨課教育中找問題、抓突破口,從而整體上提升高校黨建工作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高校黨員作為黨組織力量的重要補充,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龐大群體,強化對此部分黨員的教育和培訓,能夠使他們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并自覺在思想上理論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但從目前來看,高校對黨員的教育工作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缺乏制度健全、內涵豐富、形式新穎的黨課教育,這都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樹立。特別是在當前“兩學一做”、“三會一課”、“四講四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成為黨建新常態下,高校黨課如何從守初心、擔使命出發,確立新的學習思路和實踐準則,并加快黨課教育組織建設進程,持續規范黨課教育的針對性、合理性、系統性和科學性迫在眉睫。
二.高校黨課教育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高校對于黨課教育組織建設給予了更多的關注,重視程度也不斷提升,黨課在大學生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宣傳馬列主義、樹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作為大學生入黨教育必不可少的環節,高校黨課在講師組織、教學制度和內容方法建設上仍然存在一定問題,具體來說,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2.1 “誰來講”的問題
現階段,黨中央積極推進高校黨課教育工作的開展,并希望在發揮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前沿陣地重要作用的基礎上,培養出具有新時代風貌的共產主義接班人。然而,當前高校黨課教育工作主要由一些部門黨務干部兼職管理,嚴肅性不夠且系統性不高,尤其缺乏對黨課師資團隊建設的支持。具體來看,各高校在黨課教育過程中,往往委托高校思政教師或輔導員進行授課,教學主體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和單一性,甚至很多時候會出現“誰有時間誰來講”、“誰想講誰來講”的情況,且這些教師很少針對黨課教育的現實需求系統地備課或者提高自己。因此,高校黨課講師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
2.2 “講什么”的問題
當前高校黨課教育基本以黨員、預備黨員和積極分子為授課對象,內容上主要圍繞黨章和黨的基本知識展開,例如入黨動機、黨的指導思想、黨的性質、黨的方針政策、黨的紀律、黨的現階段任務以及終極目標等。教師講什么學生聽什么,黨課內容多年不變,PPT多年不換,陳舊、單調的教學內容弱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部分黨課教師缺乏對理論知識的分析解讀能力,未能做到與時俱進、解疑釋惑,這都使得黨課日漸成為空談理論的“灌輸課”、脫離現實的“洗腦課”、枯燥乏味的“形式課”。
2.3 “怎么講”的問題
客觀而言,大部分高校在實施黨課教育的過程中并沒有形成系統完善的機制,具有較大的隨意性。這集中表現在,黨課開展并沒有制度化和常態化,授課人員、授課時間、授課內容和授課地點等都沒有明確的模式和規范。具體來看,首先,授課人員雖多為校內思政教師和輔導員,但具體有哪些成員組成并未明確,也不定期開展培訓交流。其次,授課時間雖根據黨員發展批次和要求進行安排,但并未對黨課具體次數和課時予以規定。再次,授課內容雖每期都會給出相應主題,但前后各專題講授缺乏承接性,理論邏輯和授課思路不能一以貫之。最后,授課地點通常集中在沒有教學安排的空教室,這讓黨課學習沒有信念感和儀式感。
2.4 “講得好”的問題
高校黨課往往以大班專題講座為主,大部分教師照本宣科,沒有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時補充授課資料,也沒有立足當下現實需求創新教學模式,因此,學生難以在思想上形成共鳴、在情感上形成碰撞。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視頻資料的不斷豐富,越來越多的教師選擇在黨課中用視頻代替講授,盡管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黨課的感染力,但視頻內容能否與授課主題相契合、與理論講授相替換還有待思考。此外,部分黨課教師教學理念滯后,沒有將學生作為主體,也沒有通過互動交流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玩手機、睡覺等不良現象時有發生,再加上當前黨課教育沒有形成良好的考核和監管機制,很多學生存在混課心理,這都一定程度影響了黨課的教育效果。
三.高校黨課教育質量提升路徑
成立黨課講師團,實現系統化、專業化的教學,是提升高校黨課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也是高校黨員教師和學生深刻領會黨的精神、全面學習黨的理論、積極踐行黨的宗旨,以及全面提升政治理論素養、牢固據守高校意識形態主陣地的重要保障。
3.1 加強師資解決“誰來講”的問題
講師素質的高低以及構成是否多樣化,直接影響到高校黨課的教學質量。因此,成立以校領導為核心、以校外專家學者為指導、以思政專職教師為主力的黨課講師團,來承擔各高校黨建教育教學工作,能夠有效解決“誰來講”的問題。一方面,這樣的師資隊伍理論水平較高、政治素養較強、實踐能力較豐,可以滿足校內不同層次的教學需求,尤其是面對當前新形勢,能夠將黨性教育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另一方面,以領導干部為核心的講師團隊,在提高政治站位和強化責任意識的同時,能多渠道地發揮黨課的“熔爐”作用,這不僅是我黨的政治優勢,也是我黨的光榮傳統。
3.2 完善專題解決“講什么”的問題
新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因此,高校黨建工作要在踐行“立德樹人”理念中發揮引領作用,立足大學生成長成才實際,培養政治鑒別力,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黨的最新理論成果貫穿其中。具體在黨課教育中,要以問題為出發點,以專題為落腳點,與時俱進更新、補充黨課內容,從而有效解決“講什么”的問題。需要強調的是,專題內容不僅要涵蓋黨的基本理論知識、黨史知識、黨的相關文件精神,還應包含以理想信念為核心的三觀教育、以愛國主義為重點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法律道德規范為基礎的實踐教育、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目標的素質教育等。
3.3 深化管理解決“怎么講”的問題
黨課教育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指導性和針對性,如何做到“學校辦好、教師教好、學生學好”,需要各高校強化體系建設,并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出一套系統完善的培養方案。此外,為保證黨課教育質量,高校應在校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充分調研,立足規范流程,以文件規章等形式積極創建高效合理的授課制度。例如明確講師隊伍、細化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務、優化考核評價機制等。需要強調的是,在對黨建知識進行專題化梳理時,應把傳統黨課關于黨的基本理論知識等作為必修內容來講授,而對于黨在新形勢下出臺的相關理論政策或主題教育活動等則作為選修內容供學生參選。這種以“必修+選修、“分對象+分批次”的黨課教學模式,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學生選擇權和主動權,也能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同時,解決“怎么講”的問題。
3.4積極創新解決“講得好”的問題
教育理念滯后、教育方法單一、教育陣地狹小,一直制約著高校黨課的教育實效。因此,想要解決“講得好”的問題,高校黨課必須在突出主題、明確立場的同時,強化時代性、互動性和實踐性。首先,教師要從國內外發展大勢和黨的戰略高度出發,理論聯系實際,以發展的眼光破解學生在信仰、作風、紀律等方面出現的問題。其次,教師要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資源,尤其要以網絡為依托,通過圖片、動畫、視頻等多媒體手段,豐富教學設計,增加黨課感染力。最后,教師在授課過程中,
除理論講授外還應加大實踐環節,例如組織學生觀看專題片、誦讀經典原著、進行黨的知識競賽、紅歌演唱或主題演講等,真正從深度和廣度提升高校黨課教育的藝術化和品牌化水平。微黨課作為順應新時代而產生的一種黨教新載體,能夠讓人在短時間內見微知著、深受啟發和感染,在高校黨課教育中應值得嘗試。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黨課教育不僅關系到大學生黨員綜合素養的提升,更關系到我黨能否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根本問題。因此,加強師資解決“誰來講”的問題、完善專題解決“講什么”的問題、深化管理解決“怎么講”的問題、積極創新解決“講得好”的問題,將對整體黨課質量的提升提供保障,也直接助推高校黨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參考文獻:
[1]李麗鋒.大學生黨課教育中的人文創新[J].學理論,2011,(22)
[2]覃娟.高校黨課教育改革創新探析[J].大學教育,2013,(15)
[3]周青海.高校黨校黨課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原則[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0)
課題來源: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工委(教育廳)黨建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