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順清
摘 要:作為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育對個體的成長具有深遠持久的影響。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們閱讀的啟蒙階段,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們享受到閱讀的樂趣,進而,提高學生們的語文綜合素養?那就要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構建一個快樂的閱讀環境,循序漸進實現小學生們的閱讀素養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素養;有效教學
以有效教學引領小學生閱讀素養的提升,我們就必須摒棄舊有的教學方法,優化創新教學,教學中心不能只是盯著語言知識的傳授和分數的提高,更要注重學生在能力、情感、思維和價值觀等多方面的提升,進而構建一個有效的閱讀課堂,引領學生們在閱讀課堂上積累語言知識,實現快樂地成長。
一、談話引入,進入主題
談話法是一種使用較為普遍的方法,教師借助生動、形象化語言來為學生們創設一個符號教學內容的情境,使得學生們更熟悉閱讀的主題,從心理上消除他們對閱讀的陌生感。而且,在談話的過程中,教師平等、自然地和學生們進行交談,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體地位,訓練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為有效閱讀教學奠定基礎。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二年級《曹沖稱象》,本課是一個民間廣為流傳的歷史故事。在課文中,主要描寫了曹沖稱象的具體方法和步驟,與此同時和大臣們的方法形成了對比,更加體現出了曹沖愛動腦筋,善于觀察、思考的良好品質。本篇文章更是語言通俗易懂,故事情節曲折生動。在新課導入環節,教師以談話引入,在多媒體上展示大象的圖片,詢問學生們:同學們,知道一頭大象有多重嗎?借助一些現代儀器我們可以很容易測出大象的重量。然而,在很多年前的古代,沒有現代化的測量工具,你知道如何去測量大象的體重?有一個人與學生們的年紀相仿,卻想到了一個很好的辦法,解決了這一問題。你們知道他是誰嗎?隨后,請學生交流在課前收集到的有關曹沖稱象的傳說,鼓勵學生們主動站起來,為大家介紹自己聽過的相關故事,拉近學生們與本課閱讀主題的距離。學生們內心對這一人物、這個故事充滿了好奇之情,對于曹沖的形象也有了一個初步認知,帶著這樣的認識師生一起走向閱讀,去探尋曹沖稱象的故事經過,快速進入了課題學習。
二、讀書討論,加深理解
為了讓學生們都能走進閱讀文本之中,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和獨特意境,這個時候教師則可以有效利用討論這一方式。討論作為閱讀的一個重要環節,有助于學生梳理閱讀知識,對于疑惑之處加以討論,更能夠啟迪學生們的思維,幫助學生快速把握文本的情感和思想主旨,深化對閱讀文本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二年級《曹沖稱象》》,一方面請學生們抓住“一邊……一邊……”的句子,認真體會,練習說話。另一方面,請學生們重點去閱讀讀4、5自然段,體會曹沖稱象的過程。教師提問學生們:,曹沖稱象的具體過程是什么?如何進行操作的呢?鼓勵學生們在課堂中一邊敘述,一邊用相關的工具來進行模擬曹沖稱象全過程。其他學生們可以對一些不準確的地方進行指出,提出相關的建議。在這樣的課堂討論環節之中,從語言表達,操作等方面幫助學生們把握了主要內容,進而體會到了曹沖的聰慧,有助于加強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更好實現本課的閱讀目標。
三、課堂提問,升華智慧
為了鞏固學生們所學知識,鍛煉他們的技能,教師可以基于閱讀的內容設計問題、啟發思考,請學生們圍繞教師的問題去閱讀,發散自己的大腦。在這樣的自主探索、自由思考中,借助問題的牽引學生們的探索欲望被激發、學習潛能被挖掘,進而推動了創新火花的迸發,升華了學生的閱讀智慧。
例如,同樣在教學部編版五年級《桂花雨》,在課文之中卻出現了杭州地區的桂花雨,很多學生并不是很明白為什么要如此寫。為此,教師可以在此設置一個提問環節:將兩個地方的桂花雨進行對比,請學生們知道它們的不同之處。經過閱讀課文內容,學生們很容易地就發現:兩個地方同樣都是桂花雨,同樣都有桂花香。其不同地方在于,杭州的桂花雨不需要搖的。這個時候,教師在課件上展示文章的一句話: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在此,教師接著提問學生們:母親為什么這么說?請學生們聯系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及上下文,思考一下母親如此說的原因。為了啟迪學生們的思考,教師可以向學生們展示季羨林曾經的一篇文章《月是故鄉明》。由此,學生們終于明白了再絢麗的風景、再美的桂花,都無法動搖家鄉桂花在母親和作者心中的位置,其主要在于——作者思念的不僅僅是桂花,而是桂花背后的家鄉,無形之中開發了學生的閱讀學習智慧。
總之,閱讀學習無處不在,閱讀的魅力需要我們用心去把握、用心去感受。我們要重視每一次閱讀教學,以有效教學引領小學生閱讀素養的逐漸提升。
參考文獻:
[1]郭海林.探究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48):102.
[2]鮑道宏.從“國際閱讀素養進展研究”反思小學閱讀教學[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5,16(04):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