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王麗娜

【摘 要】目的:針對臨床應用對微生物檢驗方法的質量控制進行分析。方法: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中選取30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分為兩組,對照組150例,研究組15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的是常規的微生物檢驗,之后進行治療,研究組的患者接受了質量控制之后,進行了微生物檢驗,之后選擇對癥治療這種方法。對研究組和對照組的治療效果,微生物的檢驗結果進行分析對比,結果:研究組和對照組相比,前者的檢驗準確率更高,而且治療效果更好,對照組和研究組對比之間有統計學的意義。結論:在臨床應用的過程中,加強相關質量控制,進行微生物檢驗能夠產生更好的效果。
【關鍵詞】微生物檢驗;臨床應用;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R446.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19)12-0039-01
微生物檢驗方法主要是對一些標本進行檢驗。常見的檢驗標本有血液、體液以及排泄物等等。在腹瀉的診治中,如果掌握患者感染的致病菌類型,有助于選擇對應的藥物。在研究過程中,針對微生物的以檢驗方法以及質量控制進行
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進入我們醫院治療,從2017年一月份到12月份這個階段,患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隨機選取300名進行研究。根據就診的奇偶順序,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各150人。男77例,女73例;年齡10-49歲;研究組150例,男75例,女75例,年齡在11歲到48歲之間,研究組和對照組的患者資料在對比過程中,無統計學的意義,符合臨床研究要求。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微生物檢驗之后,直接進行治療,我們根據相關的標準進行標本的采集之后,保存,送檢,分離培養,以及藥敏實驗等多個步驟。而研究組的患者在加強質量管理控制之后,接受微生物檢驗,管理控制主要從事工作人員管理,微生物檢驗方法環境管理以及微生物檢驗儀器管理。在微生物檢驗工作中各個環節都必須嚴格按照規定進行,加強對檢驗人員的培訓及考核,提升檢驗人員的責任意識,端正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嚴格按照樣本采集要求對檢驗樣本進行采集,樣本采集完成后需做好標記,防止檢驗樣本出現丟失或者存放混亂等情況。所有微生物檢驗所用培養基需做好標記,并寫明有效時間,嚴格按照規定進行無菌處理及保存,確保其符合微生物檢驗要求和檢驗儀器的有效性,精準性,如果在檢查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就要立刻處理,或者是再次檢驗。
1.3觀察指標
統計300例患者微生物檢驗中致病菌類型的檢出率,分計算檢出率進行組間對比臨床治療效果,即:(顯效、有效)咳嗽、呼吸不暢、低熱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患者各項檢查恢復正常;(無效)各種癥狀未見消失甚至加重,各項檢查仍未好轉;分組計算治療有效率后進行組間對比。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來分析及計算,檢驗結果準確合計率用例數(n)或率(%)表示,行卡方(x2)檢驗,行t檢驗,P<0.05,顯現數據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2.1對比30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微生物檢驗結果
2.2對比30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研究組150例患者臨床治療顯效84例,有效52例,無效14例,總有效例數136為,有效率為90.67%,對照組150例患者臨床顯效48例,有效42例,無效60例,總有效例數為90,治療有效率為60%,經統計學計算x2=37.957,P=0.000,兩組患者就治療有效率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在針對微生物檢驗過程中進行質量控制,要從多個方面做起。
(1)分析前的質量控制。對于這個階段的質量控制,主要的工作就是對于一些檢測開始前的數據進行記錄。在這個過程當中,負責這個工作的醫生應該要做到嚴格認真,對于自己所記錄的數據、以及患者的有關資料等等,醫生都要做到如實填寫,切不可因為個人原因產生填寫錯誤。另外這個階段當中的工作還包括對標本進行操作,一般來說需要負責的工作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對于標準進行采集,另一個則是對標本進行驗收。在對標本進行操作的過程當中,應該嚴格對操作的質量進行控制,醫生應該保證自己的操作手法符合相關的規范,確保在對標本進行操作的過程當中,不會對標本產生污染。因為在對微生物進行檢測的過程當中,哪怕是一丁點污染都會導致檢測結果產生巨大的誤差。為了從根本上進行微生物檢驗,質量的控制工作,護理人員首先要和患者溝通交流讓他們了解樣本的來源,為什么要進行樣本的采集以及這個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如果患者有疑問,要及時的解答,消除患者的焦慮情緒,保證采集樣本時患者可以處于最佳的心理狀態下。 (2)分析過程中的質量控制。這對分析過程進行質量控制的環節當中,負責該各環節的醫生應該按照嚴格的相關制度來進行整一個操作流程,包括對病毒進行檢測以及其他的一些基礎工作。除此之外,在微生物檢驗的過程中,結果的準確性會受到培養基質量的影響,所以,在對分析過程進行質量控制的過程當中,負責這個過程呢醫護人員應該認識到對于質量控制進行嚴格控制的有效性。在操作的過程當中,對質量的控制應該是針對性進行的。包括針對試劑進行的質量控制、對培養基的不同進行的質量控制。檢測人員在對微生物進行檢測的過程當中,需要根據微生物的菌種,來選擇不同的培養基類型。同時在對菌種進行培養之時,還需要對培養基的ph值進行嚴格的控制。避免在對細菌進行培養的過程當中,由于培養液的PH值不夠恰當,而導致培養基當中存活的細菌都失活。培養基工作完成之后,就要進行滅菌工作。但是如果我們想要滅菌工作進行的徹底,就可能會導致培養基當中的培養液的PH產生變化,那么從一定程度上就會減弱培養基對于細菌進行培養的效率,讓我們最后的檢測結果可以更為準確,所以我們在進行微生物檢測的過程當中,應該對于培養基的滅菌條件進行全面的控制。以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3)分析后的質量控制。第一,就當前這個階段來看,已經出現了自動化的微生物檢驗技術,我們分析完標本之后,檢驗人員也應該做好檢查,做好核對,把病人信息相關的標本編號,檢驗的結果等等記錄下來。確保檢驗結果和資料匹配。第二,針對檢驗結果以及近期的檢驗結果進行分析,對患者的資料進行綜合性的整理。
參考文獻
[1] 苗瑞霞。微生物檢驗在臨床應用中的質量控制分析[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6,10(18):52-52.
[2] 楊杰,蔣翠霞,師勇。微生物檢驗在臨床應用中的質量控制[J].中醫臨床研究,2016,8(32):136-138.
[3] 袁惠云。微生物檢驗在臨床應用中的質量控制策略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