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千洳
摘 要:互聯網金融已然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并在不斷的完善過程中對我國傳統金融體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已成為推進我國金融體系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論文從互聯網金融概念、互聯網金融發展和互聯網金融發展對傳統金融體系的影響進行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傳統金融體系;影響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極大便利了客戶,如客戶在辦理金融業務時更加方便快捷,對大數據進行整理開發,減少了操作費用的支出,這些互聯網金融的特點都對于傳統金融服務業有著很強的沖突。[1]因此有必要就互聯網發展對傳統金融體系發展的影響作深入的探討,互聯網發展有效提升了傳統金融服務質量,提高了傳統金融機構服務效率,推動了傳統金融體系發展變革。
一、互聯網金融概念
2017年央行《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對互聯網金融定義:互聯網金融(ITFIN)作為互聯網發展的必然產物,其具備傳統金融機構能夠讓資金融通、實現支付以及可為客戶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的特性,是互聯網相關特點和傳統金融機構的有機結合,最終形成的一種新的商業模式,該商業模式可以進行投資、支付以及信息中介服務等。將金融以及互聯網結合起來順應時代的發展,且其發展前景明朗,將成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3]這兩者的結合,對于服務、組織、金融產品以及業務等各個方面未來進一步的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與此同時,這種新型的互聯網金融不但能夠推動大型企業的發展,而且對于小微企業的發展以及社會就業問題的解決也有著傳統金融結構無法取代的積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普通民眾創業的門檻,推動了科技創新的發展進步,并且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于提高金融服務的品質也有著促進作用,進一步提高了工作人員工作效率。
二、互聯網金融發展
2013我國網民人數超過3億人,到2018年,這個數字已經增長到8.01億人,網民的增加為互聯網金融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潛力。截至2018年,使用互聯網金融進行投資理財的人數與通過傳統金融機構進行理財的人數旗鼓相當,網絡借貸、網絡眾籌、互聯網支付的累計交易額達到70萬億元,發展速度令人咋舌。
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共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為2005年以前,這一時期以傳統金融體系發展為主,互聯網作為傳統金融體系發展的補充,為傳統金融體系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在其進行發展的時候幫助銀行將業務從線下搬到線上,在這個階段僅僅是一種業務操作方式的改變,還沒有展開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金融。
第二個階段為2005年—2012年,從2005年開始,互聯網依靠給傳統金融提供技術發展的契機,其自身也衍生出網絡借貸等互聯網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業務隨之獲得發展,為進一步推動和管理互聯網金融體系,央行于2011年給互聯網金融機構開放第三方支付牌照。在這個階段,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發展進入了正規的渠道。
第三個階段為2013年—2017年。2013年被稱之為互聯網金融領域稱之為互聯網金融元年,其原因為經歷了十余年的耕耘,互聯網金融規模在2013年呈現出爆炸式增長,自此成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時期,以P2P為代表的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極為迅速。傳統金融機構如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在這一時期也開始利用互聯網技術對于其的傳統業務模式進行創新改造,在網絡上建立了互聯網金融平臺。從這一角度而言這個時期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可以說是進入了嶄新的階段。
第四個階段為2018年后,由于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的不完善,導致2017年出現了諸多網絡借貸融資平臺不斷爆雷跑路,從2018年開始,銀保監會通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來約束互聯網金融機構,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互聯網金融規模,另一方面,民眾的理財意識也趨于理性。
三、互聯網金融階段對傳統金融的影響
(一)我國傳統金融機構開始轉變傳統經營模式
為了應對互聯網金融帶來的巨大沖擊,傳統商業銀行也在調整自己的經營模式,以適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
首先,對網絡金融平臺企業進行股份收購,加強了對互聯網金融的整合與控制,通過與第三方機構開展合作,擴大自身的經營優勢,吸引更多的資本投入到銀行中,轉變經營方式。
其次,積極利用互聯網金融優勢,建立自己的網絡金融平臺。傳統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居民儲蓄,為保障儲蓄客戶權益,其發放貸款的過程中還要考慮貸款申請人的資質,因此其發展受到多方面的制約。互聯網金融消除了金融中介,直接在投資者和資金需求者之間建立聯系,商業銀行也仿照這一模式,適應投資者提出的平臺扁平化的要求。網絡金融平臺對投資起點的限制較低,投資者在選定合適的產品之后可以直接進行投資,辦事流程十分簡便。為此,一些傳統商業銀行也采取措施構建與完善自身的互聯網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全面的資金處理服務。2015年,以五大商業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紛紛將互聯網金融戰略落到實處,以手機銀行、網絡銀行、電商平臺、直銷銀行、互聯網金融產品為特點的新型金融模式格局已初步形成,部分商業銀行依靠自身經營方式,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逐漸形成自身特點。如中國建設銀行已經成立了“善融商務個人商城”,客戶可根據自身需要選擇商品,商品選擇較為豐富,同時建設銀行推出積分制,客戶可根據自身積分換取商品。
最后,風險控制創新,一般的商業銀行較傾向于將款項貸給實力較強的大型企業,對于中小企業提出的貸款需求則有些瞻前顧后,擔心其無法及時償還貸款。在互聯網科技覆蓋范圍逐漸增大的今天,獲取客戶資料的方式更加多樣化,通過數據中心可以隨時調取需要的數據,成本費用相對較低,傳統商業銀行改變風險管理方式,通過互聯網對經營風險、運營風險等進行管控,真正實現了對風險的全面預測。互聯網金融存在風險高的特點,目前,商業銀行進入互聯網行業已有數年之久,因此加強風險防控力度更為必要。
(二)商業銀行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
隨著我國人民幣國際化及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推動,我國商業銀行不僅面臨著互聯網金融的沖擊,隨著外資銀行銀行的入駐,地方性銀行成立,銀行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市場競爭過程中,銀行對客戶的挖掘及爭取更為激烈,目前我國大部分商業銀行已經或正在籌備網上銀行,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互聯網金融服務,如交通銀行,開發了自己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如“交博匯”、“e貸通2.0”、“e動交行”,這些新型的互聯網產品在其戰略拓展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與非傳統金融行業合作參與互聯網金融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往依靠國有企業和政府信貸的利差模式收益率逐漸降低,銀行不良貸款率隨之提升,加之我國金融改革不斷深入,諸多業務開展受阻,其中零售業務及對公業務發展最為困難,創新已成為銀行發展之根本。2017年,我國五大商業銀行與五大互聯網公司簽訂戰略協議,利用互聯網科技推動銀行發展。近年來,互聯網巨頭均成立了自己的民營銀行,如騰訊微眾銀行、蘇寧銀行、百度百信銀行等,借助自身互聯網科技及使用群體,其規模迅速擴大。但這些互聯網金融發展諸多方面都需要銀行提供支持。如,互聯網金融機構發展由“支付”起始,其發展過程均需要銀行方面的內容,一方面,在支付驗證過程中,均需要消費者綁定銀行卡及個人信息,支付寶、微眾銀行、蘇寧銀行無一例外;另一方面,銀行在對第三方支付通過自身結算系統核算,互聯網金融機構在開展對企業服務金融服務時,需要銀行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同時隨著互聯網金融監管力度的加強,互聯網金融業務進一步收窄,為突破發展瓶頸,積極與商業銀行謀求合作勢在必行。從這一角度看,互聯網金融機構與商業銀行開展積極的合作比競爭更加合理。
(四)借助電子商務的發展加快支付創新
為了應對以支付寶、微信為代表的互聯網支付方式的競爭,我國大型國有銀行開始成立電商平臺,通過自身優勢拓展市場份額。從2012年6月,建設銀行成立“善融商務”開始,商業銀行紛紛開始電商平臺建立的籌備工作,從交行的“交博會”、中行“中銀易商”等諸多銀行電商平臺成立,銀行電商規模迅速擴大,經營方式由原來的積分制轉向多元化的經營方式。以建行為例,建行正在形成與豐富自己的電子支付方式。目前,諸多商業銀行利用自身的優勢建立了金融平臺和網絡購物平臺,建行建立了自己的電子商務購物平臺,推出VIP客戶服務機制,客戶可以享受一定的購物折扣,同時也可利用積分實現產品換購。
結語
綜上,互聯網金融作為金融體系的重要部分,對傳統金融機構的影響不可避免,商業銀行受制于傳統經營模式影響,互聯網技術水平相對不足,因此利用自身優勢,與互聯網巨頭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同時互聯網企業開展金融業務發展受阻,也亟需與傳統商業銀行建立良好的互信合作機制,這不僅有利于商業銀行彌補自身不足,同時也可推動互聯網金融機構的發展,創造共贏局面。
參考文獻:
[1]陸岷峰, 陸順. 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關系結點定位初探[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 2015(3):30-35.
[2]陳嘉欣, 王健康. 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余額寶對商業銀行業務的影響——基于事件分析法的研究[J]. 經濟問題探索, 2018(1):167-173.
[3]石松, 孫謙. 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的構建[J].現代管理科學, 2015(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