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龍 姜艷
摘要:土地管理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為了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目標,需要不斷規范農村土地管理。本文首先闡述了現階段農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從科學規劃、完善制度、優化資源配置等方面分析了規范農村土地管理的具體措施,為提高農村土地管理的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土地管理;農村經濟發展
前言:
隨著新農村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各部門提高了對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現階段在農村的土地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系列問題,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通過出臺政策法規、加強監管等方式提高土地管理的工作質量,促進農村經濟的長久、穩定發展。
一、農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土地規劃混亂
農村的經濟基礎較城市相比較為薄弱,為了發展農村經濟,開始鼓勵企業在農村建立工廠,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的就業壓力,但是隨之出現了土地管理不規范的問題,甚至一些企業在不具備相關部門審批手續的情況下便開始違規建設,如果不對農村土地進行科學的規劃與管理,將會出現農村用地混亂、難治理等嚴重問題。
(二)用地目標不明確
部分政府及相關部門雖然加大了農村土地管理的力度,但沒有細化土地管理的具體方案,容易造成土地資源浪費、用地目的不明確等問題[1]。此外,個別部門沒有做好土地管理的相關教育宣傳工作,使得當地群眾無法深入、全面的了解土地規劃內容,阻礙了土地管理及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三)土地管理制度不完善
現行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在規劃及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缺陷,沒有深入分析土地管理問題的原因,也沒有結合農村土地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的規劃與管理,不健全的土地管理制度無法對土地資源開發及利用進行科學的指導,降低了農村土地的利用率。
(四)監管力度有待加強
農村土地主要用作于耕地、林地或工業用地等類型,如果不對農村土地進行有效的監管,除了容易出現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等環境問題,還會出現農村用地被大量非法占用或土地資源荒廢等資源利用問題,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
二、規范農村土地管理的具體措施
科學的規劃農村土地能夠有效避免浪費土地資源的問題,并為農村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因此農村在土地管理工作中要采取以下措施以提升其管理水平,有效解決上述管理問題、為農村的產業結構升級提供保障:
(一)科學規劃農村土地資源
政府及相關部門在規劃農村土地資源時要結合用地實際需求,并采取劃分功能模塊的方法提高土地資源規劃的科學性。其中農村土地常見的功能模塊有農田、林地、商業區、住宅區等。為了有效提高農村土地的利用效率,需要做好以下三項工作:第一,土地管理人員要進行深入調研,全面了解農村土地的利用情況,并綜合自然條件與客觀條件確定土地的功能模塊,進而明確各個功能模塊用地的具體用途。第二,在確定土地功能模塊后需要從時間及空間兩個維度進行土地資源的規劃,確保該部分的用地條件能夠滿足實際土地的應用要求,制定長遠的土地規劃方案,有效避免出現重復規劃或多次建設等問題,為農村產業結構化調整打下基礎。第三,結合現有問題進一步完善土地資源保護的監督保護制度。
為了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要將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融入到土地管理的工作中,首先合理建立污水處理與垃圾填埋場。其次,為了減少農藥化肥對土地資源的污染要嚴格控制農藥的使用量,避免應用污染力強的農藥化肥。最后,加大資金投資力度以發展綠色農業,有效實現保護農村土地環境的目標[2]。
(二)建立健全農村土地管理監督制度
為了確保土地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實,需要健全相應的監管制度,以有效避免土地利用混亂、浪費土地資源等問題。為了提升土地利用率,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加大土地流轉力度,例如購買農民的土地發展權。此外,還需做好宣傳教育工作,通過電視、網絡等媒體途徑加大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宣傳教育,以有效提高群眾的土地管理意識及環保意識,進而更加積極的配合政府部門落實土地管理工作,為建設新農村營造良好的環境。
(三)規范農村用地審批流程
針對農村中新建設的宅基地需要將審批的結果進行公示,同時政府部門要加大審查的力度,嚴格遵循一戶一宅的標準進行宅基地的審批,還要重點審查宅基地的使用范圍,避免出現一戶多宅的問題,如果出現了此類問題工作人員要按照相關規定采取收回措施,再對此部分土地進行統一規劃。值得注意的是,在收回超標準的建筑房時,需要相關工作人員盡量采納農民的意愿,不使用強拆的方式。此外,為了提高宅基地審批的效率,相關部門可以建立聯合審查的機制,并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搭建土地資源的信息管理平臺,在此平臺中能夠及時公開宅基地的審批流程、條件與結果,有效實現集約管理與解決農村土地資源的目標。
(四)優化土地資源配置
為了進一步落實農村土地管理工作,首先要解決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問題。在規劃用地時要綜合社會發展、經濟條件、法律政策、生態環保等因素,確保農村土地管理的科學性。為了從根本上優化農村土地資源,可以采取市場化的調節手段,并應用全面評估的預測方法,對農村土地進行動態化、實時化的監測管理,進而制定出多元目標、多層結構的土地管理規劃方案。例如,在農村用地中耕地的占比非常大,為了合理利用耕田資源促進農業經濟發展,需要根據農業市場的需求來確定種植品種與種植面積,進而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中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目標。
總結:
綜上所述,為了實現規范農村土地管理的目標,首先要科學規劃農村土地資源,并明確農村土地的利用目的,在用地審批流程方面進行嚴格的管控,同時結合農村土地管理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農村土地管理的相關制度,并加大監督監管力度,確保農村土地的合理規劃,提升土地管理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仲懷月,宮葉紅.規范農村土地管理 促進農村經濟協調發展[J].吉林農業,2019 (16):51.
[2]農村土地綜合開發治理投資課題組,韓連貴.關于探討農村土地綜合開發治理利用、征購儲備、供應占用和財政籌融資監管體系完善的途徑(上)[J].經濟研究參考,2017 (19):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