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康春
摘 要: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性學科,閱讀教學是其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重點也轉向了閱讀和寫作。其中就閱讀部分規定:小學生要達到一定的課外閱讀量、要有著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等等。2011年的小學語文新課標也指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和綜合性很強的科學,教師應改變傳統封閉式教學。這也就意味著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和閱讀教學內容構建開放性的課堂,借以來提升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的動態生成。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
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帶動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變革。現如今的小學語文教學內容都重在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就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來說,其目標在于“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作為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合理地調整教學方案與內容,拓展其范疇,開放性地開展教學活動,促使每位學生能夠充分體驗和感受閱讀文本,從而提升自我綜合素養。在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談一下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
一、讀寫整合活躍學生閱讀的獨立思維
閱讀和寫作是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兩者關系密切,相互促進。只有大量的閱讀積累才能夠促使學生寫作的順利進行。從某種角度來說,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而寫作則是對閱讀體驗的一種延伸與表現。筆者認為,教師可以讀寫整合教學,借以來活躍學生閱讀的獨立思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于閱讀過程中典型的句子、自己的體驗、感想等等常常會在自己的作文中得到啟發和應用。筆者在閱讀教學中注重讀寫相融合開展,即:讓學生通過閱讀來摘抄好句、好詞,歸納閱讀文本類型,書寫感想或者體驗、評價閱讀文本,等等,借以來深化學生的閱讀,強化學生的獨特感想和體驗。與此同時,也可以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寫作和積累素材能力。此外,開展讀寫整合閱讀還有助于激發學生深入閱讀的欲望,強化其對語言或者情感的共鳴,為學生的創作思維給予廣闊的空間。如:在學習《荔枝》教學內容時,筆者采取閱讀加鑒賞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維,即:獨立的閱讀文本,體驗閱讀文本中母子感情,感受作者描寫人物的手法,等等,并以自己的方式來對閱讀文本提出自己的鑒賞感想。其中有的同學以評析的方式展示,即:邊閱讀邊在空白處進行批注,有的同學則是通篇來談自我的閱讀心得,有的則通過閱讀文本來進行親情的寫作,等等,這在強化學生閱讀的同時鍛煉了學生的寫作、口語表達能力,取得了一舉多得的良好效果。
二、鼓勵學生個性化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2011年新課程標準就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目標將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放在首要位置。這也就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個體為中心,將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定為教學的起始點和終結點,即:要鼓勵學生個性化閱讀,最大限度地強化學生作為個體對閱讀文本的感受、體驗,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等等。所謂個性化閱讀指的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自主進行閱讀、直接與閱讀文本進行對話。這是新課標較為倡導的一種閱讀取向,重在凸顯學生有效的主體性地位。“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學生的情感不一樣、性格不一樣,他們的閱讀體驗、感悟也會不一樣的。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開展自主閱讀探究教學模式來實現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即:讓學生以自己的興趣、個性特征等綜合能力來自主選擇閱讀方式,進而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表達自我、交流閱讀的動態平臺,借以讓學生充分地認知自我,豐富自我情感,從而更好地與閱讀文本對話。如:在學習《金色的魚鉤》教學內容時,筆者讓學生自主閱讀并說說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學體驗到的是戰友之間的情感,有的學生體驗到的是當時歲月的艱苦,有的學生體驗的則是閱讀文本中人物語言、神態、動作描寫,等等。這樣讓他們自主閱讀之后進行自由、開放的交流,有助于開闊學生的思維,突出學生個體對閱讀文本的情感,能夠深化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和理解能力。
三、強化網絡閱讀教學
科技的迅猛發展帶動了教學設備、教學途徑的現代化發展。如今,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通過網絡人們可以收集到很多知識,對于閱讀來說,其拓寬了收集信息的途徑,方便了學生閱讀。鑒于這種實際情況,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靈活運用網絡,強化網絡閱讀教學,即:教師引導學生以網絡環境為平臺,從網絡的大量信息、形式豐富多樣的資源中獲取情感體驗,在這個平臺上得到體驗,在觀念、價值觀上受到啟發,再認知,從閱讀交流中反觀自己,從而達到閱讀的最終目的。如:在學習《蛇與莊稼》教學內容時,筆者首先讓學生通過網絡收集關于蛇與莊稼之間的關系以及相關的食物鏈內容,引導學生感受動物與莊稼之間的奧妙關系。之后引導學生自主結合自己收集的信息畫出貓、田鼠、土蜂、苜蓿之間的關系圖,并總結事物之間有哪些關系,掌握這些事物關系的作用是什么等相關內容,讓學生盡可能地通過網絡來自己掌握相關的閱讀信息。進而教師引導學生之間進行交流閱讀信息,實現閱讀信息的共享,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也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分析問題、總結問題、收集信息、綜合推理等能力。這樣,通過開展網絡閱讀教學能夠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能動性,促使閱讀教學實現質的飛躍。
總的來說,閱讀是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內容的重中之重,直接關系著學生寫作、口語表達等技能的形成和發展。我們作為語文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多渠道、全方位地探究閱讀教學模式,進而讓學生在開放的、多元化的閱讀教學環境中不斷提升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趙景瑞,我的探索——小學語文教學:思想與藝術[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2].余映潮,閱讀教學藝術[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譚軼斌,閱讀教學田野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