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鈺
媽媽從我小學到高中,十年如一日地作陪,現(xiàn)在想想,當時有多恨巫婆似的老媽,現(xiàn)在就有多心疼她。
前幾天刷微博,看見一個博主整理出來一套搞笑視頻,內(nèi)容是家長陪熊孩子寫作業(yè),“拔蘿卜”是“拔菠蘿”,“牛奶”是“牛lai”,“馬”和“云”可以連線組成“馬云”。各路神仙寶貝大顯神通,把家長氣得吹胡子瞪眼,摔筆撕書,一個小時轉(zhuǎn)發(fā)量驚人,妙趣橫生。
窩在沙發(fā)上看完這些視頻,我笑出了眼淚,回過頭想想,其實那幾年,我也是被陪寫作業(yè)長大的孩子。
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上大學了,回首往事,我媽對我吼了十幾年。看到微博下面家長的各種吐槽,心里一陣陣難受。媽媽從我小學到高中,十年如一日地作陪,現(xiàn)在想想,當時有多恨巫婆似的老媽,現(xiàn)在就有多心疼她。
爸爸工作很忙,媽媽為了照顧我辭去了工作,做了全職主婦。小學時候的陪伴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那時的課程簡單,我也聽話,母女關(guān)系和諧,母親對我使用“獅吼功”的次數(shù)完全是日后的零頭。因此,小學時期,我與母親在寫作業(yè)的事情上,還算相處融洽。
最難熬的應(yīng)屬初中。那時候,我學的知識還在母親掌握范圍之內(nèi),因此她還有輔導的能力。可偏偏此時,我迎來了人生中第一次“劫難”——青春期。整天上課不聽講,在書桌底下看小說漫畫,因此,學校的內(nèi)容沒有掌握,回家之后,面對家庭作業(yè)自然一臉懵。
印象最深的一次,課堂上學了新內(nèi)容,數(shù)學課一天四節(jié)連堂,老師講課速度飛快,作業(yè)留了很多。面對空白的作業(yè)本,我真是無從下手。那一晚看著我在旁邊磨磨唧唧,錯誤百出。母親眉頭緊鎖,目光可以殺人。伴隨著獅吼功的一次次爆發(fā),我終于忍無可忍,和我母親來了一場口頭上的惡戰(zhàn)。
當時已經(jīng)是夜里12點,我們家雞飛狗跳不得安寧,最終因為我和母親的爭吵過于激烈,鄰居報了警——那是我第一次看見出警。后來和同學們聊天,我說我有一次跟人打架,都驚動了警察。他們都覺得我很厲害,卻不知道是因為寫作業(yè)。
記得那天,母親的怒火因警察叔叔的勸慰而略有平息,但是平息之后作業(yè)依然要寫,于是那天母親陪我到了凌晨。第二天五點多,當我還在昏睡時,母親已經(jīng)早早起來,給我做了早飯,又打掃了房間。當時沒什么感覺,后來想想,那段時間對于母親來講可能真的是煎熬吧——晚睡早起,晚上接著因為作業(yè)跟我吼,真慶幸沒把她氣出病來。
母親是那種望子成龍的家長,脾氣又很急躁,我在她手底下戰(zhàn)戰(zhàn)兢兢過了十幾年,如今終于可以解放。我原本以為,母親也會因此少生點兒氣,多享幾年清福,過過悠閑平和的小日子,誰承想,長江后浪拍前浪,繼我之后,我可愛的弟弟又隆重登場,成了我媽媽輔導的對象。
寒暑假放假回家,總能看見媽媽在輔導老弟寫作業(yè),依然是不變的感覺,聲波的穿透力及其氣勢依然不減當年分毫。我弟是個虎頭虎腦的小子,平時說話做事都挺沖,但在老媽手底下,他把自己縮成了一個小小的球體,眼神驚慌而且無助,一副可憐巴巴的模樣。
有時候,看這小胖子的可憐相,我也心疼,看不下去了,就會湊過去和老媽說:“弟弟還小,您別這么兇。”這時候,肯定會招來老媽的一頓怒吼:“還不快滾,你那時候還不如他!”
弟弟被嚇得嚎啕大哭,老媽的罵聲也日漸高漲,老爸蜷縮在沙發(fā)上把自己埋進報紙里,我在一旁團團轉(zhuǎn)不知如何是好,家里又亂成了一鍋粥。鄰居家的阿姨們早已習以為常,前幾年還會過來勸架,如今一個個聽之任之,等待這場戰(zhàn)爭的平息。
有時我也輔導我弟,然后發(fā)現(xiàn)我還不如老媽。這小子確實是笨,完全不如我當年,一個三角,問他正弦他知道,問他余弦他就亂,不出五分鐘,我的吼聲就超過了我的老媽——“我的天,你咋這么笨!”這時候,老媽就會倚靠在墻上,一副洋洋得意的模樣,滿臉寫著“看吧,你還不如我呢”的神情。
后來我也勸老媽:“教育我都這么費勁了,對于我老弟,你就讓他順其自然吧,不然你人生中最好的二十幾年就都要在吼聲中度過了。”
老媽白了我一眼:“你都這樣了,我還能不好好管管你弟?省得回來他也像你一樣。”
一句話把我懟得啞口無言。不過想想也是,我的成長離不開老媽的陪伴,我知道自己的習慣并不好,缺乏自律的缺點根深蒂固,或許母親管得這樣嚴格真的為我的人生帶來了不同。無論如何,我還是感恩老媽的。
越長大越能理解家長,著急上火無非是因為理想和現(xiàn)實差距太大。很多家長其實都很難接受,在結(jié)束了一天的繁忙工作之后,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題,然后孩子滿臉都寫著茫然。家長再講,孩子堅持不會,如此循環(huán)往復,家長自然崩潰了。
這個問題怪誰呢?其實誰也不怪。孩子很無辜,家長很辛苦,學校老師很認真。很多家長看待孩子成績的態(tài)度其實很像他們自己的工作——投入和產(chǎn)出應(yīng)該成正比。很多家長會覺得:“我每天送你上下學,管你吃,管你睡,該上的課外班一個也不少,且不說你的成績了,為什么你寫個作業(yè)都不會呢?”
但我也想從孩子的角度說一說。現(xiàn)在的孩子除了必學的文化課以外,還要學習各種藝術(shù)特長,腦子被那么多的東西擠占著。在過量知識的擠壓下,怎么能好好完成作業(yè)呢?他們每天都在接收海量信息,還要面對很多誘惑。時代真的不同了,做家長的完全不能用自己當時的情況來類比現(xiàn)在。
總之,還是相互理解最為重要。
(責編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