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高
一、學業水平考試背景下,工程制圖與識圖課程教學所面臨的問題
(一)中職學業水平考試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業水平考試是衡量學生達到專業學習要求的程度,是保障中職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其中考試成績是中職學校教學質量評價參考,也是中職教育學生畢業條件和高職院校招生錄取依據。建筑類學業水平考試內容和要求以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試行)》規定的專業核心基礎知識、《中等職業學校土木工程識圖教學大綱》為基準,包括基本制圖標準、投影基本知識、點、直線、平面的投影、形體的軸測投影、斷面圖和剖面圖以及工程施工圖識讀等內容。
(二)中職學生的特點
依據《中等職業教育對學生文化知識水平的研究》課題小組的研究報告顯示,通過對全國大約16個省、市、自治區,總數為4000多位中職學生進行課程測試。課程測試的結果表明,約60%被調查學生的數學成績與72%被調查學生的英語成績均落后于初中二年級學生的平均水平,約50%被調查學生學生的數學成績與39%被調查學生的英語成績均未達到五年級小學生的平均水平。中職學生學習動力不足,自我約束力差,缺乏吃苦精神,心態浮躁,但十分熱衷于網絡新事物。要提高中職學生的學習效果,應為學生自主學習搭建一個平臺,將學生認為枯燥無味的教學課堂帶入一個全新的數字化教學時代。
(三)工程制圖與識圖課程的教學現狀
《工程制圖與識圖》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是學生最早接觸的專業課程,工程圖樣是工程師的語言。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制圖、識圖和空間思維,為學生學習后面的專業課程做好準備。在該學科的教學方式上,目前多數學校采用多媒體教學,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傳授知識。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唱“獨角戲”,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學生和教師之間很少溝通,也限制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堂上,教師無法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學習程度,該學科教學內容比較抽象,教學難度大,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往往力不從心。
二、混合式教學的理論構建
隨著現代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混合式教學應用多媒體以及網絡技術,這些技術的應用,使混合式教學模式得到學術范圍領域內的普遍關注。混合式的教學模式將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數字化媒體平臺具體結合,一方面可引導啟發教師團隊,監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的關鍵性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主體,注重挖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克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使多媒體信息技術存在廣闊的發展空間。混合式教學綜合了傳統教學和網絡在線教學的優點,建立教師引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學生進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充分擴展教學時間和空間,有效提高工程制圖與識圖課程的教學質量。
三、工程制圖與識圖課程混合式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一)教學內容設計
傳統教學模式主要依據教學內容以及具體教材對其中蘊含的各個知識點,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認知。我們應該使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必須對傳統課程內容進行課程設計以及課程安排。本文具體以布魯姆教學理論,將《工程制圖與識圖》具體分為56個相對獨立的重點,最終走出章節的限制。具體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內容設計:1.首先研究畫法的幾何部分。將點、線、面的投影問題,以三維動畫形式進行模擬,一方面使這門課程具備真實的存在感,另一方面使學生對這門課程表現出興趣。而本文的研究對象是中職一年級學生,可以將平行、相交等幾何問題與初中數學的內容緊密結合;2.工程識圖部分。充分利用校園身邊建筑施工項目的設計圖紙,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識圖結果更加精準。
(二)信息化平臺創建
本課程的混合式教學環境,依托超星爾雅的“一平三端”學習通平臺,教師將PPT課件、參考教材、教學微視頻、工程案例以及相關學習網站等資料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學生在課下進行自主學習,對于課程中間蘊含的難點問題,在上課的時間段進行集中提問,教師和同學可以在線進行交流討論。教師可通過移動端解答學生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也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把握學生的學習進度。
工程制圖與識圖這門課程,根據學業水平考試及學科特點,在教學資源欄目上傳了PPT課件、導學案、教案、教學視頻、實訓項目、技術標準、拓展延伸等網絡學習資源。
(三)教學活動設計
混合式教學的實施分為課前線上學習、課中課堂教學、課后反思鞏固三個階段。
1.課前線上學習。
學生根據教學平臺上豐富的教學資源,利用PPT課件、導學案、微視頻等開展自主學習,完成針對知識點的在線測試、線上制圖作業等教師設定的任務。完成在線作業時,通過親自動手制圖來吸收理論知識,完成制圖后再從網上提交作業,教師批改后給出評語,及時反饋給學生。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個性化輔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滿足感,挖掘學生潛能。
2.課中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師生面對面交流,便于學生與教師溝通。教師根據學生在學習通平臺討論欄提出的學習難點,調整授課內容和方式,分解學習任務,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實施中主要采用任務驅動法教學,實踐證明任務驅動法教學是一種實踐性與操作性都較強的有效方法,也可以采用討論的方式學習教學平臺內容,該內容已作為課前線下學習內容提前通知學生,學生在課前都已經有所了解,上課過程中直接分組討論,可以檢測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學習效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監督者。
3.課后反思鞏固。
課后線上反思鞏固是要求學生針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積極參與教師在討論欄發布的話題討論。作業的布置、提交、批改、公布全部在平臺上完成,學生可通過測試了解知識掌握情況,學生通過課堂練習,查漏補缺,進行自我評價和學生互評。
四、混合式教學的改革效果
工程制圖與識圖課程依托超星爾雅的“一平三端”學習通平臺,采用混合式教學,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都具有積極意義。
在學生方面,通過學習通平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隨時調整學習進度和內容,降低了學習難度,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業水平考試中,成績也有大幅提高。
在教師方面,通過信息化教學平臺,可促進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教師不僅要精通與課程相關的各類知識,還需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合理組織教學,通過整理上傳導學案、教案、PPT課件、教學微視頻以及習題等,不斷豐富網絡教學資源,提高了教師自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
在師生互動方面,通過數字化教學平臺建立網絡課程答疑制度,依托“一平三端”學習通平臺,采取微信群、電子郵箱等,構建師生信息交流及處理平臺,及時回答學生在答疑討論欄中的問題,通過這一網絡平臺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
五、混合式教學在教學實踐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對于提高學生學業水平考試成績,混合式教學固然效果明顯,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容易出現一些問題。在教師方面,有些教師為了使教學過程更生動,熱衷于在課堂上使用多種形式的教學資源,教師在課堂上不斷展示圖片和視頻。這樣容易形成一個誤區,就是教師太過于依賴多媒體。
在學生方面,采取混合式教學,布置線上任務,一些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存在部分學生不能按時完成相關作業,這就要求混合式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六、評價模式
在教學評價方面,包括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兩個方面。學生針對教師的教學模式進行評價,教師應根據評價結果進行教學反思,從而不斷優化教學方法。另一方面,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包括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混合式教學評價模式應采用更加靈活的考核方式。
七、結語
實踐證明,工程制圖與識圖課程實施混合式教學,利用在線教學和課堂教學的優勢,采取“線上+線下”和“課前+課中+課后”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人際交流能力,最終達到提升教學質量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教學目的。
(責編 ?孟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