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晶晶
教師被譽為園丁,教書育人、為國家培養棟梁之材,本應受到全社會的尊重。但是當前教師職業似乎不為大眾“看好”,我認為是由以下幾點造成的:
一是由教育體制的改變引起的。民國成立以來中國傳統教育體制悄然發生變化,從私塾教育到義務教育,教師的地位也發生了改變。首先教師不再各自分散教學,而是同一集中在政府教育機構管理之下,這樣擴大了教育面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教師的崇高地位。其次,教師在課堂獨大的局面轉變,教學過程必須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從長遠來看這確實對提升教學水平有很大助益,但這樣確實降低了教師的權威性。最后,由于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職業平等不斷被提上議論中心,教師職業地位不斷被削弱,甚至還不如一些其他職業。
二是教師收入水平過低。至今為止,教師職業的平均收入要低于大部分社會職業,這就導致了教師教學積極性的嚴重下降。2019年4月10日,《伯曼說教育》平臺發布了一篇關于中國教師工資水平的文章,文章顯示2018年中國教師職業平均收入位列全球倒數第三位。拋開中國幾千年的教育傳統不說,現今中國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教師職業平均收入竟然排至全球倒數第三位。這個問題是很難去回避的,現今中國教師職業工資的確過度低下,對廣大人民教師來說無疑是一種傷害,嚴重打擊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三是教師自身教學需求的喪失。眾所周知,古代教師職業傳道授業解惑很少出于謀利之需,這樣的行為往往出自他們的社會責任心。古人教書育人大致出于兩種原因,一種是將自身技藝、知識、思想傳承、傳播,以此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他們往往不留余力地教導學生。另一種是他們將知識授予弟子,希望弟子出人頭地。無論他們出于何種原因,他們是具備充足的教學熱情的。但當今社會教師職業泛化,廣大教師期望在體制下謀生,反而失去了本應具備的教學熱情。
從上面的分析不難發現,由于教師的地位降低、收入降低、熱情降低,最終導致教學效果降低。在這種社會形式下如何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呢?本文對此做了探究,著力調動教師教學積極性,提出了變革研究。
一、創新管理制度,提高教師校園管理參與度
(一)拓寬管理渠道,提供管理機會
很多時候教師對校園管理不管不顧,一心只顧自己班級的教學,原因是教師不能及時有效地參與進校園管理之中。這往往是由于校園管理過于集中,管理渠道不暢通,致使廣大教師無法找到管理機會。可以通過全體教師會議或教師管理委員會進行協商,使校園管理任務的分配涉及更多的教師。
(二)校園管理,人人有責
很多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是因為自身不愿意對校園管理負責,逃避管理任務。廣大教師應提高自身思想素質,積極參與到管理之中。當校園管理與自身相關時,教師的積極性自然就會被調動起來。
(三)加強校園管理監督
加強監督,主要是為了防止管理任務分配出現問題,導致教師管理任務分配不均,加強監督還能一定程度上督促教師校園管理任務的完成。
二、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
(一)創建舒適的校園環境
良好的衛生、優美的校園、安靜的校園教學秩序都會激發教師教學的積極性,適宜的教學環境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保障校園內的安全,加強校園安保,讓教師能夠安心教學。
(二)創建尊師重道的校風
每個人都需要被尊重,當教師感受到學生的尊重后會更加積極地教導學生。這就需要學校養成尊師重道的校風,改善師生關系。其實這可以通過一系列的主題教育、校院講座來完成,在校內形成一種尊師愛師的良好風氣。
(三)形成嚴格的校紀
良好的學習風氣會給教師留下好的印象,從而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在校紀嚴明的氛圍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必然尊師守紀,能夠調動教師教學愿望。同時,學生能給教師留下好學習、愛學習的好印象,這樣教師教學也就更具熱情。
三、形成完備的獎勵機制
教師工作熱情不高明顯是缺乏激勵導致的,隨著社會價值取向多元化,教師對教育職業的社會報酬關注度也在增大,體現在教師更加關注自己的生存空間,期望獲得相應報酬和福利待遇。旨在改革教師激勵機制,將教師收入與工作業績真正掛鉤。此外,我們還可以注意教師榮譽與成就的需要,滿足教師自我實現的需求。校內可以設置一些榮譽稱號,幫助教師取得更高級的職稱。當教師能夠滿足自身需要的時候才能付出更大的精力去教導學生,這樣也就間接調動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四、人文關懷
人生活在社會中必然需要他人和社會的關懷,當人的關懷需要被滿足后便會思考感恩。因此,在學校對教師的培養過程中還必須注意對教師的人文關懷。平時可以關注教師的業余生活和愛好,關注教師心理健康,設置專門的教師心理輔導處,以防教師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此外還要關注教師家庭情況,對家庭困難的教師及時給予補助。除了人文關懷之外還要注重教師的自我提升,學校應及時給予幫助。平時對教師教學水平、技巧的培養必不可少,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能力。此外,教師必要的進修,學校應給予大力支持。教師自身水平的提高不僅僅有益于反哺學校,還能提高教師信心,從而提高教師教學積極性。
五、結語
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教學不應止步不前甚至倒退,應該運用合理的機制幫助教師教學走得更遠。管理方式的變革,能讓教師擁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校園管理的過程中;好的教學環境可以給教師教學帶來更加愉悅的體驗;更完備的激勵機制能夠直接有效激發教師教學的積極性;人文關懷讓教師更具歸屬感,更愿意為學校付出。在這樣有效的激勵機制下,教師教學才能更具動力。
(責編 ?唐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