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國喜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素養,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利用創新教學策略,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引導學生認識到自主學習對于以后的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性。由于很多學生家長和教師認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只需要在教師的帶領下就能夠提升,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時由于自身的自控能力不夠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所以很容易被各種各樣的問題所左右。教師要在教學中,將學科的特點與教學方式有效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提問積極性。所以本文就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進行分析和探究。希望能夠在教育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薄弱點,針對性地突破和提升。
一、創造和諧學習環境
著名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認為,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要想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必須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能夠將課堂轉變為交際小舞臺,鼓勵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可以將課本中的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關,切實做到學以致用,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能夠投入形式多元的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教師應當營造良好的氛圍,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可以鼓勵學生隨時提出問題,也可以到黑板上進行板書講解,回答錯誤時可以請其他同學進行幫助回答,能夠營造良好的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的學習環境,有助于學生積極踴躍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
二、掌握自主學習方法
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想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必須教授學生自主學習技巧,鼓勵學生通過循序漸進的練習,有效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對于概念性問題,首先要了解這句話中的字詞含義,能夠進行舉例說明。如果是計算類題目,首先要分析計算形式以及計算方法。怎樣計算?是否有更簡單的計算方式?通過深入分析和探索,能夠有效掌握問題的解題技巧。對于問題類題目,首先要讀懂題意,能夠分析問題以及已知條件、數量條件的關系,如何應用列式或者其他方法進行解決。所以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和預習,通過預習之后,學生能夠對所學內容有一個大致的理解和認識,并且心中有所疑惑,在下一節課堂上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思考和探索,學生在交流過程中能夠有效解決問題,對于大家都難以解決的問題,可以留到課堂上等待教師進行講解。
教師在自主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能夠積累各種各樣的問題,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和思考。教師也要多鼓勵學生,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創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探討,和交流小組成員能夠積極向問題重心進行靠攏,可以指派學習小組長進行發言,也可以鼓勵學習小組自動推選學生發表想法和意見。通過學生輪流的發表想法和意見,能夠幫助學生有效鞏固本單元所學習到的知識,查漏補缺能夠增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吸收能力。
三、養成自主學習習慣
良好的習慣會陪伴學生一生。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及時檢查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必須進行及時糾正,切記不要遺漏任何問題。應當構建科學完善的評價機制,采用小組積分制,學生達到一定的積分后,應當有一定的獎勵,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應當對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表揚,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講一講學習方法,使其他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榜樣,對于存在疑惑的學生,教師應當進行針對性指導。同時應當聽取學生的學習意見,有助于教師改善傳統落后的管理方式,促進學生多元化成長。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勇于質疑,學生通過提問能夠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也能夠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積極主動地思考和探索。在此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提出問題,能夠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計劃,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教師必須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望,盡管部分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師預設的教學思路目標不一致,教師切記不要壓制學生的提問或者抑制學生的思維發展,應當給予精神上的鼓舞和引導,對于不尋常規另辟蹊徑的學生應當予以肯定和贊揚,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積極探索和創新,從而養成勇于質疑、創新的思維習慣。
四、強化家校合作育人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必須扭轉傳統落后的教學觀念,教師應當與家長進行協作交流,可以引導家長扭轉傳統落后的育人方法,教師鼓勵家長放棄打罵逼的教學方法,為孩子的學習提供資源和幫助營造濃郁的學習家庭環境氛圍,才能夠使孩子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索。教師可以利用家長會或者是家訪時間對家長進行教育方法輔導,應用現代化通信技術,例如QQ群或者微信群,對于存在一定的家庭教育困難的家長進行及時的指導和幫助。同時可以建議家長幫助學生構建科學完善的家庭學習計劃,鼓勵孩子能夠遵守計劃,嚴格操作,久而久之學生便能夠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從而潛移默化地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這就需要家長應當發揮自身的檢查、監督作用,能夠充分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應當關注孩子的身心發展情況,關注孩子的學習方法與自主學習時間安排等眾多內容,全方位地指導孩子,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五、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當前小學生的學習現狀,提升教學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多鼓勵小學生在課堂中根據自身的疑問提出相應的問題。教師再積極地幫助解決,使學生能夠認識到提問的樂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還可以通過分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小組中不斷探索和思考,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先進性,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下更好地學習和成長。
注:本文為2019年度甘肅省平涼市“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策略的研究”(課題編號:[2019]PLG101)結題成果。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