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臭水體是我國在不斷推進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生成的一種產物,黑臭水體的出現不單單會破壞城市的整體美觀,同時還會損害老百姓的身體健康。不過受黑臭水體構成緣由較為繁雜,黑臭水體在綜合治理方面仍然面臨著諸多的阻礙。對此,本文將綜合楊橋河黑臭水體現實狀況,具體闡述城市黑臭水體控源截污技術的對策手段,希望可以為后續的相類似問題帶來有益的參考價值,最終推動城市的良性長遠性的發展。
關鍵詞:城市;黑臭水體;控源截污;改進措施;綜合治理
城市黑臭水體不單單給老百姓們招致了較差的生活體驗,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人們在生產生活之中面臨的水環境難題。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5〕17號)、《住房城鄉建設部 環境保護部關于印發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的通知》精神,其中特別指出“至2020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把控在10%以內,至2030年,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體上獲得解決”的終極性目的。
根據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加快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全面改善我市生態環境,促進我市生態文明建設,海綿城市建設,提升人居環境質量,根據整治工作步驟和任務安排,各職能部門通力合作,正在抓緊推動城區黑臭水體專項整治的各項工作。
在城市黑臭水體問題的處理上,要牢牢地秉持“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的重要準則。從根源之上把控污水排放是黑臭水體治理最為關鍵的治理手段,同時也是技術措施的重要基礎,截污納管手段安排得不科學或者出現了問題,就極有可能造成暴雨天氣之下河道溢流污染程度大幅度提升,只要碰到雨天就會出現黑臭水體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會損害黑臭河道的處理的成效,而且還會阻礙污水管網的通暢運行,造成水廠進水水質不高,最終阻礙污水處理廠的順利運行。對此,本文將援引現實的工程項目,調研糾察出截污納管工程實施所面臨的難題,同時提出幾點具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一、城市黑臭水體整治中控源截污措施
(一)截污納管改進措施
截污納管從根源上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截流式合流制排水機制通常會運用沿河岸設置溢流把控的設備,全面而系統地運用合流管,順著河道兩邊逐漸搭設截流管,由此來搜集污水。在貫徹踐行的過程中,務必要觀察實際的運行狀況,同時也能夠及時地予以修正,確保系統機制能夠順利地運轉。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之中,常見的難題通常涵括:治理期間會有部分污水溢出,無法契合全面治理的標準;在水位很高的情況之下,有可能造成河水進入污水中。通常來說,改進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降低流量規模的手段來實現既定的目標,同時還可以安排科學專業的防倒流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合流制和分流制管道務必要在各自的污水池中予以隔斷。
(二)城市面源污染把控
第一,進行源頭上的分散把控,在根源上把污染物截流住,如此的話就能夠有效地防止更進一步次地擴散,同時運用下凹式綠、透水鋪裝、緩沖帶以及生態護岸四種手段。第二,中途把控與終端把控,通常是運用植被截污帶等形式實現阻隔污染物的目標。最后,結合常德市海綿城市建設進行暴雨及年徑流總量的控制。
二、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綜合治理手段
(一)楊橋河河流黑臭水體的區位概況和具體情況
楊橋河水系西起珠港路,東至紫菱路楊橋河水體西起新橋路與珠港路交叉口西南,東至長庚路與新橋路交叉口,全長3.8公里,污染調查評估結論為輕度污染。,全長約3800米,寬度15-40米不等。楊橋河水系現狀水質污染情況嚴重,水體透明度<8厘米,淤泥深度約40厘米,顏色灰色,屬于重度黑臭污染。楊橋河水系現狀水質每況愈下,水體顏色淺黑色,水深2-4米不等,水面寬40米左右,水體流速 2cm/s。該水體污染主要為水體富營養化后水草阻塞河面,局部有家禽飼養和生活污水排入,其中桃花源路處少量生活垃圾。主要污染源為水體富營養化后水生植物(以鳳眼蓮為主,數量較多)阻塞河面,局部有家禽飼養和生活污水排入,其中桃花源路處少量生活垃圾。淤泥深度約40厘米,顏色灰色。水體駁岸基本為輕質駁岸,植被以雜草和灌木為主。水生植物以鳳眼蓮為主,數量較多。
(二)黑臭水體的綜合治理手段
1、點源治理手段
具體來說,首先進行排放口上的治理。對河流的排放口開展逐次地核驗,對那些違反條例規定的排放口,進行封堵,加強對河道兩邊排水溝渠的糾察工作,嚴禁將生活污水排至雨水管渠之中。其次,強化對污水管的核查工作。這就需要不斷地改善污水管道的設計,尤其是對于那些新興的排污水道,務必要綜合考慮所在地域的現實狀況,全面的考量地理地貌等因素。不僅如此,污水管道的設計,一定要在契合基本規劃標準的前提之下盡量運用現有的排污裝置。綜合現實狀況選擇PE管,同時運用混凝土制作而成的模塊井,降低管道承插口的滲透問題。第三,污水管運行機制的排查和修整工作。綜合所在地域污水管網的特殊表征,仔細地查驗雨污混接、陽臺污水錯接等問題,在察覺到上述問題后要盡快地提出解決的手段,達到排水通常、雨污分流的目的。第四,城市截污干管的養護運維。
2、面源治理手段
首先,對生活片區進行治理。在管理空間中,特別安置一些生活雜物的采集點,而且要裝配一系列的小型生活垃圾運輸工具,避免產生垃圾滲濾液的漏出問題。同時要運用現存的生活垃圾整合機制以及相關的收運運輸工作,對生活垃圾予以高效化的采集轉運。在垃圾搜集點搭設一些專門的平臺,在周邊安置排水溝和搜集井,同時運用管道將污水排到污水管網之中。逐漸強化對餐飲領域的審查強度,在排查工作中推行排水許可制度。對理發店鋪、洗車場所、酒店賓館、澡堂等排水總量比較大的區域予以相關的凈水處理。其次,對農村片區進行治理。在鄉村主道以及車輛進出較為便捷的區域設置若干個生活垃圾采集點,對一些養殖產生的污水排放管道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予以廢除養殖點或堵實處理污水等措施,一定要杜絕這些養殖廢水直接排到生活的河道之中。同時,對于那些分散的村莊用戶,要單獨設立污水處理裝置,如四格生態化糞池。第三,工業片區的治理。對工業公司初期雨水予以針對性地處置,對于那些雨水排放口水質超標的單位,一定要進行雨水搜集預處理或者要接入部分預處理的裝置。
3、內源治理手段
首先,做好水體清潔工作。在靠近居民區域,四周的河面之中會出現諸多的生活雜物,對此,在綜合治理的過程中要完成水體清潔方面的工作,清除水上的漂浮造物和水生植物。其次,要處理好清淤疏浚方面的工作。全面地考量河道航運、淤泥傳送、堆場圍堰的狀況,由此來擇選針對性的對策,通常會綜合護岸工程建設搭建一些圍堰,干河之后再利用人力手段,輔之以機械裝置予以清淤處理。尤其要特別留意對市政管道、管涵的清淤運維環節,把淤泥聚集穩固再外運,最后再予以焚燒,避免遭受二次的污染。
4、生態恢復手段
第一,設計人工濕地。在黑臭水體問題治理的過程中,對于那些沒有辦法迅速整改的管道,需要利用人工濕地的手段予以解決。在設計人工濕地期間,要系統地考量水質負荷規模以及一些基本的參數。其次,在生態恢復方面,則運用所在地域分布甚廣的資源、能源創造一個可觀的河道景觀,同時還能夠有效地凈化黑臭水體。最后,運用生態浮床的手段對水底魚群予以控制,保證清水生態系統結構的平穩。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城市黑臭水體中控源截污的過程中,務必要綜合現實狀況制定完備的治理方案,從而有效地改善環境質量,最終推動生態城市建設的進程。
參考文獻:
[1]鄒偉國.城市黑臭水體控源截污技術探討[J].給水排水,2016(06):56-58.
[2]王少林.城市黑臭水體整治中控源截污改善措施的思考[J].凈水技術,,2017(5):101-101.
作者簡介:劉君(1986-),女,工程師,研究生,主要從事城市規劃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