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火法
案例背景
本節課主要是從貼近學生生活的課題、活動入手,希望能夠以此來幫助學生更深刻的理解誠信內涵,正確認識到誠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則。誠信真可貴這一課主要強調的是要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體驗的機會,為其良好誠信行為的培養創造良好條件,帶領學生真正融入社會,掌握一定的人際交往技能。
案例描述1
大家應該都能夠明白,誠信最簡單、直接的表現就是兌現諾言,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有時候,因為種種因素的影響,或者是各種意外情況的產生,很多諾言都難以兌現。下面就請大家與教師一起來看看一個失去丈夫的家庭,面對需要償還二百七十多萬債務這一艱難處境?其家人要怎樣做?運用多媒體來為學生播放“吳秀君替夫還債”的視頻,然后帶領學生思考討論在觀看這一視頻過程中,最打動自己的是什么?
學生A:故事中的主人公其實可以直接采用逃避的方式來躲避這一筆債務,但她卻堅持承擔,并通過自己的艱苦勞動,最終償還了這一大筆債務。
教師:其主人公若是選擇逃避,會運用什么理由?
學生A:這筆債并非是其欠下的,丈夫已經去世了,自己作為一個弱者不應該承擔丈夫欠下的債務。
教師:是啊,其實不論對于哪一個人、什么時候來講,要想選擇逃避,可選擇的理由有太多太多了。
學生B:最受感動的內容是為了幫助家里早日還清債務,主人公的兒子每天餓肚子只是為了能夠省下一兩塊錢。
教師:若你們是主人公的兒子,是否也會這樣做?
學生B:應該會的,故事里的媽媽實在是太辛苦了。一直欠別人的錢也是很丟人的一件事。
學生C:最受感動的內容是在還清債務之后,吳秀君說的話,說自己找回了尊嚴。
教師:若故事里的主人公沒有選擇承擔起丈夫留下的債務,請大家試想一下,整個故事的結局會是怎樣的?
學生D:一家人要長期逃離、流落在外,有家不能歸。也不能見熟人,害怕被人提起從前的事情。
學生E:兒子不能好好的學習成長,一直都承擔著害怕別人發現家庭情況的狀態。
案例分析
在課堂教學中,為了帶領學生正確認識到誠信在日常生活中具有的意義,在具體講解中,教師融入了真情實感,運用充滿感情的語調來為學生講述吳秀君在丈夫遇難之后,是怎樣勇敢的面對、承擔生活的重擔,通過重重努力、克服各種艱辛幫助丈夫償還了債務的故事。這樣既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其對故事主人公深表同情,且通過教師的層層追問,學生也能夠在不同角度受到一定啟發,并對故事內容與主人公的種種做法做出深入思考。
另外,在日常學習中,大多數學生都比較喜歡聽故事,通過生動的語言描繪能夠促進感知效應的不斷提升,可以給學生的認知活動帶來理想的導向作用。同時,也能夠從不同角度來激發學生多重感官,全面激發其主觀能動性,吸引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各項教學活動。
案例背景
教學情境的恰當創設主要指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基于授課內容與教學模板創設的情景,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參與積極性的調動,也能夠為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同時,也能夠為師生、生生,以及師生與課題之間的互動交流創造良好條件,真正實現多維互動。因此,為了吸引更多學生全身心參與各項教學活動,其教師應充分重視教學情境的恰當引用,以此來引導學生對誠信真可貴內涵做出深入探索與準確把握。
從心理學層面來講,此階段的學生大多都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此,教師可以盡可能多的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課程內容,結合其現有知識經驗來優化教學情境創設。這樣既有助于學生學習、參與積極性的全面調動,也可以幫助學生不斷變革、重組認知結構。
案例描述2
不論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中,說話算話也是誠信的重要表現,但是教師最近卻遇到了一個頭疼的問題。(運用多媒體來為學生播放錄制的視頻)
教師:圖圖,咱們學校規定,不可以將貴重物品帶到學校,那么你為什么帶了一個平板電腦來學校?
圖圖:同學們都不相信我自己有一個平板電腦,所以我就答應大家把平板帶來,然后在今天秋游的時候給大家玩玩。
教師:秋游更不允許攜帶貴重物品,先把平板電腦放在教師這里保管,然后放學時再還給你,讓其帶回家好不好?
圖圖:(思考了一下):那我今天不去秋游了。
教師:這是為什么?
圖圖:這樣我就失去誠信了!
案例分析
其實,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講,誠信可能就是說到做到,但由于年齡較小,對于很多問題都難以做出周全的考慮,所以,經常會出現信口開河的情況,甚至隨意答應一些自己無法兌現的事情,所以才會出現一系列違反學校規定的情況。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誠信?通過圖圖這一次的平板電腦事件,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辨析的事例,將學生引入到一個具體可感的環境當中,這樣既可以讓學生通過各種經歷、不同體驗來做出更深層次的探究分析,也能夠加強與生活的溝通交流,完善知識點的密切聯系。
反思
不論是案例的引用,還是教學情境的創設,都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更重要的是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實際生活中的誠信,通過不同經歷、體驗來正確認識到什么是誠信,它的可貴之處關鍵在于什么。只有這樣才能夠取得理想授課成果,才能夠給學生的學習成長帶來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