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春華
摘 要: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正在悄然引發作文教學的深刻變革。作為一種與信息技術相遇的文本教學,它可以使作文教學變得輕松美觀。本文試圖闡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作文教學的優勢和實施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構成教學簡單美觀
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把教學理解為:以“教”為基礎,先教后“學”。教師教多少,學生就學多少。事實上,這樣的教學,學生缺乏原創性、自主權,教師教學越多,學生學習的越少,他們喜歡學習的越少。尤其是作文教學,學生學得被動,無趣。“通過學習教學”意味著教師的教學是基于學生的學習。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適當的指導,點撥,輕松學習,讓他們愛上學習。[1]
傳統的漢語教學是用教師的教科書,教學參考書,粉筆和嘴巴完成的。這無疑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效果,不能提高學生的高質量語言素養,這一缺點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更為突出。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現代技術對傳統的漢語教學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作文教學可以整合圖像,文字和聲音等教材,創造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創造力和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使作文教學輕松美觀。我是從以下幾方面去嘗試的:[2]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德國教育家斯多指出:“教育藝術不是關于教學技巧,而是關于激發,喚醒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代信息技術能夠處理文本,圖像,聲音和視頻。[3]
如老師指導“我的小動物”,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孩子們無法入手,老師收集了一些關于學生喜歡的小動物的信息。有圖片,有視頻,有請爸爸媽媽幫忙拍的和小動物嬉戲的照片。當上課時,打開電腦。隨著歡快的音樂,孩子們面前出現了生動有趣的畫面,一只可愛的小動物高興地跳了出來。有蕩秋千的小猴子,有自己給自己洗澡的小花貓,有啃著大骨頭的狗狗……令人愉悅的音樂和有趣的圖片讓學生們不禁贊嘆:“小猴子好頑皮,小白兔多可愛,小貓和小花狗……”作文課提供了以前從未見過的場景,學生們歡呼和討論他們喜歡的小動物,講述著它們的外表特征,講述著它們的生活習慣。
二、利用信息技術降低學生寫作的難度
波利亞普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好方法是自己發現它,因為它是最深刻的理解,最容易掌握它的法律,性質和聯系。”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我們可以生動地向學生展示事物和語言材料,讓學生發現和掌握寫作方法。
學書法需要描紅臨帖;學繪畫需要臨摹作品;學舞蹈需要模仿動作;以同樣的方式,學習寫作需要模仿文章。例如:指導學生寫一個場景,我以“桂林山水”為例,課件以此文字顯示,以麗江風光為背景,引導學生一邊回憶和總結一下。“首先寫出場景的特點,然后生動地寫出這個特征,并用句子來增強動力。”的寫作方法。
三、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寫作材料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是的,無論是聰明的女人還是愚蠢的女人,鍋里都沒有米,怎么也做不出米飯。
例如,要撰寫“我的家鄉”主題,學生可以使用各種在線搜索引擎,如谷歌和百度。搜索“國清寺”,“天臺小吃”,“濟公的故事”,“石梁傳說”等關鍵詞所需的網絡信息,瀏覽和閱讀,并指導學生交流和討論在線發現的信息。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和每個學生的思想和智慧可以通過網絡由整個團隊共享,從而共同完成構圖知識的意義建構。
四、利用信息技術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愛因斯坦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想象力總結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了進步,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新課程標準》也指出:日常教學中應注意“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可見,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非常重要。
《勝似親人》是一個圖片組合,投影顯示了教學圖片。在圖片中是一位奶奶抱著一個小女孩,在他們旁邊,曬床單,在他們身后,還有幾個洗臉盆。看著這張照片,學生們立刻想到了事情的原因,過去和結果。學生想象小女孩怎么能幫奶奶洗衣服,老奶奶和小女孩之間又說了些什么?通過對圖像細節的進一步觀察和想象,學生的心突然變得明亮和清晰,并且有一些東西可以立刻寫出來。
五、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論文教學應注重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飾的過程中提高寫作技巧。”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為作文教學提供了一個平臺,提高了學生評價和改革的能力,開辟了一個新的世界。我采用了這樣一些集體評改作文的方法:1.讓學生的作文成為課件,并在課堂上開設“門診診所”,讓學生參與“小醫生”和“小專家”的競爭。2.使用微信群,論壇,QQ日志,微信朋友圈,讓學生自由評論,并發表相關意見或建議。
六、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體驗寫作的樂趣
心理學已經證明,“成就感”是一個人,尤其是幼兒成功的階梯。贊美和鼓勵是一個人有成就感的必要先決條件。網絡易于發布,網絡通信易于升華。讓學生堅持在QQ空間寫日志,還可以在課堂博客上設置“論文花園”,并將學生的杰作放在“作曲園”的“優秀作曲”欄目中。對于寫得不好的論文,試著在“好詞和好句子”中選擇好詞和好句子。讓所有的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這種作文課也是一種欣賞和享受的過程,使學生能夠實現“我想寫”到“我想寫”的偉大轉變。
實踐證明,目的和適當選擇使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寫作,教師的教學更容易,學生的作文更美觀!
參考文獻
[1]高文建.建構主義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2]譚世波.讓多媒體走進作文課堂[J].中學語文,2007.(26)
[3]王光輝.淺談運用多媒體優化作文課堂教學[J].中小學電教,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