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磊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各城市為了更好的進行城市化建設,紛紛開始進行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然而一些城市的道路園林景觀設計并沒有發揮其預期效果,主要原因是忽略了園林景觀 設計及植物配置的原則。本文主要分析了園林植物設計在城市道路景觀中的應用,以供廣大同仁交流探討。
關鍵詞:園林植物設計;城市道路景觀;應用
城市道路的綠化不僅可以給 城市居民提供安全、舒適、優美的生活環境,而且在改善城市氣候、保護環境衛生、豐富城市藝術形象、組織城市交通和產生社會經濟效益方面有著積極作用,是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創建文明城市的需要,因此,對現代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及植物配置分析探討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一、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
(一)設計原則
1、以人為本原則
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能夠給人一種直觀感受,是人在出行時的關注點。因此在城市道路園林 景觀設計中,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構建景色宜人的城市道路。
2、功能性原則
道路是供人與車輛行駛的,在城市道路園林景 觀設計中要以道路交通安全為前提進行設計,充分 把握城市道路其本身的功能性,在此基礎上進行一系列園林景觀設計。
3、城市特色原則
區別各城市的主要因素就是城市特色,它展現了一個城市的精神面貌與歷史特征。因此在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中,要將城市特色融入到設計中,散發城市獨有的魅力。
4、整體性原則
在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中要考慮整體性問題,切不可局部景觀別致。而整體景觀一片混亂,這樣會直接影響整個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所以在設計中要根據整體性原則,充分考慮道路兩側的建筑物,從而采取相應的綠化措施。
(二)設計理念與思路
1、多景融合因素下的異相景觀
道路景觀是由道路性質、自然環境、周邊建筑環境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有機體,設計 時應綜合考慮,營造多景融合下的異相景觀。根據路段經過的不同地段特點,采用“異風格” 的綠化模式,將周邊環境要素融于綠化內容之中,使景觀語言更加生動。
2、尺度流動下的人性感受
環境從根本上講應該是充滿人性的,人的尺度、人的行為、人的心理才是環境景觀設計 中至關重要的因素。從人的角度出發,不同類型道路性質不同,尺度也會有差別。在城市快 速主干道綠化中,大面域、大色塊給人留下的瞬間記憶比較深刻;而對于居住區、商業街及非機動車較多的道路,景觀單元應以較小的尺度變化來營造精細景觀。
3、文化輔助下的地域風格
道路園林景觀設計宗旨在于創造城市意象,構筑城市靈魂,是城市生態、形態、文化、心態協調統一的環境設計。一個完整的道路景觀設計,應將地域景觀和文化風韻相結合,體現其獨特的地域風格特色。
(三)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要點
1、通過整齊式林蔭行道樹來表現
根據現在車速提高的特點,采用200m~300m 作為一個景觀單元。林蔭道的行道樹可采用法桐或香樟,遠近結合,運用道路兩邊列植的方法,以8~12棵為一個單元斷開一個線性序列,穿插規則式綠籬。這種設置手法是讓視覺空間通透,產生一定的縱深感。配置實行一次到位,多次分步實施,遠期和近期相結合,考慮經濟性和生態美原則。構造以喬木為主形成的綠廊,充分發揮植物造景功能,合理安排常綠、落葉及色葉樹的搭配及比例,形成多層次、多色彩的立體綠化格局。
2、通過人行道綠帶綠籬景觀設計來表現
人行道綠帶指車行道邊緣至建筑紅線之間的綠化帶,由于綠帶寬度不一,因此植物配植各異,基礎綠帶常用地綿等藤本植物作墻面垂直綠化,直立的檜柏、珊瑚樹或女貞等植于墻前作為分隔。如綠帶寬些,則以此綠色屏障作為背景,前面配植花灌木、宿根花卉及草坪, 但在外緣常用綠籬分隔,以防行人踐踏破壞。因此,在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時,應考慮規 模流線型綠籬、模紋、修剪成長方體的喬木、廣場交替出現。模紋以“S”形為基礎作為規律的變化,給人以韻律感。在設計中廣場尺度應適宜,根據人們步行500~800m 需要駐足休息的原理,設計小型休憩廣場。多層次的立體綠化形成了一道道綠色的天然屏障,綠化植物錯落有致,體現了整體的韻律美,讓人們感到自然的美,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目的。
3、通過中央隔離帶景觀設計來表現
中央隔離帶作為綠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車速的提高,其設計應簡潔,減少繁復的形態 變化,避免造成駕駛員的視覺疲勞。主要采用綠籬及花灌木組合的方式,密植成一定高度, 有效地遮擋眩光。綠帶的寬度基本不一致,窄者僅1m,寬可10m多,一般窄的分隔綠帶上 僅種低矮的灌木及草皮。隨著寬度的增加,分隔綠帶上的植物配植形式多樣,可規則式,也 可自然式。最簡單的規則式配植為等距離的一層喬木,也可在喬木下配植耐陰的灌木及草坪; 自然式的植物配植則極為豐富,利用植物不同的地姿、線條、色彩,將常綠、落葉的喬、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配植成高低錯落、層次參差的樹叢、樹冠飽滿或色彩艷麗的孤立樹、花地、巖石小品等各種植物景觀,以達到四季有景富于變化的城市道路園林景觀。
二、城市道路園林綠化景觀植物配置
(一)園林景觀植物配置原則
植物配置是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的整體效果。因此要充分把握植物配置原則,對道路園林景觀設計中所需要的植物進行優化配置。園林景觀植物配置過程中需要遵循兩個基本原則,分別是植物配置的功能性與藝術性原則,要發揮其功能性。在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中應選擇一些能夠凈化空氣,吸附污染的樹木;而要發揮其藝術性,則應該選擇一些較為美觀的植物對其進行合理化配置,充分展現植物的藝術價值,給人傳達一種美的感受。一般情況下,應用于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植物有藤本、灌木、喬木及草本植物等植物都是綠化植物。在配置過程中,應選擇點線面相結合的配置方式,體現植物配置的多樣性,展現城市道路不一樣的精神面貌。
(二)園林景觀植物選擇
1、喬木選擇
喬木在道路園林景觀設計中一般都是作為行道樹,主要是在夏季為人們遮蔽強烈的陽光,美化道路。在選擇喬木時,需要從柱形整齊度、生命力強弱、是否適合本城市生長環境、繁殖能力及抗污染能力等方面入手。
2、灌木選擇
灌木常用于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分車帶位置與人行道位置,其主要作用是遮擋視線,降低噪音污染。在選擇灌木時,需要注意灌木枝葉是否豐滿、保證植株無刺或者少刺,以便刺傷路人。另外,在選擇中還要充分考慮城市道路所在位置是否適合灌木生長,比如城市氣候、濕度、溫度及土壤等條件都是影響植物生長的因素,在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中要全面考慮這些問題。
此外,在地被植物的選擇時應根據本地區氣候、溫度、濕度、土壤等條件選擇適宜的草 坪草種是至關重要的;另外多種低矮花灌木均可作地被應用。在選擇草本花卉時,一般露地 花卉以宿根花卉為主,與喬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點部位點綴,不宜多用。
三、結語:
總之,優美的城市環境,宜人的道路園林景觀不僅蘊涵著文化與藝術的融合,更是衡量現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標志。因此,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應運用植物學、生態學、景觀藝術美學的基礎上,同時也要從生物多樣性、形態色彩搭配等方面,注重植物的季相變化和美學效果,從而創造出賞心悅目的現代道路園林綠地景觀,突出地域特色與風情。
參考文獻:
[1]李育紅.現代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及植物配置分析探討[J].中國園林,2015(10).
[2]胡波.現代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及植物配置分析探討[J].城市規劃匯刊,2018(06).
[3]傅森陽.園林景觀植物配置原則及設計要點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