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萍
摘 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小學生的品德修養建設是非常重要的,良好健康的思想道德是一個人立足的基礎,教師一定要優化教學設計,提升學生對于課程的重視程度,通過生動形象的教學形式,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夠通過課堂感知更多的人生感悟。因此,本文就筆者自身教學經驗,以小學道德與法治為載體,對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質量的探究的這一問題進行一番個人觀點的說明與闡述。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融合生活;設計問題;社會實踐
打造小學道德與法治的多元化課堂,教師應該遵循學科的本身特點,通過課堂融合生活,合理設計問題以及增強社會實踐等多樣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健全的人格。
一、課堂融合生活,激發學生興趣
課堂應該與學生的生活相融合,理論化的課堂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不利于學生學生更深刻的理解,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一門注重學生思想觀念的課程來說,具有更高的意義,教師應該在教學內容上下功夫,提升課堂教學的豐富性,講解生活化的教學內容,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將教材知識與生活相聯系,不斷提升課堂的豐富性,教師應以學生的生活感悟為契機,指導學生多理解課本中的內容,用學生身邊的故事和案例提升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只有生活閱理論結合的課程才更具有意義,具有可操作性,生活化的教學模式的推行需要教師在備課階段下功夫,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出發點,講課方式可以變得更生動一點,不要只是利用課間,可以提問學生的日常身邊的小故事,講述自己家庭中的故事,提升課堂趣味性,同時也會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打造輕松愉悅的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
例如,在講解《父母多愛我》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開展了生活化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說出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日常故事,比如說一說爸爸媽媽最讓自己感動的事,說一說自己有多愛自己的父母,這些平日里溫馨的場景可以激發學生對父母的愛,感知親情的珍貴,課堂也不會顯得生硬與直白,學生會得到更好的感悟。課堂融合生活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可以讓學生更好理解知識,得到更深的體會。
二、合理設計問題,樹立正確觀念
課堂是需要提問的,只有有效的提問才能整理好課堂的思路,一步步增強課程的邏輯性與思維連貫性,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師一定要認真設計好提問,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問題串起整個課堂。教師可以構建合作化的課堂,學生形成小組,教師以新課改的理念為基礎開展合作討論化的學生學習方式,提升學生角色的的責任感,教師可以針對一個社會問題開展小組討論,每名學生都提出自己的觀點,大家尋找問題解決的策略,拓展學生的思維的深度與廣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問題化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也活躍了課堂氛圍,增強課堂魅力。總之,更為開放式的課堂是當代的教學趨勢,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能。
例如,在講解《不一樣的你我他》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開展了合理設計問題的合作化課堂。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就學生的性格的問題展開有趣的小組討論,學生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組,同桌兩人可以說說多方的性格,或者好朋友的性格,這樣的問題平實親切,學生也愿意進行討論,學生通過討論可以感知大家的性格不同,教師總結:我們要尊重每個人不同的個性,并發現自己性格的閃光點,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興趣。合理設計問題樹立了學生的正確觀念,使道德與法治課程變得生動有趣。
三、增強社會實踐,提升學生能力
道德與法治課程需要教師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學生進行實踐才能真正的將課程與理論相結合,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年齡設計與學生相匹配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融入學生的生活當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社區、進校園參與社會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這些存在的意義,還可以展開“法律知識大講堂”、“精讀書房”、“思想品德教育課”等活動,寓教于樂,增進老師與同學之間的交流。教師還可以為學生開展時政課堂,我學生講解一些時政相關的知識,道德與法治課堂應該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將相關的法律知識、政治基礎常識以及思想品德的教學滲透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 提升學生的能力。
例如,在講解《萬里一線牽》這一課的時候,筆者就開展了社會實踐的課堂,增強學生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一些社區的實踐活動,感知這種實際的體驗,比如進社區進行勞動,或者到養老院去訪問老人,為他們帶去歌舞表演,帶去溫暖和陪伴。小學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多增強社會實踐提升了學生能力,更容易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綜上所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重要的課程,教師應該通過課堂融合生活,合理設計問題以及增強社會實踐等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樹立正確價值觀。
參考文獻:
[1]陳鐘山.傳統文化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文理導航(上旬),2017(9):70.
[2]胡昕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24):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