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慧意
摘 要:幼兒園游戲活動是以游戲為手段,把游戲貫穿到幼兒園的具體教學任務中,將幼兒教育目標、內容、要求、任務與游戲進行有機融合,讓幼兒在潛移默化的游戲中掌握知識、學習到相關技能。本文闡述了游戲活動的重要意義,并結合教學實際分析了應用技巧。
關鍵詞:幼兒游戲;教學策略;角色扮演
游戲活動這種教學策略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本質上是讓幼兒發揮學習主體作用,這種教學策略經過實踐檢驗非常有效。在日常教育中,根據不同主題設計游戲形式,采取集體、小組、個別活動的形式,為幼兒發展提供寬松的游戲環境,使幼兒充分活動,這可以提高幼兒整體素質,促進幼兒德智體全面發展。
一、正確認識游戲
游戲是幼兒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幼兒對游戲活動非常感興趣,這符合這個年齡段孩子愛玩、愛鬧的天性,可以引導孩子養成積極的情緒和情感。在游戲中開展活動有助于鍛煉孩子的意志品格,是發展幼兒健康心理、培養幼兒健康人格、促進身體發育的有效途徑。游戲具有動靜交替的特點,可以讓孩子上課之后得到放松、休息,從而更好地投入到下一階段的學習。因此,將教育課程融入到游戲中,開展各種形式的游戲活動從而引起兒童的興趣,提高注意力達到教學目的,這成為幼兒園教學中需要重視的一個課題。
二、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游戲的應用技巧
游戲活動與教學內容之間這種相互交融的關系要求教師把握游戲的相關性,要求教師有教學經驗的積累,才能正確有技巧地運用游戲達到教學目的。
1、設計游戲進行角色扮演,豐富教學內容
語言教材中文學內容豐富,其中故事內容較多,故事情節和人物角色都能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要擅于抓住素材內容,組織幼兒進行角色扮演。模仿是幼兒所擅長的,有著濃厚的興趣。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幼兒會開動腦筋模仿故事人物的表情、神態、動作等,會形成深刻的印象,更容易理解教學內容,故事情節也有了更豐富的內涵和形式。
比如游戲活動“捉迷藏”的設計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心理和需要,而不是一味按照大人的習慣和想法去設計游戲環境。給幼兒營造他們喜歡的環境,才能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讓他們想說、敢說,踴躍表現。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捉迷藏的背景道具,留給幼兒思考和選擇的空間。在征詢幼兒的想法后給幼兒準備動物頭飾等道具,讓他們自由選擇喜歡的頭飾進行角色扮演,讓幼兒用語言描述自己的選擇。游戲中讓幼兒自主選擇周圍的場景道具,與同伴充分交流,調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語言活動目標寓教于樂,輕松達成。
角色扮演不僅導入、展開了故事,還發揮了想象力,角色扮演給教學過程注入情感因素,調動幼兒情緒、感官的全方面參與,對故事的文學情感和意境也有更深刻的理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2、游戲要恰當引入,發揮游戲作用
游戲活動可以豐富課程教學,因此,所有的科目都可以引入游戲活動,比如體育、音樂、美術、語言等等。游戲的形式多種多樣,有些教學內容適合全程貫穿游戲活動,有些是一個教學點中需要插入游戲活動,有些活動可以是教學內容本身,也可以只是一種活動途徑。但是在組織運用游戲活動時,要注意引入的時機,恰當的時機才能讓游戲高效發揮作用。比如在體育課堂上,教師可以從頭到尾設定一個情節,把教學內容安排在一個主題里,引導幼兒進入主題,完成教學內容。這樣連貫的游戲內容,能讓幼兒熱情高漲的參與。而有些游戲內容只適合某一個特定的教學環節,比如找一找、猜謎語這種小游戲,通常是在完成一個教學知識點以后,采用游戲的方式引導幼兒強化練習教學內容,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幼兒鞏固記憶所學內容。
例如,教師在教授數數這節課時,采用了中途插入游戲的方式,使幼兒提高注意力。教師在常規教授數數內容后,發現有的幼兒已經產生疲勞感,注意力開始分散,當即決定插入一個找朋友的小游戲:“小朋友,我們現在要玩游戲啦,大家一起來!”幼兒此時的心理活動,先是好奇,繼而注意力馬上集中起來,“我們現在來玩一個找朋友的小游戲,每個小朋友手上都有一個數字,一會兒當老師發出口令后,大家要按照口令排好隊,排好的小朋友都能得到一個貼紙”,聽到這,幼兒的情緒馬上緊張興奮起來,在教師的引導下,愉快地做起了游戲,鞏固了剛才所學的課堂知識。通過游戲活動,幼兒對數數、排列等知識有了初步的掌握,達到了教學目標。
游戲活動能否達到作用關鍵是要掌握游戲引入的時機,時機把握恰到好處,才能使游戲具有意義,這需要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技巧,恰當的游戲教學,能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學習注意力、學習主動性,提高幼兒動手能力、實踐能力,使教學過程輕松愉快,使教師與幼兒保持良好的互動,提升整體教學效率。
3、開展假想游戲活動,吸引幼兒參與
假想游戲主要是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來產生不同的假想,可以對人物角色進行假想,也可以對故事情節進行假想,目的都是為了增加教學活動的趣味性,由于這種游戲方式操作簡便,受到許多教師的歡迎。動物形象經常被教師用來假想,比如動物寶寶、動物媽媽,幼兒借助這些假想的形象或者故事情節,自由放飛想象力,對教學內容產生親切感,從而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例如在一堂美術課上,教師為了讓幼兒發揮想象力,完成一幅作品,假想了有趣的故事情節。教學主題是送美人魚回家,教師設定這樣的故事情節,“有一條美麗的人魚公主,原本生活在大海深處,在一次暴風雨中,她被海浪沖上了岸邊,找不到回家的路,現在我們要幫他回家,小朋友,想一想該怎么辦呢?”在美麗的故事情境中,幼兒的憐憫心理被激發,紛紛暢所欲言,開動大腦,想盡辦法送人魚公主回家,此時,幼兒的想象力已經被發揮出來,教師引導幼兒把自己想到的辦法,通過手中的畫筆畫出來,這一節課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教學活動中應用游戲,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有效發揮游戲活動的作用,教師需要積累教學經驗,探索游戲活動的應用技巧,才能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于得英.淺談幼兒教育的細節[J];學周刊;2011年30期
[2]王虹月.教育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7期
[3]李培培.淺論幼兒教育中的特色教育[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1年05期
(作者單位:慈溪市長河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