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珈岑
摘 要:差異性教學是針對不同幼兒的差異,而有針對性的進行不同教學,可起到揚長避短、尊重個性、全面發展的作用。在幼兒園中同樣如此,幼教應尊重每位幼兒自身的個體差異,從而采取差異性教學,基于此,本文以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教學問題展開論述。
關鍵詞:幼兒園;個體差異;差異性教學;區域活動
新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以幼兒為教育中心,為使得幼兒掌握理論知識、實踐技能、拓展應用等能力而編纂教學大綱,就幼兒本身而言,其往往存在性格、學習基礎、興趣特長、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異,介于此,有必要去要求教育工作人員根據幼兒本身差異性而進行差異性教學,從而使每一位幼兒學有所成。在幼兒園中同樣如此,幼教應尊重每位幼兒自身的個體差異,從而采取差異性教學,基于此,本文以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教學問題展開論述。
一、幼兒園區域活動及區域活動中的差異性教學
1 區域活動
在幼兒園中,對幼兒的教育離不開區域活動。區域活動有別于集體活動,集體活動是站在組織團體的角度來說,而區域活動是站在空間層面來說。區域活動的核心是主持者改變空間布局,例如積木、樂器、沙盒等,或討論區、科學區、美工區等,主持者可以為不同愛好的幼兒安排不同的活動區。一方面,設置的活動區符合幼兒的興趣,其在玩這些益智類玩具的同時,可以開發腦力、放開想象力等等,另外一方面,個人與周圍人的互動,還可以培養幼兒的集體思維、競爭思維、服從思維等。但受礙于資金、人力等原因,區域教學規模應用往往很難實現,幼兒的教學活動往往以集體活動為主。
2 區域活動中的差異性教學
不同的幼兒受天賦、成長環境等影響,往往具備一定的個體差異,而差異性教學正是基于對幼兒個體差異的尊重,從而對每一位幼兒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教學活動是以幼兒為中心,教師為輔助的活動,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的地位不重要。一方面,可有偏向性的引導幼兒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幼兒受到互動帶來的好處。傳統教學方案,以單獨的活動空間來采取集體活動,其中僅有少數人能對此類活動感興趣,在不具備學習興趣的情景下,幼兒的學習興趣自然不高,活動展開的效力自然也就無法得到體現。本文所提到的差異性教學,就是以個體差異,來分化幼兒整體,在分門別類后,為每一類幼兒提供不同的活動區域,如此以來,幼兒的學習興趣自然會提高。
3 差異性教學是多元社會發展的需要
伴隨著社會生產性質的多元發展,社會中不僅僅對工程師、科學家、企業家、白領等存在需要,同時在文學、政治領域等方面,同樣存在人才缺口。在不同職業,具備不同使命的情景下,為全面步入新時代,有必要重視人才輸出端,介于此,教育改革刻不容緩。而差異性教學是針對不同幼兒的差異,而有針對性的進行不同教學,可起到揚長避短、尊重個性、全面發展的作用。
二、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差異性教學存在的問題
1 區域活動的獨立價值尚未得到重視
區域教學涉及空間布置,這要求教育工作人員要花費更多的精力、時間、金錢,區域活動是在近年來不斷發展起來的教育理念,這與一勞永逸且有經驗可循的集體活動方案差距甚大,久而久之,區域教學策略往往得不到重視,集體活動方案一枝獨秀。在守舊觀念下,諸多教學點形成跟風的僵硬體制,區域教學方案價值無法體現,在隨意布置幾個常規的玩耍點后,就讓幼兒自由活動,既沒有進行幼兒興趣統計,也沒有教師進行干涉指導,區域教學的效力很難得到發揮。
2 對差異性教學存在認識誤區
差異性教學的概念區間與因材施教并不等同,現代差異性教學方案無論內涵還是外延,都相對更大,因材施教只是差異性教學的一部分,將兩者混為一談,是無法全面掌握差異性教學的。
3 區域環境規劃不合理
區域活動涉及空間布局,是在對幼兒學習興趣進行統計之后,分門別類,為不同類型的幼兒創造不同的活動區域,以讓每一位幼兒都能夠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空間。幼兒興趣的提升,可有效增強活動效力,在動手能力、完善性格特點、豐富心理情感等方面,效果往往能得到體現。諸多幼兒園受資金、人力限制,往往無法及時更新活動區域和活動設備,使得幼兒對玩具的興趣很難保持持久,從而失去區域活動應有的效力,此外,活動區域之間缺乏有效聯動,無法輔助幼兒實現全面發展。
三、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差異性教學策略
1 尊重幼兒的差異性,構建和諧的師幼關系
依照《指南》所示,對于幼兒的學前教育目標,是要初步塑造幼兒基本的人格,要能做到基本的自尊、自愛、自信、自強,并能熱情踴躍參與集體活動等。不同的幼兒,在面對同一教學活動時,往往會有不同的反映,在針對幼兒差異的基礎上,教師要尊重幼兒差異,發展幼兒個性,改善幼兒弊端,教師還要深入到幼兒活動中去,積極引導幼兒掌握操作經驗進而提升動手、思維、想象能力,獲得互動經驗,完善自我人格。
2 設計教學目標應多元化和差異化
在注重區域活動價值的基礎上,還應注重區域活動效力的發揮。教學價值的體現,是以幼兒能夠掌握理論知識,具備拓展應用能力等來衡量的,而不同的特長,在未來又會有不同的發展軌道,這就意味著教學目標的設置,不能拘泥于單一目標,而應根據不同幼兒需要,設置不同目標。比如美工區,可以準備美工刀、彩色紙、膠水等,教導幼兒折疊出各種圖案,增強幼兒動手能力的同時培養幼兒美感。科學區,可以準備吸水紙、吸油紙,還可以引導幼兒掌握幾何圖案,進而讓幼兒認識到小東西大用處,進而增強幼兒的想象力和對科學的趣味性。
3 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有效提高區域活動的質量
區域活動作為幼兒園教學中常見有效舉措,在完成教學任務上,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具體的應用,于教師而言,要掌握有效的教學方式。而如今行之有效的方法無疑是差異化教學,在應用于區域教學活動中時,教師要注重空間布局內容的完善性,以及各個獨立空間之間的聯動性,如此可在尊重幼兒個體差異性的基礎上,促進幼兒的多面發展。
四、結語
幼兒教育是常規教育的開端,是站在幼兒個性分化的起點上對幼兒展開的教育,此階段的教育往往能奠定幼兒的性格基礎,對日后存在極大的影響。為響應社會對多元化人才的需要,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無疑尤為必要。介于此,幼兒園工作人員要積極探索、改進教學方案,本著為每一位幼兒負責的態度,促進幼兒德智美體的多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鳳亞.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差異性教學研究[J].科普童話:新課堂,2016(48).
[2]白荷葉.探究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差異性教學[J].林區教學,2015(6):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