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世娟
摘 要:在21世紀,教育事業得到高速發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觀點,是信息技術充分運用于教育的核心。現代信息技術是指借助以微電子學為基礎的計算機技術和電信技術的結合而形成的手段,對聲音的、圖像的、文字的、數字的和各種傳感信號的信息進行獲取、加工、處理、儲存、傳播和使用的能動技術。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是現代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值得去探索研究。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應用
引言
現在是信息化的時代,學生數學方面發展的愿望和能力最重要的基石之一就是現代信息技術與新的數學課程理念的融合。現代信息技術為數學課程改革的理想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案、技術、方法和工具,是營造新的數學學習環境實現數學課程改革理念的一個重要保障。把現代信息技術引進數學課堂教學上,變抽象為具體,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擴大他們的視野,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圖文并茂,動靜相融,聲形俱全的教學情境,充分使形象思維迅速過渡到抽象思維,實現認識上的飛躍發展思維。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很大。接下來就新課改下信息技術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具體運用進行研究。
1小學數學和信息技術融合的意義
小學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整合教育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更加高效地學習數學知識。依托于信息技術,將知識點直觀呈現出來,結合學生學習進度,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對教學全過程有效管控,促使學生按部就班學習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素養。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表現子以評價和鼓勵,幫助學生認識自身的不足,發揮閃光點,不斷提升素質能力。同時,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案的改進,彌補現有教學中的不足,不斷提升自身教學水平,促使學生可以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中高效學習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素養。
2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融合教學應用
2.1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求知欲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倘若學生對數學學習沒有興趣,即使教師強制性地要求學生學習,也不會有好的學習效果,反而會降低學生的求知欲,影響教學質量。因此,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多媒體投影、電子交互性白板、微課視頻等,都是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的具體表現形式,它們集圖像、視頻、聲音、動畫、文字等于一體,有著強大的視聽功能,可以把枯燥、刻板的知識轉變為有聲有色的、具體生動的形象,使教學內容豐富有趣,進而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關注度和愉悅的學習狀態。為此,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教學、微課教學等,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比如,教學圖形的旋轉與平移時,教師可以事先搜集整理現實生活中存在旋轉與平移現象的圖片、視頻等,然后制作成多媒體課件。課上,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動態展示旋轉的木馬、運轉的鐘表、轉動的風扇等旋轉現象,開關的抽屜、兒童玩耍的滑梯等平移現象,借助視頻、圖片等引導學生結合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認識圖形的旋轉與平移,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2利用信息共享的高效課堂,驅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教師通過下載或錄制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向學生傳達基礎的教學知識點。學生先是通過一種自學的形式接觸這此知識,而后在小組合作中的探索深化對這此知識的認識。通過小組交流學習的模式,促進信息交換和學習深化。在這一過程中教學主要活動權被賦子了學生,學生掌握課程的節奏,教師在此承擔的任務就是給子正確的引導,要積極參與到小組之間的學習交流之中。探討和交流的環節實際上也是知識點吸收內化的過程。學生通過交流討論,將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別人的理解進行比較,然后再次討論,不同信息沖突之后聚合成一個整體。這種交互式的信息交換方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更是著眼于整體協作和沖突解決這種綜合素養的培養之上,這種交流可以是面對面的高效課堂,也可以使網絡化的交流學習平臺。通過學習平臺,學生在線上進行小組討論、班級討論,并展示自己的成果,促使學生更深層次地主動挖掘和論證自己的觀點。這個學習的探究過程,也是一個知識的掌握過程。例如,在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中,借助動畫的移動和拼接,可以輕松展示討論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案,對解決問題的可行性實時論證。
2.3利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難點,提高教學質量
第一,突破空間觀念教學難點。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加強學生空間觀念形成”,而小學生本身缺乏數學的空間觀念,面對這樣一群學生,如何培養他們的空間觀念成為小數數學教學中的一大難點。為了攻克這一難點,實現新課程改革目標,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把數學語言轉化為形象的、具體的內容,把知識從靜態形象變成動態形象,讓學生結合動態形象建立起形體特征、形狀大小及形體相互關系的表象,從而幫助學生構建初步的立體空間觀念。如講解圓柱表面積和體積時,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動態演示長方形紙片粘貼在一根圓形棍子上的過程,然后快速旋轉圓形棍子,讓學生觀看形成了什么立體圖形,引導學生建立立體幾何圖形的空間觀念。再如,講解正方體時,教師事前利用計算機畫圖軟件把一個棱長3cm的正方體表面涂抹成黑色,再切割成棱長1cm的正方體小塊,把各小塊提取出來,整齊擺放在頁面下方,整個過程制作成多媒體課件。課上,教師利用課件演示小正方體的切割、提取等動態過程,學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一面、兩面、三面有黑色的小正方體有幾塊,以及一面也沒有黑色的小正方體有幾塊,彌補了學生空間想象力不足的缺陷,引導學生形成空間觀念。
第二,突破數學公式推導教學難點。以往教學中,教師經常通過板書方式展示數學公式推導過程,其過程枯燥且不易理解。對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數學公式推導,通過微課視頻重點演示數學公式的推導過程。學生一邊觀看微課視頻,一邊結合教師的講解語言理解數學公式的推導過程,這對了解與掌握數學公式的推導過程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教師攻克數學公式推導這一教學難點。如講解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時,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展示把圓形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64份,再拼湊成長方形的過程,讓學生明白圓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拼湊后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了解圓與長方形之間的關聯,使學生建立初步的“曲變直”極限思想,然后結合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結語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模式的轉變,是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力支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信息技術的整合,可以將抽象化的數學知識點通過語音、視頻、圖像、動畫等模式展現出來,形成具體化、形象化的數學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科教學的吸引力。基于此,本文對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簡要分析,重點提出了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策略,希望能夠通過信息技術的整合,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空間,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蘇曉華,李緒澤.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整合研究[J].小作家選刊,2018,2(11):195.
[2]邵艷斐.淺談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支持[J].赤子,2018,12(20):250.
[3]王淑慧.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機結合[J].東西南北(教育),2019(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