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學科之美,美不勝收,課程建設唯美之路則恐怕是“為伊消得人憔悴”,“那人卻在燈火闌柵處”。課程開發和建設的唯美追求永遠是在路上。
健體健美? 融通心智
我校作為江蘇省級《體育與健康》課程建設基地,為了找尋什么是理想的學校體育課程的答案。我們不禁要問自己:當下的體育課程,學生如果從沒有感受過生命的力量與活力,從沒有在體育活動中體驗過戰勝自己,超越自己的成功,從沒有在體育課程中體驗過失敗和挫折帶來的巨大的心靈沖擊和失敗后的奮進;從沒有在參加體育活動后的神清氣爽的快感,從沒有對任何一項體育活動產生興趣、向往,甚至是熱衷;從沒有在他人面前大膽瀟灑地表現過自己的力量之美,速度之快,耐力之久,技巧之嫻熟;從沒有在集體性的體育競賽和活動中感受過同伴相互配合的默契;從沒有感受體育教師的關心與幫助帶來的感動和觸動;從沒有與他人談論過讓人津津樂道的體育賽事;從沒有過成功完成某一些甚至一個優美動作的陶醉感,精神上的快慰等,基于這此追問,我們的體育課程基地如何建設?怎么建設?
體育課程專家想方設法編制體育課程標準,體育老師們認真努力教學體育課程,希望學生能真正喜歡體育,學會育體,感受體育收獲體育。但結果卻是很多學生在校期間不喜歡體育,不能感受到體育對自己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不能學會一兩項像樣的運動技能,離開學校后還是不會體育;即使通過強化對學生剛性的體育要求,納入中考,希望學生能參與體育,認真育體,但是學生實際主動參與的人數卻令人失望的下降。喋喋不休給學生講體育運動的樂趣和快樂,苦口婆心地說體育對人生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希望學生喜歡體育熱愛體育,但是學生對學校體育課程的興趣依然在下降,中小學生體質仍在下降。基于這些直面的問題,我們只有找到了合理的有價值的理由,并依據這些理由,設計與實施體育課程基地建設,才是正確的真正意義的體育課程建設。
體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德、智、體、美和勞動教育相互滲透互相交織,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完全發展。國家教材和學校體育課程在一定時間內是固定不變的,外在于學生的運動規則、器材、場地等,“似有”還“無”,許多是讓學生壓根就無法適應的運動,而只是體育老師熟練。美觀的體育運動的機械模仿者和失敗的體育學習者,更多追求的是運動的完整,動作技術的規范,將體育等同于單個或組合運動技術、技能學習,實際上已經割裂了體育與學生發展的聯系,也割裂了動作運動與人的發展的關系。體育課程追求學生生物功能的改變,與運動技能相關“體能”的提高,運動技術固定模式機械掌握。發展目的的功利性——體育考試。這種專注于工具價值的發展觀造成了嚴重的以訓練代替教育的現象,帶來的僅僅是外在的身體的運動技能數字的提高,而不是學生潛力挖掘與健康的發展,忽視了學生生命的成長與生活中美好的運動帶來的美的享受。一味的技能和體能發展的訓練過程,把“人”不當“人”了,切斷了體育課程與學生生命、生活和完全發展的聯系。
每個人都是美的化身和美好呈現,體育課程不能讓人感受到體育運動帶來的快樂、活力與健康,不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與交往的溫馨,合作的默契和投機,也不能充分地展示學生的個性光彩和力量的美。只有解決這些尷尬局面,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學校體育課程、目標、內容、教學方法和場地器材、場館等,都要基于學生各學段的發展水平。他們的需求、興趣等等,建構完美的完善的美美與共的體育課程體系和空間,才能真正培養學生喜愛體育運動,擅長運動,參與和積極體驗運動的美好與活力的身心健康的人的追求,促進師生和諧發展的活動與情境,讓學生感受其中,體驗其中,發展其中。讓學生的身體和心靈釋放出人格和力量的美,心性、品性,在自由的空間激活。
至臻致美? 融通情志
體育運動氛圍與情境是要別具匠心的排布,在不同的場地器材條件下進行,可能產生完全不同的感受和體驗,運動環境成為學生體育學習獲得內化的對象,直接影響學生體育知識、技能、活動方式與方法、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形成的經驗。產生不同的效果。
因此體育場地器材布置與利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體育學習的環境,體育場地器材作為體育教學環境,為體育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與背景:良好、安全、美觀、舒服、賞心悅目的體育場地器材設計與布局,可以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練習的積極性;為體育學習創設的具有一定危險性,艱難性的環境,可以提高學生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積極進取的精神,選擇與創設安全的、衛生的體育外部環境,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安全感與體育學習和練習活動的興奮性,場地和器材的布置與利用形成潛在的、隱形的課程,是一種無聲的體育教學內容和資源,對學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基于以上認識和思考,我校在教學樓前三個花園的樹蔭下建設三個主題公園。安裝系列的上肢、腰肌練習器和娛樂性的棋類器材。開放、普適、變捷的運動環境,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體育場地、器材和設備效應,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學習與練習以及取得成功提供保障。在操場的東邊林蔭小道旁,安裝系統戶外體能訓練器材,為學生提供肌肉耐力的訓練,彰顯力量的美。計劃在操場的西邊邊角,安裝組合式多功能訓練器械,讓學生不自主地動起來,跳起來。添置趣味田徑全套器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依據需求使用,讓運動場和器材成為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組成部分,成為體育運動環境和精神涵育的有機部分。學生課余動了起來,樂了起來,主題公園和操場及邊角林蔭下學生自由自在地玩耍、嬉戲,在快樂中習得了技能,鍛煉了肢體力量,展示了運動的美和樂趣。
但體育不是簡單的肉體運動,也不是可以無視學生情感、興趣、追求進行簡單的強迫的身體訓練過程,而是身心合一的活動,是促進學生身心成長的活動,是體育教師和學生互動共生的精神生活過程。
理想的學校體育是基于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的,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真正參與其中,成功其中和獲益其中,“有規律的經常鍛煉,不僅可以使身體變得健美,動作協調,而且還可以培養性格,鍛煉意志”① 所謂“強心健體”、“強心”是終極目標,但初級梯航卻是“健體”。“育體”與“育人”有機的融合是致美的境界。體育作為一門課程是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對人的發展的貢獻是增強自信心,提高溝通技巧,懂得運動給身體帶來的益處,激勵年輕人學會合作,學會尊重別人,遵守規則,獲得多樣性的一種現實、實際的理解,經受成功和失敗的考驗。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和選擇。
我校開設各類社團,組織多種形式的運動會和賽事,在這些“美的節日”,對于比賽的獲勝者,讓低年級的學生向獲勝者獻上一束鮮花和獎品。體育的運動美,同學的情誼美,禮儀的莊重美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定期和不定期的的展示和匯演,讓學生既得到身體的鍛煉,又受到美的陶冶。體育運動和生活成為學生美好回憶的寶庫,成為學生觸及心靈,感受生命,形成快樂、開朗、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的“磁場”。引領學生的精神成長,形成“剛健仁勇、和融奮進”的體育精神。我們把每一處運動環境做真,把每一項運動和賽事做實,在日臻完美中不斷完美,在日臻成型中不斷求真,不強求數字化的提高,而在真真切切的做中真學、真做,課程基地才會日臻致美。
作者簡介:姓名:張同明(1965年12月),男,漢族,江蘇教育學院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江蘇省宿遷人,曉店初級中學校長,研究方向:學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