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群梅
摘 要:閱讀教學作為高中語文教學活動的主體部分,對學生的語文思維、語言能力、文化素養的養成都有積極意義,立足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我們發現轉變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勢在必行。整本書閱讀旨在立足系統的閱讀方法指導,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全面提升,符合語文閱讀技能習得要求,同時整本書閱讀中學生也可以在文學素養上或者集中培養。因此基于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的優勢,下文做出一些教學實踐分析,旨在為高中語文教學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高中;整本書閱讀;策略研究
引 言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重視對學生讀、寫、聽、說四項基本能力的培養,其中閱讀能力作為基礎也是核心的部分,在教學實踐中引起了教學工作者的重視。但是目前我國高中語文教學中整本書教育理念沒有被完全接受,在教學實踐中方法應用也還存在顯著不足,需要參與教育改革工作的我們進一步提出改革措施。
1.整體規劃,明確教學目標
明確目標、確立方案是我們組織教學和指導學生的第一步[1],整體閱讀教學活動組織過程中,要求教師可以制定閱讀方案、劃分閱讀階段、制定課外活動計劃、科學選擇組織形式以及實施成果展示和評價……例如,制定《額爾古納河右岸》閱讀方案,將本書的閱讀教學安排為三個半月,劃分為“初讀”(3周)、“品讀”(4周)、“比讀”(2周)、“深讀”(1周)和“寫作”(2周)五個階段,每個階段預設閱讀目標、閱讀任務、前導性閱讀問題、閱讀活動安排、閱讀成果計劃等,每個階段的側重點不同,逐漸深入。在具體的時間安排上,也可在推薦圖書、安排閱讀任務時與學生商議確定,在讓學生感受到平等和尊重的同時,也激發閱讀整書的積極性。
2.因人而異,選擇不同閱讀方法
閱讀教學方法具有多元化特點,教師在指導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時候,在閱讀方法指導與選擇過程中,應該尊重學生差異性,同時兼顧閱讀內容特點[2]。如讀《論語》、《孟子》、《道德經》、《紀伯倫散文詩集》等,我建議用批注法。讀無定法,因人因內容因需要而定,但開卷有益,教師要用合宜的閱讀內容和適當的方法引領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和精神思想的發育,幫助學生建構適合自己的閱讀路徑與策略。在這兩個主要的目標維度之中,還隱含著“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維度,指向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
3.注重引導,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比較單一,且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主體性往往認識不清,新的閱讀模式影響下,我們應該關注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養成。在指導閱讀的過程中,充分備課,結合閱讀素材主題、重難點等組織討論、設計提問,同時給學生充足的自主閱讀實踐,善于利用科學的評價方式幫助學生建立閱讀信心,同時養成他們獨立閱讀的習慣[3]。例如,在進行《巴黎圣母院》一課名著導讀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關注的教學指導重點可以落在利用文章內容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上,這是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的第一步。如結合小說中有關建筑、歷史的素材內容,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們帶著喜悅和思考去探索閱讀素材,更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考歸納能力。
4.小組合作,進入深度閱讀
深度閱讀狹義上理解是與作者對話,在理解作者表達內容的前提下進行思考、提問、評論;廣義上理解是要進行主題閱讀,即從一本書某個主題而發散開去,進行綜合的思考、系統的整理,以形成對某個主題的整體認知,從而梳理條理清晰的知識結構[4]。而小組合作探究有利于讓思想對接、碰撞、共享。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文學底蘊和思維能力,因此比較適合開展深度閱讀,為此,我們可以組織班級學生自愿組成學習小組,可以由學生自選探究課題,也可以由教師提供研究角度,小組選擇。如我帶著學生對《紀伯倫散文詩集》做批注式閱讀之后,做了全市觀摩課。課前,我設計了下面這些問題,要求學生結合文本闡釋:作者寫了什么?如何寫的?為什么這樣寫?為什么寫這些?你的收獲是什么?你用中國的哪些作家、哪些作品和作者比較?閱讀中,你有什么問題?解決了嗎?如何解決的?還有什么問題問其他組?對其他組的問題你有什么要表達的?你如何評價他們的研究成果?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對所讀內容又有怎樣的提升?在交流中形成的共識是什么?學生們有十天的時間完全沉浸在紀伯倫的文字里,課下閱讀,課上研討,我借助智慧課堂系統隨時答疑解惑,引導學生感受紀伯倫的散文詩關于自然、人性的思考及對真理的追求,理解人類對自我、對社會、對自然認知的重要性。學生對作品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進行了分析,闡釋了愛與美、生與死、婚姻與家庭、勞作與安樂、法律與自由、理智與熱情、善惡與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會問題,充分感受著紀伯倫濃郁的人文情懷。通過對《紀伯倫散文詩集》的深度解讀,學生閱讀詩歌、散文、小說的能力明顯增強,寫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能力提高,議論文寫作關于“深刻”地“透過現象看本質、分析事物的因果關系、辯證分析”等三個要求都做得很好。作文時也有了詩化的語言和理性思辨,這是從前簡單分析文章和肆意刷題無法企及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學生內心明亮,向光向暖,人性的光輝綻放,思想的光芒照耀,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自然,從容面對眼前的茍且,執著篤定地向著遠方、向著詩意前行。
結束語
整本書閱讀教學方法是新的閱讀教學模式和思路,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作為語文教學活動的指導者,我們有必要立足新課改要求調整和完善閱讀教學方法,促進學科教學質量提升,實現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教育目標。上文是筆者立足自己的教學經驗做出的幾點教學策略分析,希望觀點具有建設性意義。
參考文獻
[1]薛佳婧.扎根于內拓展于外提升素養——高中語文課程體系下“整本書閱讀”[J].教學思考,2019,20(03):154-156,158-160.
[2]楊小淘.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的起點及解決對策[J].語言文字報,2019,20(01):113-115,117-119.
[3]劉生榮,劉金秀.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培養研究[J].新課程(中),2016,21(09):152-153,159-160.
[4]尹貫成,黃金金.散文閱讀,讓高中語文課堂流淌生命[J].新課程導學,2014,32(19):143-144,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