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秀
摘 要:近些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條件,將其應用在教育領域中,在促進教學改革的同時,還可以實現我國教育事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在小學教育教學中,語文作為一門核心課程,對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及綜合素養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從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來看,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依然使用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授課,無法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愛好做出改變,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影響課堂效率的提升。故此,本文對基于信息技術手段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進行探究。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學效率
引言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一方面,可以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思維,為他們提供教學上的幫助,保障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與實施;另一方面,因為信息技術具有圖文并茂的特點,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參與意識。此外,多種信息手段的運用,還可以簡化復雜的語文知識,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使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1.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當前,教育事業正處在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轉型的重要時期,傳統教育理論與方法正面臨著挑戰與沖擊。根據近幾年的教學體驗,我感到語文課堂教學目標難以全面落實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數學生已不能盡情地從充滿墨香的方塊字中體會到“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樂趣,已無法耐心地接受從教師的一張“鐵嘴”中苦心孤詣分析出來的道理。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強調朗讀、吟誦、品味、積累、寫作。“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這些確實不失為一套較好的學習語文的方法,它強調的是“靜心方能自悟”,而現代文明的發展促使人們的腳步加快,多學科的教學體系、電影、電視、電腦等現代娛樂方式及一些網絡、媒體的日新月異,擴大了孩子們的視野,讀圖時代所形成的形象思維已經深深的印刻在學生的腦海中,僅憑傳統教學中語言和板書這兩種刺激手段,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訴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1]。
2.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
2.1立足教材內容,選用媒體能創設情境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賦予教學內容活力與生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促進審美情趣的有效提升[2]。例如,在教學《念奴嬌·赤壁懷古》和《送元二使安西》兩首詞,教師可以運用比較法,通過不同情境,讓學生體會詞的不同風格與情感。當講授《念奴嬌·赤壁懷古》時,給學生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將學生引入到“大江東去”那種豪壯的情境里,悲涼的基調又使學生聯想到作者當時的郁悶心境,增強了情感體驗。在講授《送元二使安西》時,僅用語言引導學生進入詩中的情境是很難實現的,如果借助音樂的感染力,便能使之化難為易,教師可以一邊播放古曲《陽關三疊》,一邊讓朗讀好的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誦,樂聲一起,整個課堂充滿了離情別緒,在這種凄涼婉轉的樂聲中,學生很自然地進入了詩的情境當中,那種纏綿的離情如出己身,那種婉約的風格也自然能領悟出來。兩首詩的教讀,通過借助信息技術,不但可以提高教學效率,還能夠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
2.2降低知識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做好角色轉變,將學生視為課堂的主體,在此基礎上運用媒體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理解是一種抽象思維活動的結果,而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弱,所以在教學中要盡量突出直觀性,并進行知識的聯系、遷移,降低理解難度,唯有此,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樹立學習信心[3]。例如,在《赤壁之戰》教學中,由于年代較遠,學生對相關歷史知識相對缺乏,要講懂這篇文章有一定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前可以準備有關魏、蜀、吳關系及赤壁之戰前后形勢相關的背景圖片,通過大屏幕直觀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感知。只在難、深處做些必要點撥,然后轉入內容的理解,將電視劇《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一段播放給學生,再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參戰雙方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通過聯想分析,主旨自然也就明確了。在這種教學方式下,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夠培養他們的理解能力與語文思維,促進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2.3豐富教學內容,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是按照所制定的教學計劃,循規蹈矩的講解重點和難點內容,引導學生完成相應的習題即可,并未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在這種教學環境中,不但會影響課堂效率的提高,還會阻礙學生思維的發展。而信息技術的運用與實施,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可以針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拓展,哪怕是一段文字、幾張圖片、一段視頻,都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例如,在《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中,當教學任務結束后,有些同學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其他的植物是怎樣傳播種子的?”,這時,教師要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解決問題,除了要告訴他們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有動物傳播、風傳播、水傳播、彈射傳播以及其他傳播方法外,還可以播放相關視頻進行演示,如鳳仙花在傳播種子時,其果實會彈裂,把種子彈向四方。在信息技術的促進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新知,還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發展他們的語文素養[4]。
3.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合理運用有助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最大的優化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活動中真正形成獨立學習的能力,調動起師生雙向互動的角色意識。需要注意的是,在具體運用中,教師應放棄嘩眾取寵之心,多一些科學研究的態度,使信息技術之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結出豐碩之果。
參考文獻
[1]羅靜.淺談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J].都市家教月刊,2017,10(08):243-243.
[2]王文娟.淺談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和方法[J].未來英才,2016,15(09):134-134.
[3]趙峰.基于信息技術應用背景下的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策略研究[J].好家長,2019,11(23):229-230.
[4]陳婧.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18(19):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