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鶴
摘 要:與孩子們搭建樂高積木的原理一樣,要想扎實語文學習的基礎,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就要打好積木的底座,只有底座穩固,積木的主體才會更加牢固。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字理就像積木的底座,只有讓學生對字理進行熟練的掌握,學會并靈活運用漢字中的字音、含義和形狀等,才能夠真正領悟到漢字本身的含義。因此,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字理的重要作用,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運用與實施,借此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提升他們的語文思維,為日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字理的運用展開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字理;運用
引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作為基礎和重點內容,其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對他們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在識字教學中,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式,本著推陳出新的原則,將字理合理的運用到教學中。字理在識字教學中的運用與實施,既能夠將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變,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又能夠讓學生在認識漢字的同時,理解其中的含義,使他們充分體會到漢字的神奇之處與存在的無限魅力。
1.字理概述
1.1 字理的含義
字理,顧名思義就是指“漢字構造是每個部件,乃至每個點畫被采用,被按某種程序拼裝的理由和依據”。也就是說,字理就是漢字構成的理論依據[1]。
1.2 字理識字教學法
通過相關文獻記載以及對字理的深入了解可知,字理教學法提倡的觀點為“遵循漢字結構構成規律,靈活運用形狀、讀音以及內在含義來講解漢字含義”,也就是運用“六書”中的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構字方法。這些教學方式在小學識字教學中的運用與實施,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過程,還能夠提升小學生的識字熱情,并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使他們掌握識字的規律,了解與漢字有關的傳統文化,從而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發展他們的文學修養和語文綜合素養。
2.字理識字教學的理論依據
2.1 文字學理論依據
讀音、形狀、含義這三個要素,我們需要將它們聯系起來,并且加以活用。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牢牢掌握形狀與含義之間的聯系,追究漢字最開始的構字方法,給學生呈現出最本來的面貌,這種直觀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漢字,學會運用漢字,這也就是當代小學生所缺乏的部分。
2.2 教育學理論依據
直觀教學原則被教育學領域廣泛運用,小學語文字理教學方法中也同樣借鑒了其中的理論精髓,在教育心理學中,這種教學方式可以直觀地展現出漢字的本相,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他們的智力水平和思維能力得以有效提升[2]。這樣的教學方式較為直觀地展示了漢字的構成規律,體現方式深入淺出,這也給予學生學習道路上諸多便利之處。
2.3 心理學理論依據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作為小學生最大的思維方法特點是從具象到抽象,但從這種特點上我們不難發現抽象的物體其實是來源于感性生活,這種抽象的物體更具體,更形象。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喜歡一切新鮮事物,在識字教學中,如果可以結合生動的畫面,這樣更加能夠激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充滿學習動力。
3.字理在小學識字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3.1 象形字的教學
象形字作為我國漢字的起源,具有通俗易懂、一目了然的特點。隨著歷史的更替發展以及時代的變遷,雖然象形字的書目所占比率較少,但它卻是會意字以及形聲字等字的基礎,由于象形字是通過模仿具體事物來構造的,對于低年級階段的孩子們而言,結合畫面和文字來教學,效果更佳[3]。教學的流程為“圖片展示——古代漢字——楷體漢字”,就是邊出示圖文,邊結合簡體漢字講解,再講解古體字與楷體字之間的聯系。圖片的出示可由教師的簡筆畫所代替,這樣能夠讓學生在繪制的過程中,感受漢字的動態生成過程。比如,在講授“水”這個字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畫出水,再把楷體字和甲骨文的字體,以及水三者結合來教學,通過圖文并茂的教學方式,孩子們在學習漢字的同時馬上就能聯系到畫面,這樣的教學方式提高了教學進度,改善了教學效果。
3.2 指事字的教學
指事字與象形字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屬于單獨的個體,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若想使用“追溯——對照”開展教學活動,就要根據漢字的構成方式進行分類講解,只有這樣,才能夠體現指事字所具有的價值。例如,對于純符號性的指事字,例如“上”“下”,一般只需要強調字形,演示字義。對于這兩個字的教學,講解的時候可以把上面的東西和下面的東西拿起來進行形象化地對比演示,讓孩子們理解空間概念,然后進行簡單的筆畫教學。
3.3 會意字的教學
會意字,是在獨體字的基礎上,將兩個或多個象形字結合在一起,組成了一個新字。在會意字的具體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自行體會會意字的讀音、含義和構成,在他們有具體認知的基礎上,在進行詳細講解、分解教學,在分解教學的過程中細細研究分解部分的內在含義,最后再組合起來理解[4]。
3.4 形聲字的教學
在教學形聲字的時候,教師應注意與會意字進行區別,并使用有效的手段加深學生的印象,避免出現混淆和張冠李戴的情況。在教學中不難發現,雖然會意字和形聲字都屬于合體字的范疇,但是形聲字講解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形聲字一部分表音,一部分表義,其表音部分稱之為聲符,其表義部分稱之為義符。教師可以根據聲符和義符兩個不同角度來教學:一類是以聲旁為中心,我們可以將相似讀音的字歸納總結在一起學習。比如說:青,可以將“請、情、晴、清”等歸為一類來學習,以此類推,可以將此類方法歸納起來教學。
4.結語
綜上所述,將字理運用到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對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予以足夠重視,借此達到提升教學質量和有效性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武凡迪.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字理的運用[J].課外語文,2018,21(09):167-167.
[2]黃愛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字理的應用探討[J].考試周刊,2017,02(11):302-303.
[3]楊健.淺談字理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運用[J].學理論,2017,14(05)260-262.
[4]逯葉.試論字理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中運用的可行性及意義[J].課程教育研究,2017,04(02):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