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婷
摘 要:傳統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以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為主,學生大多以死記硬背的方法來學習和記憶,這樣情形下的教學難以培養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習慣,大大降低了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效率。然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必須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優化,以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盡可能地為學生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下進行學習,從而促使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質量得以大幅度提升。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改進;開放;生活;實踐
依法治國是我國重要的戰略目標,立德樹人是我國一以貫之的教育方針,因此,在基礎教育階段,我國專門開設了道德與法治課程,將道德情操的熏陶和法治觀念的培養有機地統一在了一起,以期通過學習初步在學生心中構建起道德與法治的觀念,以促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以全面發展。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高度重視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有效性,積極地改進和優化課堂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建立起基本的法治意識,從而能夠積極地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進而為今后的深入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創設開放寬松的教學環境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開放性非常強的課程,這一特點決定了教師在講課時,就不能采用傳統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學,讓學生去死記硬背書本知識,這樣只會扼殺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興趣。相反,教師可以通過創設開放、寬松的教學環境,鼓勵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進行交流和溝通,尤其是高年級的小學生,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疑問和想法,允許學生發表不同的聲音,從而促使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變得生機盎然,這樣一來,就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從而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顯著提升。
例如,在學習《自主選擇課余生活》這部分內容時,我就通過創設開放、寬松的教學環境來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上課伊始,我首先利用學生熟悉的話題:課余生活如何安排來激發學生的談話欲望。接著,我讓學生在組內進行分享和交流課余生活帶給我們的影響。面對“課余生活的選擇權到底是歸自己還是歸父母”這一問題,我組織學生進行了精彩的辯論。這樣,我通過開展討論、分享交流,組織辯論等活動,為學生營造了開放、寬松的教學環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了教學活動中。
二、課堂教學聯系實際生活
教材是教師進行知識傳授的主要依據,但不是唯一依據。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從中挖掘鮮活而生動的教學資源越來越被廣大一線教師所重視。道德與法治課程恰恰是期望通過學生周邊事物的分析和梳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和法治觀念。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應勇敢地跳出教材的束縛,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挖掘教學資源,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深刻地體會和感知知識,從而促使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得到切實提高。
例如,在學習《學會溝通交流》這部分內容時,我就通過將教學聯系生活來引導學生加以深刻體會書中知識。在學習課本中“換位三部曲”內容時,我就從生活中選取鮮活的事例來引導學生真正掌握“換位思考”。我以“秋游選地址”、“嘲弄人”等生活中常遇到的事例來讓學生進行分析和討論,思考怎樣運用換位思考來解決生活中的矛盾,從而促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和感知了“換位思考”的方法,進而促使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注重課后實踐活動的開展
要想促使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觀念得以提升,單靠課堂上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在課后實踐中加以踐行,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將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切實轉化為自身的實際行動,進而有效增強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真正做到“做、學、教”合一。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應尤為重視理論與實際相聯系,注重課后實踐活動的開展,從而促使學生將課堂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活動中,并內化為自身的道德修養和法治意識,從而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顯著提高。
例如,在學習《感受生活中的法律》這部分內容時,我就將課堂學習延伸到了課后實踐中,讓學生在實踐中踐行課堂所學知識。這節課主要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感受法律維護我們的正常生活,在課下,我讓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參觀當地的法律服務中心,了解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項法律條款。這樣的活動,將學生帶到了更為廣闊的學習天地中,讓學生通過參加實踐活動豐富自身的法律常識,從而促使學生的法治觀念得到了培養。
總而言之,通過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習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有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高。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高度重視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聯系實際生活生動形象地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觀念的滲透,從而促使學生自身的綜合素養得以顯著提高,進而使得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得以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孫曉礪.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7.
[2]王翔.談小學生德與法思維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