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俊超 黃海
摘 要:設計思維是人類區別于其他物種的重要表現,而人類的設計思維則是一種創新、求異、活躍的思維活動。圖形通過可視的藝術形態來表達創造性的意念,是抽象的符號、靜態的語言。它能夠傳達特定的信息,令人“以形會意,以意會心”。圖形語言是生活的寫照,是創意與表現的結合,在舊的基礎上打破傳統重新造型,它是一種社會文化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思維活動的綜合表現。
關鍵詞:設計思維;圖形;語言;符號
一、設計思維和圖形語言的概述
設計思維是一套如何進行創新探索的方法論系統,作為一種思維的方式,在當代設計和工程技術以及商業活動和管理學等方面,設計思維已成為流行詞匯的一部分。Peter Rowe 1987年出版的書《設計思維》是首次引人注目地使用了這個詞語的設計文獻。圖形塑造了準確的形象并傳達一定信息,思維方法直接影響著信息的傳達和接收,在進行設計創作時思維決定了圖形的整體形象和內涵,它貫穿設計的始終。早期的圖形是指刻、寫、繪、印在各種載體上的圖形形態,其中大部分是具有說明性的圖畫形象。這實際上是“狹義”的圖形概念。隨著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現代傳播媒介和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也在逐漸改變,信息傳播時間的縮短,需要傳播強度的進一步增強。圖形的直觀性和易讀性在某種程度上超過了文字和聲音,使圖形成為當下信息傳遞的主角,有人更是形象地稱這個時代為“讀圖時代”。
二、圖形語言中符號的作用
圖形語言也不等同于一般的圖形符號。一般的圖形符號具體指向某一種事物,是一種直覺的、本能的釋讀,一般不體現深刻的意味或哲理。而圖形語言還包括在特定思想意識支配下的對某一概念信息的圖形化表現,其中不僅有美學意義上的升華,更是以富有深刻寓意的哲理而見長,其造型具有典型的藝術特征,新穎、獨特、富有創意性。符號在傳播學中的概念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質載體,是信息表達和傳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基本要素。
1954年,施拉姆提出“信源-編碼-信號-譯碼-目的地”的傳播模式。根據這個模式,可以將信息看作“信源”,圖形創作看作“編碼”,圖形是通過編碼構建的語言形態,被看作“信號”,受眾接受過程被看作“譯碼”,受眾的認知實現則是“日的地”。編碼也是設計者將需要傳輸的信息轉換成圖形的過程,因此編碼是信息傳播系統中的主要階段。由此看來,圖形語言是建立在圖形符號編碼基礎之上的圖形語言裝置,是符號或意象的不同組合方式,是情感和經驗意義依附的物質形態。圖形語言依附于一定的圖畫造型,是介于繪畫和文字之間的一種視覺形式,其造型結構源于現實生活,是自然物象的客觀描繪和主觀改造,這也就決定了其識別性上的親和力,觀者憑借自身生活經驗能夠自動解讀其隱含的寓意。觀形、看象、知意是人類的本能,圖形就是利用人類的這些本能來實現其鮮明的感性特征?,F代圖形融“表象”與“意象”于一體,具有新穎性、矛盾性、哲理性。圖形語言的真正意義在于觀者的自我意識中,在于“空白”的遐想中。
三、格式塔心理學對設計思維的影響
格式塔心理學強調,藝術知覺的對象必須是一個具有明確情感表現力的整體意象。在看書時,我們看到的是不同的單詞或詞組,大腦中呈現的也是字詞所引發的意念,而不是每個字母或偏旁部首,因為它們是一個整體圖形,而不是構成這個圖形的各個元素或個體。格式塔心理學把圖像作為有機的整體來理解,有助于圖形的內部語義的構建,使我們對圖形的認識超越了圖形本身的造型結構,突破了圖形造型的單一結構標準,審美性也不再是圖形造型的關鍵,而其結構下蘊含的語義成為“形”的根本,從而實現了圖形造型的整體性,也就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阿恩海姆通過大量事實證明,“任何思維,尤其是創造性思維,都是通過意象進行的,這里的意象是通過知覺的選擇作用生成的,它與自然中的形象有著根本的區別,是心靈對某種事物本質的認識和解釋的產物。意象是一種視覺閃現或視覺暗示,它著力于事物的大體色彩和力的作用,而不是事物的確定的輪廓和確定的細節”。創意圖形不是單一意象的產物,而是大腦中多個意象的融合,存入大腦中的視覺形象,隨著時間的推移,某些細節越來越淡化,典型特征越來越突出,最后成為一種反映與主體某種關系的意識存在,以朦朧的意象形式存儲于記憶之中,只有在不斷加強視覺意象的積累和對意象進行反復分析整理的基礎上,才能豐富大腦的內在圖式,使思維機制以意象的形式快速提取和加工內在圖式,進而實現靈感的多次閃現,創造出生動的創意圖形。
四、圖形在設計思維中的重要性
圖形的出現和形成,在漫長的歷史過長中逐漸演變并不斷升華,她外在每個歷史時期都有特定的功能,作用,形式和意義。商代是中國歷史上較輝煌的時期,在商朝故都安陽先后出士了大量的青銅器,同時還發現了中國最早的馬車,特別是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更是開創了中國象形文字的先河,在許多甲骨的象形文字上都可以看到明顯的圖形痕跡。例如燕子的“燕”字其實就是一只燕子的造型,還有馬車的“車”字,其形狀就是兩個車輪加,上一副車架,圖形的感覺非常強烈,從安陽殷墟的甲骨文上可以看出,來自生活原型的象形文字與圖形有不解之緣。這些圖形化的文字,不僅解決了人們的視覺認知和思維,還完成了信息和記錄的任務。圖形在人類社會幾百萬年的歷程中,由當初的自然形態和人類行為的記錄和展示,已經演變為當今社會進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在設計思維中圖形語言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
對于圖形的研究開始從形式美感向信息的承載與傳遞的角度轉移,圖形概念的外延得到進一步擴展。只要是為概念或信息的有效傳遞而使用的所有圖畫形式,都包括在圖形語言研究的范疇之內。除了體現理性思維的形式結果外,還透過圖形內在的思想和情感,賦予設計意念以形狀,并通過聯想機制傳達其深刻的寓意,促成主題與觀者的良性對話,從而實現有效的溝通。
參考文獻
[1]張世卓,《視覺傳達創意與應用》,遼寧美術出版社,2015
[2]張學忠,《設計思維與方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
[3]陳珊妍,《圖形創意設計》,東南大學出版社,2016
[4]催生國,《圖形意語》,湖北美術出版社,2014
(作者單位:大連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