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杰
摘要:教師在高中階段對學生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必修課程的學習層面,但卻忽視了學生藝術能力的培養。在高中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音樂素養的培養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融入課堂學習中,音樂課程的設定不是分散專業課程的學習時間,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高中音樂教師應當準確把握教學方法,帶動學生充分融入音樂課程的學習中,真正感受到音樂的美妙,將音樂課堂作為高中學習階段的一個舒緩情緒的最佳選擇,提高自身的音樂審美層次。將以人教版音樂鑒賞教材為例,探討音樂鑒賞課堂的教學研究。
關鍵詞:人教版;高中;音樂鑒賞
一、高中音樂鑒賞教育的實質
高中音樂鑒賞主要是針對音樂能夠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使學生的身心得到美的滋潤,進一步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高中音樂鑒賞教育除了對學生灌輸中外音樂史、音樂家及其音樂作品等知識外,更應該重視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讓他們掌握聆聽鑒賞音樂的方法,從而提高他們的音樂審美水平。高中的音樂鑒賞課是高中階段學生在聽覺感知,情感體驗,想象聯想,創造性思維等諸多心理活動的綜合審美實踐活動,我們應該在高中的音樂課堂上廣泛地汲取人類一切音樂文化成果中的養分,不斷地拓寬學生的聽覺感受,從而提高和完善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二、高中音樂鑒賞授課遵循的原則
(一)循序漸進原則
對于高中課堂的音樂鑒賞教學,應該遵循循序漸漸的原則。高中的音樂鑒賞,要從認知難易和接受程度入手,從充滿了詩情畫意,曲調優美的音樂語言開始,讓他們從易于接受的聽覺感受上走進音樂的內涵。如果用標題性小品的導入來引導學生根據標題去進行想象,從而讓學生能初步地欣賞標題性的音樂形態,進而了解作曲家對人世的理解和感情,這樣的效果無疑是明顯。
(二)趣味轉變品味原則
高中學生無論是學業還是情感上,都屬于困惑和浮躁時期,進行經典的音樂鑒賞課程教學可以撫平狂躁,振奮與鼓勵他們。中學的音樂鑒賞課主要是讓學生在經典音樂中體會音樂的真、善、美,潛移默化地培育他們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讓他們體悟到高雅的品味。解讀音樂之高雅,幫助學生了解音樂作品的個人風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欣賞過度到鑒賞原則
好的作品曲式結構需要完整、深刻地體會作曲家所要表達的內涵,在課堂上讓學生多聽多唱,了解作品的主導動機、思想,這樣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教師搜集的豐富教學資料讓學生在欣賞音樂時拉近與音樂的距離,鼓勵學生對音樂展開聯想與想象,表達自己聽后的心得。這對于他們吸收高雅音樂,培養他們的情操、素養、人格具備重要意義。
三、人教版高中音樂鑒賞課堂教學方法分析
(一)利用學生熟知的作品進行鑒賞
學生對于熟知的作品會更感興趣,更容易產生共鳴,但是教材中的很多作品對于學生來說都是十分陌生的。為此,教師可以在教材的教學中,引入一些學生更為熟知的作品。例如,在學習《草原放牧》時,我們可以用《十里埋伏》作為導入,通過對琵琶在《十里埋伏》中的精湛演奏,及對不同演奏技巧展現的不同演奏效果進行粗略講解,引發學生對琵琶與交響樂合作后的效果產生興趣,提升了學生的欣賞水平。當然,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教師只要細心挖掘,大膽嘗試,就能夠使音樂鑒賞教學這一難點得以突破。
(二)加強情感教學
在音樂鑒賞課堂上,讓學生通過學習音樂、欣賞音樂、理解音樂來感悟人生、探討未知的世界,塑造學生良好的性格,知性、理智地面對一切感情問題,包括親情、愛情和友情。比如,在《春江花月夜》一曲的音樂鑒賞中,教師讓學生閉上眼睛靜心體會琵琶的委婉質樸,在傾瀉而下的音符中,感受人間的花好月圓,良辰美景《春江花月夜》這首曲子的鑒賞,教師應用多媒體將曲子中的引人入勝的山水長卷、花影層疊、漁歌晚唱等迷人景色一一呈現,從而賦予《春江花月夜》逼真的畫面感,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
(三)因勢利導,正確引導學生的審美情趣
流行音樂與我們的民族音樂間有不少相似點。就民歌而言,很多流行歌曲的素材來自民歌。在音樂教學中,結合中學生喜歡流行歌曲、流行音樂的特點,因勢利導,盡可能多的關注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相連的流行音樂,激發學生上好音樂鑒賞課的興趣,提高音樂鑒賞能力。
教學時,我們要以音樂專業化知識引導幫助學生分析當前他們喜愛的流行音樂特征,提高他們對流行音樂的辨別能力,在評價中培養了學生鑒賞美的能力。此外,音樂鑒賞教學時,感受音樂和文學完美的結合,把一些詩詞、散文有選擇的與合適的音樂進行匹配,感受體味音樂與詩的完美結合。
四、總結
總之,在音樂鑒賞課教學中,我們應轉變教學理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從培養學生興趣入手,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運用積極有效的教學手段,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正確引導學生的審美情趣,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田兆豐.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策略淺析[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03).
[2]劉依依.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幾點思考[J].北方音樂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