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思孟
摘 要:現代家庭父母都將自己的孩子視為掌上明珠,過分溺愛。現代化的教育以應試為主,教師缺少對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如此,受到雙方面的影響,使得兒童在成長的道路上缺乏正確的指引,逐漸養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思維正在形成和發展,教師應該協同家長在誦讀經典教學中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對幼兒的一生的成長都是有所幫助的。本文中,筆者具體探討了運用經典誦讀培養兒童行為習慣的方法和策略,以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經典誦讀;行為習慣;教學策略
前言
兒童階段是其思想品德的關鍵時期,對該階段學生的教育將會對他們的一生都起到影響[1]。幼兒是我國花朵,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僅有利于幼兒今后健康快樂的成長,更能彰顯我國的風氣面貌。我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發展的過程中流傳下了許多經典文學,其中蘊含了“忠孝禮義”等傳統美德,教師要合理的使用這些教材,發揮出經典誦讀對幼兒成長的幫助作用,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引導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因此,探討利用經典誦讀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就是有必要的。
一、合理的選擇經典誦讀內容
在我國的眾多的文學作品中,并不是所有的經典誦讀內容都是適合兒童的。教師要在幼兒對誦讀內容的接受范圍內,合理的選擇,才能發揮出其對幼兒成長的積極作用[2]。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思維正處于一個形成的過程,且好奇心強,容易靠近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因此,教師可以選擇如《三字經》等經典作為誦讀的內容,不僅簡單易記,讀起來也是朗朗上口,容易讓小學生接受。在《三字經》中有許多關于品德的句子,是可以被教師教育引用的。如在讀到“人之初,性本善”時,教師就可以教育學生“每個人的初心都是好的,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遵循本心,做一個善良的人”。在讀到“幼不學,老為何”時,教師就可以告訴學生學習的重要性,現在不學習,老了以后就會后悔,從而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在讀到“親師友,習禮儀”時,告訴學生道德禮儀是我國傳統美德,引導幼兒將中華文化傳承下去。一部好的經典誦讀,能夠提高教師對幼兒行為習慣教育的效率,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理解能力,《三字經》是不二之選。
二、多樣化教育形式
還是因為小學生的性格特征,教師要選擇生動有趣的積極性,才能提高學生接受經典文化熏陶的熱情。興趣是支撐小學生學習的第一動力,教師可以多樣化教育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是情景導入法,即通過在課堂中創設教學環境為傳統枯燥的經典誦讀增添趣味。如經典誦讀前,為學生講解一兩個小故事,并結合多媒體設備向呈現出豐富的人物形象,增強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感受。以此為鋪墊展開的經典誦讀,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更方便教師行為習慣教育的開展。其次是游戲法,游戲是小學生最喜愛的一項活動。教師可以將游戲導入到經典誦讀教學中,讓學生在玩的同時快樂的學習,就不會對經典誦讀產生排斥感。如通過成語接龍這一小游戲,讓全班學生背誦《三字經》,也可以是教師說一句,由下面的學生進行下一句的搶答等,增強學生游戲活動的參與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后是音樂導入法,將傳統經典誦讀的形式轉化成唱,引導學生唱經典。這種教學方法有效的豐富了經典文化的表現形式,提高了學生的記憶效率。并且在唱的過程中,學生投入的情感是更加真切的,這種情感將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家園合作學經典
現在許多家長,都將自己的孩子送往學校后就不管不問了,認為教師應該承擔孩子所有教育的責任。這種想法其實是錯誤的,家長畢竟是學生最為親近的人。對孩子行為習慣的教育需要家園雙方共同的努力,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首先是教師層面,教師可以拓展經典誦讀的教育形式,展開親子誦讀。組織家長和學生坐在一起學經典、誦經典,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能夠深刻的感受到孩子的成長,有效的拉近了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關系。其次是家長層面,家長應該在生活中,從自身的行為表現做起,為孩子樹立榜樣。作為孩子最親近的對象,孩子的許多行為都是模仿家長形成的,家長應該從日常的細節做起,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應該深知家園合作對孩子行為習慣教育的重要性。雙方都應該積極的溝通交流孩子的成長情況,及時的發現孩子身上不良的行為習慣,并且制定整改措施,引導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結論
小學時期的教育決定了孩子行為習慣的發展方向。家長和教師通過經典誦讀,為孩子指引正確的發展方向,有利于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對他們的今后的成長都是有所幫助的。為了擺脫孩子對直接文學誦讀產生的抵觸感,就需要合理的選擇誦讀內容,多樣化誦讀形式,提高學生的接受經典熏陶的興趣。同時,要認識到家園合作對幼兒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性,加強家長和教師的之間的溝通,共同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丁美娟.培養經典誦讀發展文明禮儀[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3):114.
[2]何娟.讓國學經典誦讀促進學生習慣養成[J].教書育人,2019(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