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乾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解決教學方式的提出,為小學數學的教學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但在實際操作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需要我們認真研究,找出相應的對策,為自己教學生涯積累寶貴的經驗。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數學的現狀,接下來詳細闡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研究,給行業內人士以借鑒和啟發。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問題;對策;分析
引言
數學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將富有生活化的內容融入到其中,讓小學生從日常的生活中對數學知識進行理解,讓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培養和提升,這樣不但可使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得到提升,同時還能對小學生的抽象思維進行培養,進而實現數學學習效率的提高。本文主要基于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以求轉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使之朝生活化的方向發展,便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1 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
1.1提問過于煩瑣
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之一是提問過于煩瑣。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無論是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是學生的學習方法等都出現了一些變化。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還有部分數學教師并沒有真正地理解教學中提問的意義。很多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過多,卻并不能從真正意義上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例如,某教師在教學二年級兩位數的加法算數時,需要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小紅跳了多少下?第二,小明跳了多少下?這實際上是一道口算題,但是教師就這個題目,提問了學生十幾個問題。例如:“你們會做這一題嗎?”“你們是這樣計算的嗎?”“這種方法是正確的嗎?”這些問題過于簡單化,并沒有涉及題目中的重點問題、知識點等,教師也并沒有對題目進行深入的講解,學生也只是機械式地回答問題,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1.2教師課堂上無法解決問題,利用大量課后作業,把問題拋給家長
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之二是教師課堂上無法解決問題,利用大量課后作業,把問題拋給家長。目前,越來越多的學校存在這種陋習,教師在課堂上匆匆講一遍知識點,然后忽略了學生能否吸收,就布置大量課后作業,要求學生做完,家長批閱。學生帶著完成任務的心態做作業,有時不懂的問題家長也不能解惑,嚴重的甚至會引起“棍棒式”逼迫教育,導致學生從不懂數學發展成憎恨數學。部分教師的不負責任的行為嚴重違背了新課標的要求,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厭倦學習,把學習數學當成任務,應付了事。一些學生甚至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而抄襲別人的作業,不僅欺瞞教師,同時也欺騙了自己。
2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2.1對數學教師的生活化教學理念進行強化,促使教學實踐的有效開展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之一是對數學教師的生活化教學理念進行強化,促使教學實踐的有效開展。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的領導上和組織上居于主導地位,因此對于生活化教學要科學、合理、有效的開展,具體策略如下:首先,數學教師要對生活化教學理念進行強化,讓教學環境更加貼近生活,在開展課堂教學前要進行精心設置導入語,營造趣味性、活躍性等課堂氛圍,讓學生自主進行數學問題的思考。比如:在對《認識長度單位》這一章節的知識進行學習時,假若教師讓學生利用直尺簡單的對相關單位長度進行測量,這樣學生盡管能對相關知識進行掌握,但是在知識的理解上難以形成主觀情感體驗[3]。基于上述情況,教師可讓學生測量生活中物體,通過生活實踐對物體長度進行認知,促使學生數學知識學習效果的提升。
2.2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生活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之二是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農村學生周邊的很多資源能進行有效利用,這是在城市環境中的學生無法比擬的。教師要利用農村周邊生活環境實例,并加以應用,結合學生實際生活,把數學知識帶入到生活當中去學,讓學生對數學價值有更深的認知。把學生生活中的一些素材帶到數學教學中,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加深學生有效運用的能力,提高學生思維發散能力。教師可以從生活中的物品買賣中,選擇符合農村特色和環境的例題,增加學生思維拓展,促進數學效率的提高。例如,一畝地小麥產量是1100斤,一斤小麥價格1.2元,問一畝地總共收益多少錢?這個例題貼近學生生活,比較吸引學生興趣,學生會馬上算出1100×1.2=1320元。教師可以繼續提問:“那么兩畝地產量多少錢”……以此讓學生在能夠在摸得到,并且有體驗過的生活環境中對數學運用自如,發揮學習數學的價值。在看得見的實際生活信息中,實現學以致用,實現數學學習價值。
2.3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之三是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現在學生大多都比較個性,愛憎分明,他們有自己的喜好,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興趣的高低和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如今的學生心理比較敏感,教師應注重與學生多互動,從側面了解他們的興趣,以及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教師應適當采納學生的意見,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興趣的開發,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關鍵所在,數學學習過程有許多樂趣,教師應有效地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奧秘,這要求教師要多觀察學生,從學生身上發現突破口。
2.4創設教學情境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之四是創設教學情境。其實在小學不管是高年級階段,還是低年級階段,學生關注的是形象生動的事物,對數學這個學科,本身就不及其他學科那么有趣味性。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引導教學,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魅力,而平時多設置生動的教學情境,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結語
綜上所述,對小學數學問題解決的教學來講,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審題習慣、課堂上設置有趣的情境,調動學生的解題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達到預期的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范潔洋.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意義及對策研究[J].華夏教師,2018(10):25-26.
[2]于紅金.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7.
[3]高敏丹.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現狀分析和對策研究[J].數學教學通訊,2018(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