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秋明
摘要:物理的探究性學習以問題作為基礎,更加注重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加入探究的部分,讓學生可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自主合作的方法,從而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潛能,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本文就從這個角度出發,具體的分析一下探究性學習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從而為促進學生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鍵詞:中學物理;探究性;教學
探究性的學習就是指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的時候,使用科學研究的方式,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提出具體的問題,設置實驗分析結果,最后獲得知識的過程。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不僅僅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也要順應物理教學的規律,立足于學生已經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自己去經歷整個問題解決的過程,最終獲得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這樣就可以促進三維教學目標的實現,促進教師身份的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積累到更多的學習方法,實現探究性的學習。下面就來談一談我的看法。
一、探究性學習的內涵和特點
教師要先明確探究性學習的內涵和特點,才可以更好的了解相關的內容,并且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進行使用。探究性學習簡單來說就是一種思想概念,也是一種操作模式。它更加強調的是指導思想,更加適合現代化練學的思想,它的獨特點就是要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根據自己已經有知識經驗,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對知識點的學習和驗證,這也是需要讓學生自己動手的原因,它可以更加適合物理學知識的學習。教師要在上課的時候使用一些教學手段,讓學生去操作,自己在一旁合理的進行引導,最終使學生可以全面的投入到探究性的學習活動里面,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發散自己的思維。
因為這種教學模式和動手操作的實驗有著很多的相同點,所以它也具有幾個特點:首先它可以讓學生獲得新的知識,其次它可以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再次它可以給學生直觀的感受,用事實來驗證知識。最后它還可以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
二、探究性學習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一)以問題作為開始
教師在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的時候,一定要把物理教材里面的知識內容改編成學生需要探究的問題,這樣才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欲望,進而增強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浮力概念之前,學生們已經在之前的課本,生活中或者其他的一些媒體中養成了“浮在水中的物體受到浮力”的觀念,還可能會有下沉的物體沒有浮力這樣的錯誤觀念,這樣就需要學生在已經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下沉的物體和不下沉物體受到的浮力。然后再利用實驗或者類比的方法來引導學生思考和觀察,最終歸納出真正的浮力概念。這樣學生不僅僅明白了浮力產生的原因,還提高了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學生探究和運用物理知識的能力。
(二)將學生放在中心的位置
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要給學生提供更多有趣性的,有爭議性的活動,從學生的實際經驗出發,抓住學生的發展規律,解決學生的疑惑,讓學生主動的去思考和探究,從而感受多樣化的生活,教師要更好的使用教材,精心的設置教學方案,組織學生參與到具體的實踐活動里面。只有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中心,他們才可以獲得更大的發展。
例如在學習“液體的壓強”這一部分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提出“液體壓強和哪些因素有關的問題”,先讓學生進行猜想,引導他們從深度,形狀,種類不同等方面出發進行思考,接著根據教材來設計實驗,用微小的壓強來測試不同的液體在容器形狀里面的不同深度而產生的不同的壓強,認真的記錄相關的數據,得出具體的結論,看看是不是能夠驗證自己的想法。這樣的探究活動就可以很好的否定錯誤的猜想,最終證明深度相同,容器形狀相同的不同液體的它們的壓強也會產生不同。在完成實驗活動之后,就可以讓學生進行總結歸納,最后得液體的壓強只和它的密度和深度有關的結論。
(三)探究性學習的基本環節
1.在構建情境的過程中提出問題。教師要使用多樣化的方法來激發學生,提出更加有價值的問題,也可以讓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或者自己也參與到討論里面來等等,恰當的使用網絡資源來為學生問題的探究提供情境,鼓勵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還要提供給他們一些證實結論的設備,資料等等,用來解決問題。
2.提出具體的問題,做出實驗的假設。物理課程的探究性學習它的重要因素就是要讓學生提出具體的問題,做出假設,然后設置實驗最后進行探究得出答案。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主要有兩個階段,一個是根據他們已經有的認知經驗,或者是通過收集一些相關的資料來做出假設,最后設置實驗證明結論。學生帶著已經設計好的方案,教師就可以為他們設置不同的學習環境,進行實驗的探究,最終使用小組合作的方法來進行合作交流,最后進行匯總活動。
3.進行歸納總結。這個階段是進行合作探究的主要內容,需要對實驗進行收集或者進行資料的查找,最后進行分析歸納,得出結論并做出自己的解釋。在不同的小組進行討論的時候,教師要更加充分的考慮每個小組之間合作溝通,讓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幫助收集資料,做出假設和實驗方案,最后和其他的小組一起交流。教師要關注到每一個小組,引導學生從失敗中發現成功的方法,使自己的判斷更加的合理,最終增強自己的探究能力。
4.進行總結交流。教師要請每個小組的學生代表來進行發言,并對自己探究的過程進行小結,解釋一下自己的實驗過程,還要對自己小組成員和他人的探究過程進行評價和反思,提出有意義的意見,教師還要組織學生進行總結評價,讓學生填寫實驗的報告,用小論文的方式來說一說自己的體會,最后再對學生進行測試和評價,并把結果反饋給學生。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更加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并對他們進行恰當的引導,讓學生可以在自主合作的探究過程中增強自己的積極性,發揮自己的創造潛能和合作能力,最終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龍維娟.中學探究教學的教師專業素養研究[J].中等教育,2017(10) .
[2]董博清.基于思維導圖的中學物理教學實證研究[J].中等教育,2018(2) .
[3]姜順忠.中學物理教學中概念圖應用的案例研究[J].中等教育,2013(7) .
[4]陳惠敏.中學物理科學探究的理論和實踐[J].中等教育, 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