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
摘要:目的:分析永久性造口患者應用專業小組全程化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隨機抽取64例在我院采用永久性腸造口治療的直腸癌患者并經隨機序列法分為2組,探究組(n=31)和對比組(n=31)所有患者均采用健康宣教等常規護理干預,探究組患者聯合應用專業小組全程化護理干預,對比分析2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探究組患者健康知識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責任感以及自我護理技能評分均明顯高于對比組,2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探究組并發癥總發生率明顯較對比組患者低,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永久性造口患者應用專業小組全程化護理干預能夠使其自我護理能力得到提高并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專業小組;全程化護理干預;永久性腸造口;應用效果
作為臨床多發性消化系統腫瘤,直腸癌嚴重降低患者生存品質,Miles手術有助于促進患者病情改善。作為Miles手術有效治方式,結腸造口會造成患者正常排便方式發生變化,進而給患者正常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而且若患者缺乏專業護理,術后出現各類并發癥的可能性較大,甚至會導致患者出現社交障礙等心理問題[1]。此次研究旨在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永久性腸造口治療的患者應用專業小組全程化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隨機抽取104例在我院采用永久性腸造口治療的直腸癌患者,排除合并其他嚴重惡性器質性疾病患者、預期生存率不足1年患者、嚴重精神分裂癥患者。所有入選研究對象均經隨機序列法分為2組,探究組(n=31)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齡37-86周歲,平均(61.7±9.3)歲,對比組(n=31)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齡33-84周歲,平均(62.5±9.1)歲。所納入研究對象經分組后其基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術前由責任護士評估患者心態以及病情,對其加強健康宣教,術后為患者提供造口護理,同時為患者進行出院后造口護理指導,探究組患者應用專業小組全程化護理干預,如下:
1.2.1成立造口護理小組 成立造口護理專業小組,術前由主管醫生以及小組成員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并制定針對性護理計劃,術前進行造口定位,指導患者試戴造口袋,若患者心理負擔較重或者造口袋接受度較低,需要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以提高其造口依從性,也可通過邀請造口志愿者給予患者鼓勵和支持,為患者提供精神動力,進而增強其治療勇氣[2]。
1.2.2強化健康教育 患者與其家屬對造口缺乏全面的了解或者接受度較差,容易對造口術產生憂慮、絕望、恐懼、抗拒等心理,因此,必須強化健康教育,使患者明確接受造口手術對于改善其病情以及提高其生活品質所發揮的作用,向患者與其家屬介紹并展示造口袋,豐富其對造口袋相關知識的初步了解,進行造口定位時指導患者佩戴造口袋,使其了解造口袋的隱蔽性以及所發揮的作用,提高患者的治療配合度[3]。
1.2.3加強造口護理 安排造口護理專業小組全程對患者進行造口評估以及護理,術后觀察患者皮膚縫合部位與造口黏膜是否由于松脫而引發分離或者出血現象,評估患者造口功能恢復情況,主要包括造口排便、排氣時間,確保造口支架管松緊適宜,防止造口周圍皮膚或者黏膜受損。于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及其家屬示范造口更換方式,同時對其造口更換熟練度進行評估并及時給予其針對性疏導,確保患者及其家屬完全掌握造口更換技巧[4]。
1.2.4出院指導 于患者出院前評估其心理以及生理狀態、自我護理能力,鼓勵患者家屬為其提供精神鼓勵和心理支持,鼓勵患者多參加社交活動,為患者提供運動以及活動指導。出院時向患者發放隨訪卡,鼓勵患者及時就造口相關問題咨詢醫護人員并為患者提供專業性造口處理意見和建議[5]。
1.3觀察項目 設計自我護理能力量表,調查和對比2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主要包括健康知識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責任感以及自我護理技能。患者出院后對其進行為期3個月時間隨訪,統計和分析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應用 所用數據資料分析軟件為SPSS21.0,(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差異通過χ2、t檢驗進行比較, 表示計量資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則P<0.05。
2結果
2.1對比分析2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 與對比組患者相比,探究組患者健康知識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責任感以及自我護理技能評分均明顯更高,2組上述各觀察項目數據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對比分析2組患者并發癥情況 探究組并發癥總發生率明顯較對比組患者低,2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探究組出現并發癥患者為3例,對比組出現并發癥患者為8例,見表2。
3討論
直腸癌具有臨床發生率高、解剖關系復雜、手術治療不徹底以及術后復發率高等特點,由于肛管括約肌與中下段直腸癌接近,因此,手術操作無法使肛門以及功能獲得保留。Miles手術在臨床上有著廣泛應用,可顯著提升患者5年生存率,術后患者排便出口向腹部轉移,患者一時間通常難以承受,極大地損害其自尊心,甚至會出現社交障礙,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
專業小組全程化護理干預有助于豐富患者對造口相關知識的認知,有助于使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到增強,該護理干預模式優點表現為護理全程化以及師資專業化,由具有豐富臨床護理工作經驗的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針對性護理服務,為患者實施術前評估、健康宣教以及造口等位等術前護理,同時對患者加強病情評估、專業指導等,通過為患者提供專業化、連續性護理干預,既能夠減輕患者與其家屬對造口手術的恐懼感,同時還可使其手術依從性得到提高。
此次研究中,與對比組患者相比,探究組患者健康知識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責任感以及自我護理技能評分均明顯更高,探究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5.77%,對比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5.38%,2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永久性造口患者應用專業小組全程化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其自我護理能力并可使并發癥發生率得到有效控制,從而可使患者生活品質得到改善。
參考文獻:
[1]彭玉琴.全程化護理管理對腸造口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11):411-412.
[2]王慶喜,李云峰,孫曉敏.造口治療師連續護理干預在永久性腸造口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志,2016,5(2):188-190.
[3]趙平.連續護理干預對永久性腸造口病人護理知識和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心理醫生,2017,23(16):42-44.
[4]鄒艷.永久性腸造口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8,25(11):40-42.
[5]于曉仙.延續護理對出院后直結腸癌永久性腸造口患者的作用分析[J].心理醫生,2018,24(31):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