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宏樂
摘 要:增強企業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有助于審計機構作出準確的審計判斷,得出公正的審計結果。本文首先介紹了當前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面臨的問題,然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加強措施。
關鍵詞: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問題;加強措施
一、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面臨的問題
企業內部審計,指的是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依據國家有關政策法規,按照企業的要求,對企業各項經濟活動進行審核。企業內部審計的要旨在于檢查企業各項經濟行為的合法性、合規性和效益性,其目的是為企業各項經濟行為提供改進建議,以增強企業的內部管理能力,降低企業的內部管理風險,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所以,企業內部審計行為其實也是企業內部的一種經濟監督行為。要達到企業內部審計目的,首先就必須要保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從當前情況來看,企業在內部審計獨立性方面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在這樣一些方面。
(一)企業對內部審計獨立性不夠重視
一方面,企業領導對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的理解較為片面,認為增強內部審計獨立性一定程度上會對他們運用職權形成制約和掣肘,因此不愿意主動配合;另一方面,企業對保證內部審計獨立性的宣傳不到位,很對職工并沒有認識到保證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對企業健康發展的深遠意義。
(二)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較低
很多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在組織管理上都隸屬于企業財務部門,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工作人員不是對企業高層領導負責,而是對企業財務部門的負責人負責,以至于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缺失了獨立行使職權的能力,喪失了獨立監督評價的功能。
(三)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獨立性受到制約
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工資薪酬、福利待遇、崗位變動、職位升遷等都受其所在單位的組織部門控制,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與他們所在單位的組織部門結成的是一種依附關系,這種依附關系會讓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對組織部門有所顧忌,導致審計的獨立性受到制約。
(四)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性不足
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在企業組織管理體系中的地位較為尷尬,內部審計人員經常受制于人,所以很多高水平的專業人員不愿意到內部審計崗位上就職,他們更青睞的是財務管理機構,而現有崗位的審計人員一旦有了合適的機會就會跳槽,企業內部審計機構成為了無人問津的“是非之地”,現有工作人員的專業性明顯不足。
(五)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受到了市場經濟的沖擊
企業過于注重經濟效益的獲取,過于強調經營利潤的創造,更愿意把資金和精力投入到市場博弈中,而不愿意支持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以至于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在開展工作時,既缺乏人力支持,又缺乏物力支持,獨立性被嚴重削弱。
(六)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缺乏相應的法規保障
我國關于內部審計的立法比較少,目前可供參考的法律依據為審計署第11號文件《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而該規定又明確指出其適用范圍為依法屬于審計機關審計監督對象的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不屬于審計機關審計監督對象的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可以參照本規定執行。顯然,這一規定對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獨立性的保護是非常有限的。
二、加強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建設的措施
(一)加強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觀念建設
轉變傳統的內部審計觀念、加強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觀念建設,是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得以保障的重要前提條件,也是首要因素。所以,企業應首先強化內部審計獨立性的宣傳工作,要充分利用好自媒體、融媒體等多種傳播媒介的優勢,讓廣大職工全面認識、深刻領會保持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爭取廣大職工對保持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的支持;其次要重點針對企業領導開展內部審計獨立性的教育學習活動,轉變企業領導居高臨下插手審計事項的傳統觀念理念,在面對內部審計工作時,要讓企業領導學會放手,懂得放權,只要企業領導在主觀上接受了內部審計獨立性的工作屬性,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自然就會得到保障。
(二)加強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建設
保證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是內部審計工作開展下去的基礎條件,離開了這一基礎條件,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就有可能演變成走過場。而要想保證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首先要強化內部審計機構在企業管理組織中的地位,提高內部審計機構在企業管理組織中的級別。毫無疑問,內部審計機構在企業管理組織中地位越高、級別越高,其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也就越高。其次,要建立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可以直接與企業最高領導進行對接的工作制度,讓內部審計機構責任人直接對企業最高領導負責,消除其他部門和人員對審計工作的影響,保障審計獨立性,使企業最高領導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被審計對象的真實情況。最后,剝除企業內部審計機構與其他機構之間的隸屬關系,讓內部審計機構擺脫其他機構的制約和掣肘,使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得到根本性解放。
(三)加強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獨立性建設
審計人員是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實現審計職能、完成審計目標的能動因素,保證內部審計人員工作性質上的獨立性,是保障審計結果客觀性的必然要求。一般來說,在企業內部審計中,影響審計人員獨立性的因素有三個方面,分別是自身利益因素(審計人員出于對自身經濟利益的考慮而作出不恰當的職業判斷)、密切關系因素(審計人員由于與被審計單位人員有密切關系而在審計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采取對他們有利的做法)、外部壓力因素(審計人員受到企業內部審計機構以外的單位或個人如利益關聯方、企業有關領導等的施壓),所以,要保持內部審計人員工作的獨立性,就需針對這三個影響因素,采取對應的反制措施。首先,審計人員不能是近年來在被審計單位工作過的員工,要保證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沒有經濟利益勾連;其次,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領導不能有親屬關系,防止感情因素對審計獨立性造成滋擾;最后,建立審計工作保密制度和被審計對象回避制度,防止“案外人”對審計人員施壓。
(四)加強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制度建設
要保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不會受到審計機構以外力量的牽絆,就必須要為它的獨立性提供制度保障。首先,企業要為保證內部審計獨立性建章立制,對各項審計制度、規章進行明確規范,使審計機構在工作中有法可依,有據可循,保證內部審計機構開展工作師出有名;其次,企業要為涉及內部審計機構工作人員的事項建章立制,比如,把審計機構工作人員的人事決策、薪酬分配、獎懲制度等從企業統一的績效考核體系中剝離出來,不與企業統一的績效考核行為相掛鉤,削弱其他部門人員對審計機構人員進行績效考核評價的話語權,把對審計機構工作人員進行績效考核的重心移至審計工作的過程中,防止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會對其他部門有所顧忌;最后,要為內部審計工作程序建章立制,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必須嚴格遵循事先設定的流程,按部就班,有條不紊,也必須要為審計工作流程保留痕跡,保證有關部門“回頭看”時有跡可循。
(五)加強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
加強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既有助于增強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工作的獨立性,也有助于提高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工作獨立性的質量。因此,企業首先要有計劃地組織內部審計人員學習國家關于審計職業道德規范的相關內容,使他們在工作中不斷融入新的審計知識,堅定政治立場,增強抵抗外部壓力的能力;其次,企業要培養內部審計人員的自律意識,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責任感,保證內部審計人員在工作中做到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嚴于律己、不徇私情,使他們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政策法規的要求進行客觀公正的審計;最后,企業要制定激勵機制,對內部審計工作開展成效進行科學的評價,對在內部審計工作中剛正不阿、秉公辦事、成效突出的人員予以精神和物質雙重獎勵,從而提高內部審計人員工作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六)加強企業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結合運用
古語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獨立性方面,適當借助外部審計的力量也是非常必要和大有裨益的。首先,外部審計機構在某些領域的專業技能會更強,企業完全可以將一些復雜的、周期長的、專業性要求高的審計事項外包給外部審計機構,而企業只需要求外部審計機構做好保密工作,就可以保證審計過程的獨立性;其次,外部審計機構是社會上的獨立經濟體,與企業內部人員無論是在親屬關系方面,還是在個人情感方面,或是在經濟利益關系方面,都可能處在毫無聯系的真空狀態,這就有效屏蔽了企業內部人員利用職權對審計的過程或結果施加影響,從而進一步增強了審計的獨立性。
三、結語
內部審計是企業增加組織自我價值、改善組織運營模式、防止組織經營活動滑出正確軌道的重要措施,增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有助于內部審計機構科學、合理、公正、客觀地開展審計活動;有助于內部審計機構獨立行使檢驗監督、查錯糾弊的職權;有助于強化企業自我約束的能力,促進企業規范內部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
參考文獻
[1]苗雨君,官卓.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江蘇商論,2018(2):87-88+95.
[2]達勤勤.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對內部控制的影響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8(10):247+249.
[3]吳毓清.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獨立性研究[J].現代商業,2019(26):165-166.
[4]姚會利,李淑芹.加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利用內部審計創造價值[J].經濟師,2005(10):240.
[5]喬智華.提升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的措施與方法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9(2):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