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錦
摘要:電視節目中有一個重要板塊是社教類的節目,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興趣的變化,這類節目的收視率越來越少。其一是因為人們更加喜歡看一些休閑類和新聞類的節目;其二是因為這類節目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對于自己認知不夠明確、質量不好、沒有品牌等,這些因素限制了它的發展。本文對于這類的節目的重新構建進行了研討,這類節目需要打破原有的發展模式,從而推進它的轉型。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電視社教類節目;重構
在如今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產生了很多相關的技術,媒體形態也變得多種多樣。全球的人們之間都可以很好的交流,多人之間仍可以同時交流。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加大了傳媒行業的競爭。在這個時代,對于社教類的重要電視節目進行研討重構,改變它原有的發展模式是十分重要的。這樣的改變可以加快節目的轉型。
一、社教類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品牌管理
電視臺有很多方法可以吸引觀眾、鑄造口碑,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是建立品牌。如果要建立一個品牌的節目,電視臺就需要搜集很多的優質資源給予這個節目,盡可能的為它提供所有有利于它發展的東西,例如這個節目所播出去的時間段。如今,社教類雖然種類多種多樣,但是它缺少品牌的支撐,優質的社教類節目不多。總的來說,要想將社教類的節目變得品牌化還是很有壓力的。
(二)定位不明確
從社教類節目剛出來時它對于自己的定位就不夠明確,這個問題至今沒有解決。首先,“社教”這個詞會讓人以為它是做宣傳的。這類的節目的定位沒有娛樂節目那么明確。其次,它就像是一些專題節目的拓展。以前的專題節目都將重點放在了時間和容量上。所以采編部門對于一些具有很多內容的材料會做成專題的形式,尤其是人們比較關注的而且不會因為時間的變化而改變的內容。后來,社教類節目的定義擴大了,它的領域也開始細分了,可以分為科學、法制、少兒等。隨著我國紀錄片的發展,社教類節目也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形式。大多數制片人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不愿接受新的事物,仍在以舊模式運行著。所以我國社教類節目的市場受到了限制,發展遲緩。
二、社教類節目如何創新
(一)建立個性
社教類的節目要想吸引觀眾,既獲得經濟效益又獲得社會反響,就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形成具有自己特點的節目,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名氣,使自己的觀眾越來越多。因此,社教類的節目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客觀
因為社教類目主要是為人們提供社會教育,所以它需要尊重客觀事實。在《今日說法》的節目中,主持人的穿著和言行舉止都是具有要求的。當他們在敘述事件的時候,對于人物的名字需要采用化名,不能說真實姓名,要尊重別人的隱私權。節目在錄制的時候要考慮到別人的權益,體現出了以人為本的理念。節目對于播出的案件進行了分析,它站在客觀的立場上進行理性分析,主持人盡可能的還原事件的真相,從中為人們普及相關的法律知識,不帶入個人情感。
2.正面
這類節目主要起了引導作用,所以這類節目需要報道的都是正面的內容,要注意輿論的導向。《今日說法》這個節目報道的都是正確的東西,對于案件中不好的方面,都會對它們進行指正,讓觀眾形成正確的思想。此外,這類節目不能涉及一些不良信息,要強化觀眾們的三觀。
(二)重構營銷
社教類節目對于自己的受眾人群有準確的定位。以前的營銷方式都是對于受眾人群進行調查、了解,然后針對于他們的需求進行策劃節目。觀眾的定位可以讓節目組明確這個節目是要做給誰看的;受眾的調查是為了了解受眾人群;根據受眾人群的需求可以知道如何策劃節目;根據人們的看節目的習慣進行節目的錄制;在節目播出之前可以小范圍的測試推廣節目,擴大市場。
對于社教類節目來說,傳統的營銷方法既有好處也有壞處。要想使節目成功必須要有好的營銷方法。近幾年,社科類將自己的受眾范圍縮小,不斷地改善自己的營銷方法。因為互聯網的發展,社科類面臨著很大的競爭壓力。它只能不斷的提高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更好的發展。
面對當今社會如此大的競爭壓力,社教類的節目必須對于自己的營銷、體系和策略進行改善,從而面對觀眾的分眾化。社教類節目在對自己的內容和形式進行整改的同時,還需要改變自己的營銷模式。例如,不同題材的片子宣傳的對象不同,先明確受眾對象在全面推廣。以前的營銷方法是先對觀眾進行定位然后根據他們的需求制作節目,一旦觀眾對做出來的節目不滿意就等于這個節目無效,風險很大。改變營銷策略后,沒有固定的觀眾群體,社教類節目的種類也變得多種多樣,所以更容易找到合適的群體。
(三)關注人文
社教類的觀眾基本都是普通的老百姓,所以它的錄制需要從老百姓的角度進行,對于事物的敘述要客觀、真實,不能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使人們可以看清事物的本質,理解社會,記錄社會,吸引觀眾,激發他們的興趣。
社教類的節目重視人文,以教育為主,所以它需要塑造良好的社會風氣,關系人們的生活。對于制作者來說,首先要知道這類節目是以人為本的,所以在拍攝節目的時候需要重視這一點,記錄一切與人們息息相關的事情,這應該也是我國社教類節目的特點之一。
參考文獻:
[1]張鴻梅.電視社教節目的發展困境及突破[J].青年記者,2018(09).
[2]顏黎光.社教類電視節目的創新路徑[J].傳媒,2015(08).
[3]白秀麗.創新敘事方式增強社教類電視節目吸引力[J].科技傳播,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