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靜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循證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神經及認知功能的影響。方法:擇取醫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間收治的腦卒中患者100例展開分析,根據患者入院就診的編號來進行隨機分組,將單號的50例患者納入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將雙號的50例患者納入觀察組,給予循證護理措施進行干預,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神經及認知功能改善情況。結果:兩組患者護理前NIHS)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比對照組顯著更低(p<0.05);護理后觀察組MMSE及NCSE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臨床對腦卒中患者實施循證護理有助于提高其神經功能及認知功能,值得推廣。
關鍵詞:循證護理;腦卒中;神經功能;認知功能
腦卒中有稱之為中風,是臨床常見急性腦血管疾病,主要由于腦部血管阻塞或突發性破裂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對腦組織造成損害從而引起的一種疾病,根據其發病機制可分為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1]。循證護理是在循證醫學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護理模式,其較傳統護理模式更符合現代護理理念與需求。本研究觀察分析循證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神經及認知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擇取醫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間收治的腦卒中患者100例展開分析,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58~81歲,平均(74.24±5.86)歲。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56~79歲,平均(73.82±5.97)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 方法
對照組予以患者常規護理措施進行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同時予以患者循證護理干預。循證護理干預前先制定循證護理措施:①組織護士長、護士成立循證護理小組,根據情況進行小組人員分配,選擇經驗豐富的護士為組長,通過護士長、組長及護士三個階級進行護理管理,分配相應的任務。循證護理方案的實施:①護理人員為患者詳細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包括腦卒中發病機制、治療、康復護理的重要性等,定期舉報講座會談,組織病友交流,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促進良好配合的同時提高患者治療信心;②腦卒中患者常存在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心理問題對患者治療護理依從性、機體恢復、神經功能及認知功能恢復均有明顯影響,護理人員應與患者保持良好溝通交流,針對患者心理情況予以個體化的心理疏導,予以患者關懷與鼓勵,同時可采取播放輕柔音樂等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來緩解患者心理情緒。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神經功能情況,主要采取NIHSS進行評估,分數越低說明患者神經功能越好。②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后認知功能情況,主要采取MMSE及NCSE進行評價,分數越高說明患者認知功能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包對本研究數據資料進行處理,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計量資料,兩組神經功能評分及認知功能評分的比較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前后NIHSS評分對比
兩組患者護理前NIHSS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而護理后觀察組NIHSS評分比對照組顯著更低(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后MMSE和NCSE評分對比
護理后觀察組各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腦卒中作為臨床常見急性腦血管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因此腦卒中的治療、護理一直以來都是臨床重要研究課題[2]。腦卒中患者中主要常見于腦梗死和腦出血兩種類型,患者發生腦卒中后,容易引起神經及認知功能障礙等合并癥,不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使患者家庭負擔加重,還增加了腦卒中再次復發的幾率,如何有效提高患者神經功能、認知功能恢復效果一直是臨床有待解決的嚴峻問題。
以往在腦卒中患者的護理中主要采取常規護理干預,常規護理著重于患者疾病康復,而忽略了疾病以外的護理內容,故無法使患者神經、認知功能得到顯著改善。循證護理使近年來新興的護理模式,主要指通過成立循證小組,提出相關護理問題并查閱資料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及證據,審慎地對研究證據的科學性、可行性進行評價,獲得可靠的研究證據,并結合臨床護理實踐經驗、患者情況及患者實際需求,制定最適合患者的護理方案,并實施該護理方案。加之認知功能等方面的康復訓練干預,達到提高患者神經功能、認知功能的目的。
綜上所述,臨床對腦卒中患者實施循證護理有助于提高其神經功能及認知功能,使其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升,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杜立峰.認知干預對老年腦卒中后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7,20(17):99-101.
[2]梁俊華,劉芬,王漢等.針灸聯合穴位按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認知能力及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3):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