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明
摘 要:高中音樂的主要教學目的就是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幫助學生在課堂上緩解壓力放松自己,加強學生對音樂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學生在音樂方面有更深一步的發展。高中階段由于每個學生短興趣愛好不同,在以前階段所接受的音樂教育也不同,所以不同的學生的基礎是具有差異性的。高中階段學習壓力大,學習任務繁重,因此大部分學生都不愿意在音樂上花費時間,大多學生在音樂課上寫其他科的作業,因此高中階段的音樂課堂效率低。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該積極地在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提高高中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本文筆者基于多年高中音樂教學經驗,對于如何提高高中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提出了幾點行有效的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教育;音樂教育;培養能力;音樂鑒賞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因此音樂學科雖然不是一門書面性的學科,但也在高中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要。教師應該端正教學態度,注重對于學生的音樂教學,尤其要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學生通過對于中外音樂的鑒賞,幫助學生培養的審美和情趣,開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有助于幫助學生緩解學習疲勞,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加強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方法:
一、加強文化滲透
在高中階段,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蘊,身心發展也逐漸成熟,每個學生的審美體系已經初步形成,對于一些音樂作品可以通過欣賞和獨立思考產生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并且可以組織語言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在音樂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要向學生講解有關音樂方面的知識,還要把作品所涉及的歷史背景和音樂作者的人生經歷介紹給學生。這樣有助于學生聯系音樂作品的背景,對于作品進行整體的把握和理解,也給學生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充實了課堂的內容豐富了,課堂的形式。把枯燥無味的音樂鑒賞和故事情節的講述結合起來,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
對于音樂的傾聽是對音樂進行鑒賞和理解的基礎,大部分學生都比較浮躁,很難靜下心來去聽音樂。高中音樂教師可以通過設立情境,提出問題等一系列方式幫助學生融入到音樂的情景中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找出一些和作品相關的視頻播放給學生,這樣就增加了課堂的形式。在音樂播放完后,也可以讓學生談談對于所聽音樂的感受,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交流不同的意見……這些方式都幫助學生更好的傾聽音樂,理解音樂。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的看法,提高了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把流行音樂帶入課堂
傳統的音樂教學大多數帶領學生欣賞教材中所提到的音樂作品,教材中所涉及到的音樂內容雖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經典性,但大多數都是傳統的音樂作品,歷史比較久遠。因此目前的音樂教學大多是對于傳統的音樂作品的欣賞,教師往往忽視了現在的流行音樂。高中生的思想比較前衛,大多數學生都覺得對于想好音樂的欣賞過程是比較枯燥,難以理解的。因為他們在平常的生活中所欣賞的音樂也大多都是流行音樂,流行音樂也代表了現代音樂的發展方向,因此教師不防把某些經典的流行音樂作品帶入課堂,讓學生進行討論和分析。把流行音樂帶入課堂,學生對于這些流行音樂已經有自己的理解,在這些理解的基礎上學生可以根據老師的講解和討論有更深層次的認識。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方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了學生與音樂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拓寬了高中音樂的教學內容,增加了課堂的形式。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也很有必要。在信息技術逐漸發展的今天,多媒體教學在各個學科的教學過程中都廣泛應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也應該積極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尋找一些相關視頻和圖片資料,也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當下比較流行的音樂節目,利用多媒體直觀的展示給學生。但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注意“以聽為主,以看為輔”的理念,不要因為利用多媒體而忽視了音樂教學的本質。
多媒體教學只是一種輔助形式,其目的是在于幫助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音樂作品,講話教師在課堂上播放音樂、進行板書的程序。音樂教學的主要內容還是要讓學生多聽,用心聽。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聆聽幫助學生得到關于不同音樂的理解,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和音樂素養。
結語:總而言之,音樂鑒賞是音樂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之一,這也是音樂教學的傳統部分。高中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鑒賞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音樂需求。通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轉變課堂教學形式、加強課堂互動等一系列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教學中來。在音樂課堂中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幫助學生緩解平時的課程壓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孟陽.論高中音樂鑒賞最優化的教學方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01):153.
[2]張蘊.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流行音樂的作用[J].藝境(山西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3,(0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