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杏 侯麗群 李昕
摘 要:根據新課改的最新要求,結合計算機技術的實際教學情況,應該積極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例如采用混合式協作學習的方法,推動計算機網絡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既讓學生掌握理論與基礎知識,又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掌握實用的操作技術,才能夠符合新課程的改革要求,促進計算機行業的發展。但在具體的混合式協作學習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探究與思考。
關鍵詞:新課改;混合式協作學習;計算機技術
引言:根據新課程改革的最新要求,在計算機技術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建立符合素質教育目標的考試與評價制度,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而混合式協作學習的教學方法積極采用新興網絡技術手段,既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引導作用,又能夠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創造性與實踐力,貫徹了以人為本的教育觀,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通過分析了當前混合式協作學習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現狀與問題,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出了實現混合式協作學習效果的相關措施,為教學改革提出了新思路,新方法,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貫徹落實新課改的最新要求,使計算機的教學適應當代社會的需求。
一、重要性與價值分析
混合式協作學習的應用,有利于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的各項具體要求,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因此,應該提高對于混合式協作學習的重視程度,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其次,混合式協作學習的模式可以彌補傳統教學資源的不足,教師可以為學生選取優質的網上學習資源,供學生自主學習。最后,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的有效結合,不但增強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協作,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協作精神,也達到了教學相長的效果。
二、計算機技術教學現狀與問題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加深,改革力度不斷加強大,高校的教學水平也不斷提高,但在混合式協作學習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各種綜合因素的影響,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首先,計算機技術這門學科的學習難度較高,教師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其次,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學生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實驗課程較少,學生并沒有充分的時間去實驗,導致學生未能充分理解、應用抽象理論,學習的理論知識難以轉化為有效的實用技術,學生們只能紙上談兵,未學會實用的技術;第三,傳統的教學方法給計算機教學增加的難度,傳統的教學總是灌輸式的教授理論知識,而計算機技術的理論知識比較抽象,學習難度高,所以難以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事倍功半。而且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將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導致學生往往只學了計算機技術理論知識皮毛,缺乏實踐能力;第四,學生自身的差異性較大,計算機的知識基礎薄弱,大部分學生對于計算機的掌握應用只是簡單的游戲、聊天等,基礎比較薄弱。而這一系列的問題,導致了學生對于學習計算機技術產生了厭學心理,沒有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難以實現教學目標與教學效果。
三、實現途徑的探究
(一)采用多樣、靈活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習自主性。在計算機技術的教學過程中,仍然以傳統教學方式為主,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雖然這種方式有利于教師對課堂的掌控與管理,但是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缺乏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因此,教師應該采用混合式協作學習的方式,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積極采用新媒體技術,例如音頻、視頻、動畫、游戲、比賽等多種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理論知識與實用的技術。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學習使用新興的教學媒介,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二)加強協作學習,培養團隊精神。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案例、情境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有趣生動的情境,通過小組的方式,讓學生們分工合作,解決問題。可以將全班同學分組,每組人數不超過五個人,然后教師讓小組協作完成一項具體任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愛好、興趣,能力差異等因素分組,讓學生們彼此交流學習心得、交換學習技巧,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
(三)在實踐中檢驗學習成果。根據新課程的改革要求,對于計算機技術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理論上,必須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目前的教學中,理論課時安排比較充分,而實驗課時卻相對較少,必須從根本上提高對于實踐能力的重視程度。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加大對于實驗教學的課時,至少要向理論課時看齊,或者將實驗課時與理論課時徹底分開,作為一門單獨的課程。還可以采用企業實訓、各種比賽、游戲的方式,去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四)建立符合新課改要求的評價制度,傳統的教學評價過于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的評價,評價方式過于片面、單一,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改革的新課程要求評價主體、方式、內容等都要多元化,充分的認識學生,評價學生。教師可以設置各個章節的單元測試以及各類活動比賽,通過多種方式鍛煉、測試學生的能力,通過多元化的評價與考試制度,促進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提高,培養適合當代信息社會發展的高技術人才。
四、結束語
計算機技術這門學科,是實用型、創新型學科。因此,不但要注重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而且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貫徹落實新課改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采用多樣性的先進的教學手段,將傳統教學與網絡化教學相結合,采用混合式協作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同時要將傳統教學與網絡化教學合理有效結合,充分發揮網絡化教學的優勢,采用新媒體等各項技術手段,提高學生對于計算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大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我國培養高技術的應用型人才,促進我國計算機行業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彭紹東.大數據時代網上學習行為研究的挖掘方法模型與應用[J].電化教育研究,2017(01):72-81.
[2]彭紹東.混合式協作學習共同體的最近發展區、活動耦合與協同認知加工[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7(1).
[3]彭紹東.混合式協作學習設計研究的干預設計模型[J].現代教育技術,2017(06):72-80.
[4]何曉萍,楊鈺,梅鵬飛.國內混合式學習研究的可視化分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8(09):7-13.
[5]王祖源,張睿,顧牡,張志華.基于SPOC的大學物理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踐[J].物理與工程,2018,28(04):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