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映鵬
摘要:2015年兩會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定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主題,在此背景下,各大高職院校紛紛開始了“雙創”教育的探索,而民辦院校的“雙創”教育探索尤其突出。本文以廣東民辦高職院校的佼佼者——廣州城建職業學院為例,以城建學院的特色專業——工商管理作為研究對象,就“雙創”背景下的教學模式進行探究,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并就針對雙創背景下工商管理教學的重點,提出相關的優化對策,為其他民辦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雙創”教育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民辦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工商管理
自總理提出“雙創”主題以來,廣州城建職業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堅定走“雙創”教育的道路,以市場需求為中心,堅定地培養全面掌握工商管理專業基礎知識與核心技能為主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然而,在“雙創”教育背景下,廣州城建職業學院工商管理專業還存在諸多問題亟需完善,如何促進“雙創”教育與工商管理專業的深度融合,成為工商管理專業教師探索的重要時代課題之一。
一、工商管理專業與“雙創”融合的意義
(一)增加就業率,拓寬就業渠道
高職院校學生接受工商管理教育,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就業,民辦高職院校本身就不具備公辦院校的優勢,因此,尋求適合民辦高職院校教育發展的道路勢在必行。“雙創”教育與工商管理專業的融合,無疑為工商管理專業錦上添花,提高了工商管理學生的就業率,為學生就業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適應市場發展需求
“雙創”是時代發展的主題,素質教育發展的產物,工商管理專業學科教育與“雙創”教育的融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使學生不斷地自我完善,以適應市場發展需求。
(三)實現工商管理專業教學的良性循環
工商管理本身是一門理論性和應用型的專業,學生就業的崗位多為管理型崗位,工作辛苦,但是工資不高,很多學生不愿意選擇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習。而“雙創”教育的滲入,讓更多的學生看到了就業和創業的發展趨勢,投身于工商管理專業學習,實現專業教學的良性循環。
二、“雙創”背景下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對“雙創”缺乏全面認識
工商管理是一門與市場接軌比較緊密的課程,其核心課程包括人力資源管理、生產管理、企業管理、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等課程,而培養出來的人才主要以勝任生產、行政、人力資源、商務等重要崗位。“雙創”教育以培養學生具備創新創業能力,具備融合新觀點、新科技的能力,促進就業率的提高。然而,在“雙創”教育背景下,廣州城建學院的辦學宗旨還停留在培養高素質和高技能人才方面,工商管理專業也不例外,對“雙創”教育缺乏全面的認識,其教學的重心還是圍繞各類技能比賽中,缺乏相關的創新創業體課程體系的構建,雖然有相關的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并沒有把創新創業納入到人才培養計劃中。對“雙創”缺乏全面認識,直接阻礙了工商管理專業的進一步發展。
(二)工商管理專業與“雙創”教育缺乏深度的融合
在“雙創”教育中,專業教育是“雙創”教育的基礎,然而,當前廣州城建職業學院的工商管理專業仍然未能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教學還是圍繞考試通過率以及各種等級考試服務,創新創業教育并沒有落到實處,“雙創”教育與各專業學科缺乏深度的融合。作為民辦高職院校的學生,本身學習基礎比較差,創新創業能力缺乏,若沒有“雙創”教育環境氛圍的熏陶,各專業學科僅僅停留在基礎階層,直接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過于強調管理技能,缺乏創業能力的培養
“雙創”強調“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就業渠道。在當前信息技術發達的形勢下,給民辦高職院校學生帶來的挑戰的同時,也增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因此,民辦高職院校應該正確認識“雙創”教育的作用與意義,在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的同時,更應該大力發展“雙創”教育。但是,當前工商管理專業課程大都是以提高專業素質以及管理技能為主,缺乏創業能力的培養。從往屆學生就業情形來看,很多學生更愿意傾向規模較大,發展比較完善的企業就職,只有很少部分學生愿意到小企業就職,能夠創業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
三、“雙創”背景下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優化策略
(一)提高對雙創教育的認識
在“雙創”背景下,工商管理專業應該提高對“雙創”的認識。民辦高職院校作為培養工商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為了迎合“雙創”,提高學生的競爭力,學校應該積極主動,營造“雙創”教育氛圍,為“雙創”教育提供更完善的教學設施和設備;作為教師,應該改變思維模式,不斷提升自身素質,以培養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競爭意識和協作能力、以及多元化知識結構的工商管理人才為目標;作為學生,應該積極適應“雙創”教育的發展,在“雙創”教育中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發展道路,使自己成長、成才。
(二)完善創新創業課程教學體系
要想發揮“雙創”教育的優勢,工商管理專業必須完善創新創業課程教學體系,一方面,適當增加一些創新創業類的課程,例如“創業管理學”“企業家素質培養”等等,使“雙創”形成一個完整的專業課程體系;一方面,促進工商管理專業學科與“雙創”教育的深度融合,結合專業學科特點,注重專業知識與創業技能的交叉融合;另一方面,發揮“課證賽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科專業技能競賽、創新創業相關的實踐活動等等。
(三)確保學生專業儲備的同時,兼顧創業素質培養
工商管理專業學科繁多,教師在確保學生專業知識儲備的同時,兼顧學生創業素質培養,通過傳授相關的創業課程知識內容,促進學生知識結構體系的完善,通過完善管理綜合實訓室、華美樂等校內外實訓實踐教學基地,利用沙盤、ERP管理平臺等加強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形成創業交流和探討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業實踐交流的機會和平臺。
四、總結
總之,促進工商管理專業與“雙創”教育的融合,是民辦高職院校開辟特色教育的又一出路。作為民辦高職院校,應該積極看待“雙創”教育的發展優勢,結合專業學科教育的發展,以培養更多的既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儲備,又有創新精神,而且還具備創業能力的人才,實現專業與市場的無縫對接。
參考文獻
[1]伍海華,民辦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創業課程實踐教學改革[J],知識經濟,2018年.
[2]馬越,“雙創”背景下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研究——以大連科技學院為例[J],考試周刊,2017年.
[3]陳秀雯,工商管理專業培養學生雙創能力的教學模式[J],中外企業家,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