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飛
摘 要:中國是一個歷史悠長的國家,其擁有濃郁的文化底蘊,多彩的民族藝術。民族聲樂藝術也是其中一種。民族聲樂藝術經歷幾千年的沉淀,隨著時代的變遷不停地繼承和發展,不斷充實完善著自身。進入現代社會之后我過民族聲樂藝術逐步進入正式化系統化的發展路線。一種藝術的不斷發展和繼承是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廣泛交流和傳播的,聲樂的發展亦是如此。
關鍵詞:民族聲樂;傳播;途徑
一、民族聲樂的背景
在遠古時期,聲樂與人們的生活勞動有著密切的關聯,人們在勞動過程中不自覺的呼叫,某些旋律在特定的環境中重復出現,使之慢慢形成了最初的民歌。春秋戰國時期孔子愛樂,也非常懂音樂,他編輯了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反映了當時歌唱已經有層次高低的區別,說明了歌唱者中出現了專業化的方向,涉及到了調式調性的變化。漢代至南北朝期間,聲樂藝術主要體現在樂府歌曲和諸宮調發展而成的歌曲的表演之中,樂府詩的演唱吸取了《詩經》、《楚辭》那種入樂歌詩的表演,并有了發展。最簡單的如“徒歌”這種形式就如現在的“清唱”,這是一種古老的演唱形式,特點是不用樂器伴奏。
隋唐時期是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發展的第二個昌盛時期,由于結束了割據分裂的局面,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通過以絲綢之路為主的各種途徑,溝通和融匯了東西方音樂文化博采眾長,經過不斷融合和創新,形式多樣,主要有唐大曲和參軍戲等。宋元時期,城市的繁榮使我國音樂文化出現了巨大的轉折,音樂從宮廷流轉至民間,呈現出更為自由多樣的特點,尤其是宋詞和元曲的出現和興盛。明清時期,隨著人口涌入城市,各地區的民歌大量被帶入城市。城市藝人對其加工利用,文人對其收集、整理、出版工作。明清民歌中詞字安排不受格律詩的約束,內容靈活,純真自然。
清朝時期,西方的聲樂逐漸傳入,一大批優秀的音樂藝術家學成歸國,涌現出眾多的作曲家,民族聲樂藝術逐漸有了自己的創作。上世紀40年代,人民群眾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產生了大量抗日的民族聲樂作品。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步入了新的階段。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民族聲樂藝術發展。在這一期間,產生了大量的民族聲樂作品。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們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民族聲樂藝術迎來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期,在作品質量,演唱技巧等都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領域?,F在我國民族聲樂在理論,技術,形式,教學和創作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二、民族聲樂藝術傳播的特征
在中國的早期,生產力十分低下,民族聲樂是人民群眾最簡單的口耳相傳。人們在日常勞動中創造了歌謠,最初在勞動者之間流傳,之后再傳給后,但口耳相傳具有很多缺點,它只是人民群眾隨口之說,可能連最初的創造者都無法準確記得全部內容。易變性,穩定性差,準確程度在傳播過程中無法保證;易散性,由于年代的久遠,只能從零星的資料記載中略知一二,不過盡管如此,口耳相傳的原始形式依然為我們保留下了珍貴的精神財富。
文字譜為早民族聲樂的傳播提供了相對穩定的傳播媒介。同時岀現和發展的還有書寫媒介,人民群眾開始有意識地將文字書寫在書寫媒介上,文字減字譜的出現和書寫媒介的進步使民族聲樂藝術的傳播有了依附,為民族聲樂藝術的傳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傳播方式在不斷地向前進步,現代的傳播媒介發展得非常迅速,如果說古代傳播媒介的發展是逐步為民族聲樂藝術的傳播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那么,現代的傳播媒介發展的努力方向則是使民族聲樂藝術的傳播朝著便捷性,快捷性,多元化,以及專業化的方面發展。進入到現代社會之后,科學的發展日新月異,科技水平迅速提高,加之對外交流的日益頻繁,外來的先進思想和技術也不斷傳播到中國,這一切都推動著民族聲樂的傳播。當今的民族聲樂藝術傳播突破了口頭,書本等的局限,出現了磁帶,碟片,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豐富多彩的形式,這些不僅進一步擴大傳播的范圍,提高傳播的速度,還能進行實時的傳播,而且這樣更有利于傳播的各類信息的保存和流傳。民歌不僅走出了大山,走向了世界,甚至還跨越了歷史。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傳播的良好態勢正是得益于大眾傳媒的積極作用。
三、傳播的途徑
對人類整個社會發展歷程來說,互聯網的出現與使用是一次具有深遠意義的革命。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一直備受矚目,它在出現不久后就迅速崛起,被越來越多的大眾所接受,所使用,很快便獲得了主流化的地位,發展到今天就更為普及,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互聯網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在人們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
互聯網在傳播領域內有著深刻的,不可估量的影響,可以說它是當今時代最為先進的傳播媒介。網絡傳播擁有著眾多的優越性,例如,傳播成本低,傳播速度快,包含信息量大,能打破吋空局限,還能夠雙向互動,搭建互動的平臺。網絡傳播憑借其優越性,受到眾多領域的青睞,在民族聲樂藝術傳播領域也不例外。為了使受眾更多廣泛,在民族聲樂藝術傳播中也越來越多地使用網絡傳播。
電視傳播在現代應該說是最具有影響力的傳播方式。電視通過衛星將影像信號傳送到世界的各個角落,電視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了一種帶有普及意義的現代化的傳播媒介,電視傳播集視聽于一體,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有著重要的影響。
電視傳播是當前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傳播最重要的傳播途徑之一。雖然網絡傳播在些方面比電視傳播更先進,如,快捷性,互動的平臺等等。但電視傳播仍然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傳播方式,在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傳播過程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因為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觀眾主要是老年人和中年人,對年輕的觀眾的吸引力相對小。而網絡,在年輕人中間比中老年人中間有更大的影響力。
四、總結
我國的民族聲樂藝術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是民族所特有的,我們要充分利用傳播途徑去發揚我們民族聲樂藝術,讓民族聲樂藝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舞臺。
參考文獻:
[1]李萍.中國現代民族聲樂論[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劉雅旭,陳曄.中國傳統民族聲樂與現代化的中國民族聲樂涵義[J].黃河之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