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在強
摘要:水土保持是對自然因素和人為活動造成水土流失所采用的預防和治理措施,是河道治理的根本,是水資源利用和保護的源頭和基礎。通過水土保持達到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目的,長遠地看,還能有效地保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水利建設;水土保持;作用;應用
1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
從大的層面來看,水土保持工作具體包含行業標準規定的內在含義和法律明確的內在含義兩方面的內容,實施水土保持工作的目的就是要預防水土流失,提高水土資源質量,并極大的保護了水土資源,提升了土地的生產力還有水資源的使用效率,建立了十分好的自然環境,全方位的推進了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穩定發展。最近幾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獲取了十分不錯的成績,水利設備創建也有了全新的發展方向,在推進農田水利設施創建的環節中,長遠可持續發展觀念備受人們追捧,人們逐漸發現要科學合理的運用和保護水土資源,這樣一來,才可以保證農業的長期、平穩性發展。農田水利施工環境過程中水土的保持性工作是在這種環境下產生的,其是水利工程建設時間長遠發展的重要對策,針對保證中國農業的長遠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等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水土流失的危害性
針對水利工程施工來講,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十分的大,其會造成枯水季節的嚴重缺水,造成水源的枯竭,甚至會造成河道的水流斷絕。水源主要出在土壤顆粒的空隙中,土壤會伴隨著水源的流動而發生改變,進而造成土壤里面的水越來越少。從水資源的角度來看,假如出現水土流失的情況,就會造成枯水期缺水,豐水期水量不斷增加。與此同時,水土流失同樣會造成梯田或是水塘等出現淤泥道德堆積,這樣就會使得儲水容積不斷的減小,同樣就會造成枯水季節水量的不斷減少,然而豐水期則正好相反。假如出現水土流失的情況,會為枯水期還有洪水期水量帶來相反的影響。一般來說,一些地區假如存在十分嚴重的水土流失,植被就會遭受到巨大的損害,這種情況大部分出現在山區。在暴風雨季節中,地面的坡度表現出不斷增大的走向,假如植被的規模或是數量比較少,就會直接影響地面攔截水的能力,然而水土流失會直接降低土壤中應該有的含水能力,降水的速度假如高于滲漏的速度,就會造成大規模的徑流出現,甚至出現山體滑坡。事實上,從過程的層面來講,暴雨與洪水十分的相似,假如洪水出現,并且摻雜著泥沙,就會直接影響到下流居民的生命安全。暴雨經過之后,十分容易產生各種地質性災害,例如山體滑坡還有泥石流等,從而產生巨大的山洪,直接危害人民群眾的生命與財產安全。
3水土保持的問題和原因
河道治理工程中出現的水土流失等問題主要是由于在整個工程中沒有明確的規范說明,沒有詳細的指導措施,造成問題出現之前沒有進行有效的防范,問題出現后也沒有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解決。另一方面是河道治理工程中沒有對水土保持給予足夠的重視,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施工人員都沒有認識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在工程中時常出現忽略的情況,而且有的工程為了趕工期、減少工程開支直接忽略水土保持治理,這給后期發生水土流失等問題埋下了諸多隱患。水土保持治理問題應該被重視起來,雖然水土保持不像其他工程可以直接看到工程效果,但是水土保持的治理是防患于未然并進一步保證河道治理工程的安全有序進行,根據實踐可以證明,水土保持治理的必要性不容忽視。所以,無論是設計單位還是施工單位都應重視水土保持治理工程,認真貫徹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全面規劃、綜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科學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針。
4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分析
4.1確保生物多樣性
圍繞生態優先,與生物多樣性原則展開水土保持設計,是指借助地方物種,構建生物群落,以保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包括生物遺傳基因、生物物種與生物系統的多樣性,對維護生態物種多樣性有著現實意義。
4.2注重鄉土化設計
鄉土植物環境適應性強,對生態環境恢復有著積極促進作用。不僅恢復生態環境效果顯著,同時成本低,合理搭配可顯著提高經濟與生態效益。
4.3應用生態修復新技術
針對于地勢陡峭、降雨量小、土層瘠薄的水利工程建設,水分、土壤對施工區的生態恢復影響大;對此,可引用新型的生態修復技術、材料等,減少施工對水土流失的影響,同時確保生態恢復效果。
4.4加大資金投入
資金投入對水土保持、治理工作順利展開有著重要意義。資金投入有利于工作技術與設備的優化,以及各種新技術的引用,從而提高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工作成效。除此之外,還需加強對人才的培養,提高其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的同時,成立科研隊伍,加大先進治理技術的借鑒與引進,確保水土保持工作、水利工程建設工作順利展開。
4.5加強宣傳
水土保持工作,作為與人們生活質量相關聯的公益性工程,首先人與自然間應和諧相處。其次利用現代媒體影響,提高群眾對工作展開的認識與責任,以及水利工程建設的監督意識。最后各部門應當合理借助群眾力量,確保水土保持工作順利展開。
4.6綜合治理
水利工程建設中,應當加強對堤防、蓄水與引水等工程的認識,改善坡形與溝床,切實預防水土流失。挖方區需設置排水渠、截流溝、抗滑樁、擋土墻等工程措施;降低重力侵蝕影響。回填區應整理坡形,同時敷設林草,減少施工中的水蝕風蝕等侵蝕。臨時占地加強防護與以整理、補植。施工中的棄碴循環利用。溝道內需設置谷坊、淤地壩等治溝工程,減少邊坡淘涮。臨時生活區禁止向農田排放污水與生活垃圾。
5結束語
隨著水利工程建設事業的不斷發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展開也越發自如。為提高工程建設的經濟、生態效益,除原則性展開水土保持工作外,還需加強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宣傳與資金投入,切實提高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確保水利工程建設順利展開。
參考文獻:
[1]李國召.水利工程建設中的水土保持與可持續發展分析[J].工程技術研究,2018(01):179-180+213.
[2]張艷娟.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設中的應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7(23):126-127.
[3]王黎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應對措施淺析[J].水利技術監督,2013,21(04):29-30+36.
[4]解新芳,趙發云.水利水電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編制中幾個問題的探討[J].中國水土保持,2000(01):37-39+47.
(作者單位:荊門市漳河水庫三干渠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