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平
摘 要:晉劇作為山西省的地方戲曲,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必要促進其的傳播,但是在當前晉劇傳播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的不足。本文以新媒體環境為切入點,具體探討在此背景下的晉劇的傳播,通過對新媒體環境下晉劇傳播問題的論述,本文依此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晉劇;新媒體環境;傳播
戲曲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燦爛的一環,晉劇是中國戲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歷史中一代代的人們為了促進晉劇的傳承與發展進行了持之以恒的努力,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晉劇已有所中落。在當前新媒體時代下,如何讓晉劇的傳播得以轉型升級,再次讓晉劇煥發生命力,對其傳播的方法進行改良是本文研究的主題。
一、晉劇的發展歷史與現狀
戲曲始于先秦時期,自濫觴期以來通過不斷的吸取地方習俗和當代的時代特色逐漸成長到成熟,直到宋末元初,戲曲基本成型。戲曲在元代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以元雜劇為代表,又在明朝和清朝不斷對其進行完善,經歷了上下近2200年,持續發展到現代。在這其中,晉劇又是在土地革命時期開始系統化的發展,到現在也有近七十年。晉劇是以山西農村的戲曲為基本進行發展,在農村形成的淳樸的對戲曲的需求,隨著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晉劇也在城市獲得了強大的生命力。特別是80年代以來的改革開放后,在人們逐漸實現溫飽開始追求精神上的娛樂要求以后,晉劇在起初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在晉劇隨著人口遷移從農村向城市發展后,晉劇自身的局限性暴露無疑。晉劇自身發展與時代脫節,晉劇創作和表現得創新程度嚴重不足,喜歡晉劇的人們逐漸因為老齡化而凸顯出晉劇與年輕人的距離漸行漸遠,以上種種問題顯露出晉劇并沒有根據自身實際的特色與時代發展相協調,過于保守,忽視創新。而且本身晉劇這種文化并沒有改變其來自農村的特性,批判的揚棄還略顯不夠,與當前人們的精神需求和體驗相違背。晉劇為了適應城市而改變的效果不佳,反而還會因為過于討喜城市到導致最基本的農村觀眾放棄晉劇。綜上所述,晉劇處于一種發展的陣痛期,需要對其傳播指明發展的方向。
二、新媒體時代晉劇傳播的不足
(一)藝術的多元性對傳統晉劇藝術的影響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種各樣的藝術形式紛紛進入和影響我國的文化市場,而在這種情況下,傳統晉劇這種發展較為單調保守的藝術形式已經被多元化的其他藝術遠遠甩在身后,晉劇的傳播范圍存在著廣發的阻滯。雖然在新媒體時代,我們從新媒體的特性和有點出發,發現其與晉劇相融合,可以為晉劇的傳播帶來新的發展方向和發展媒介,然而在這一點上,由于其他藝術形式的先發優勢和融合優勢,相比晉劇存在著更為良好的融合性,獲得更為深入的認可。而且晉劇的發展偏安一隅,僅僅在山西當地獲得了發展,但又由于山西整體經濟發展在我國各省中僅位列中游,實際的傳播技術和經濟支持相比其他經濟發達地區還存在著差距,進一步加大了傳播的極限。
(二)晉劇本身特色和新媒體傳播的隔閡
晉劇的表演是一類動態的表演藝術,晉劇演員需要在較為有限的舞臺上和固定的時間范圍內進行動態的表演,包括形意舞白四類表演,即演員靜態的動作造型和表情、表現出的精神意境、附帶的舞蹈動作以及臺詞念白的語言韻律,以此表現晉劇的劇情和意義。晉劇還存在著具有深入山西鄉村特色的一些內容。以上晉劇的本身特色和新媒體針對晉劇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隔閡。新媒體傳播僅僅只是截取晉劇表演中具有代表性、深刻性的表演片段,這種截取在主觀上會將新媒體傳播執行人對晉劇的主觀理解和態度蘊含在截取的晉劇選段之中,影響和引導觀眾生成自我對于晉劇的看法,從而可能導致與晉劇本身的意義南轅北轍。尤其在新媒體傳播中,會對晉劇的某些片段進行特寫處理,而晉劇的表演人員的表情并不是那么突出,因此需要對晉劇本身的藝術形式進行改變,即施以合理的裝扮,與晉劇原來淳樸的鄉村特色也生成了隔閡。
(三)新媒體與當前晉劇觀看人群的需求相背
晉劇的主要消費人群仍然是山西地區的中老年人,在年輕人群體中的推廣仍然效果不高。新媒體的使用人群目前主要也是年輕人群。對于老年人來說,思想中開拓意識不強,有些局限和保守,在實際使用中甚至會出現對新媒體的抵觸心理。即使有一部分老年人因為對于晉劇的喜愛漸漸學習新媒體的操作,但是由于自身知識的有效,對于新媒體的使用仍然欠缺效果,導致老年人在操作多次仍然無法完全滿足自己的實際需求的情況下,對于新媒體無奈放棄。
(四)新媒體從業人員無法有效推廣晉劇藝術
新媒體從業人員在努力推進著新媒體的發展,而新媒體的從業人員作為新創行業的從業者大部分都是年輕人,他們的總體特征是對新媒體有著較為完善的了解和實際操作能力,而且會在網絡不停吸取行業內的發展新態勢和新要求,學習到新知識。但對于與他們工作、生活實際相距甚遠的晉劇來說,新媒體的從業人員顯然對晉劇的了解不深,缺乏相關的賞鑒知識,更不用提對于晉劇片段的合理挑選,導致他們無法有效推廣晉劇藝術。
三、新媒體時代加強晉劇傳播的建議
(一)尊重新媒體傳播規律
國家對于戲曲傳播的政策要求在2017年6月前建立地方劇種數據庫和交流平臺,為像晉劇這樣的地區劇種提供了傳播的基礎。另外文化部也制定了政策明確了地方需要對于地方劇種進行保護和支持。以上都是晉劇得以有效傳播的基礎,為晉劇新媒體的傳播提供了多元化的數據庫、個性化的地方政策支持以及互動性強的晉劇信息交流平臺,必須對于新媒體傳播的規律進行尊重。因此對晉劇進行新媒體傳播,首先要做好晉劇的藝術特色、歷史起源、發展內涵、表現形式藝術價值以及傳播方法的考量和新媒體計劃的制定,并且要根據新媒體傳播的技術特點,包括現今流行的云技術、大數據技術以及融媒體多元化傳播,將晉劇的新媒體傳播在晉劇數據庫的歸納和分析落于實處,構建一個新媒體和晉劇的信息交流和共享體系。而且山西當地文化部門對于晉劇的新媒體傳播的支撐政策制定也必須遵循新媒體的發展規律,與時俱進,對于晉劇在新媒體傳播下的發展進行更新的政策修訂,做到晉劇的相關政策支持技能做到形式創新,又能做到內容詳實。
(二)領悟新媒體思維,提供多媒體傳播平臺
新媒體不同于傳統媒體,是在傳統硬媒體如報紙、雜志等以及軟媒體如廣播、電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的媒體形態,通過互聯網技術,讓用戶較為容易的從移動端和電腦端獲取自己所需的服務。新媒體傳播的優點為便捷獲取,不受空間、時間的局限,容量無限等,逐漸成為當前社會對于藝術的最主要的傳播方式。目前以京劇、黃梅戲以及粵劇等地方戲曲通過新媒體平臺的載體,取得了較為優秀的傳播結果,獲得了較多新人群進行觀看,其中甚至有很大一部分為年輕熱。而目前晉劇則在新媒體平臺的應用上發展較為遲緩,對于新媒體傳播的應用還主要是一些晉劇相關的微博、微信公眾號,但是這種新媒體的應用仍然處于一個較為低級和粗放的層次。維持我們可以為晉劇提供更多新媒體平臺的載體進行發展,例如晉劇的官方網站和播放平臺網站,晉劇劇院的移動app,數字電視上山西地區的itv的晉劇專區等,深化更廣的渠道進行傳播。
(三)以市場化導向為傳播根本,完善新媒體傳播效果評估
雖然藝術傳承的任務很重,但是相當一部分戲曲要想發展就必須走向市場,這既有賴于政府支持,也要發揮戲曲從業者自身的創造力。對于晉劇的新媒體傳播來說,必須要以市場化導向為傳播的基礎,尊重戲曲市場的發展規律。政府在對晉劇新媒體傳播的支持下,可以進一步對晉劇的新媒體傳播效果進行評估,例如政府可以將涉及晉劇傳播的新媒體平臺的晉劇作品的播放次數、點擊頻率、主要觀看人群分類以及銷售收益等數據獲取,進行相關的數據分析并與山西本地晉劇傳承的研究機構進行研判,通過產學研的協作作用尋找出優化晉劇傳播的更好建議,例如對于當前具有較強傳播效果的新媒體平臺進行一定的資金或政策獎勵,激發地方晉劇劇團、劇院的創作熱情,讓他們可以創造出更好的晉劇作品,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依托新媒體平臺更好實現晉劇的保護、傳承與發展。
對于晉劇來說,做好晉劇的傳播工作符合習近平總書記對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論述。晉劇需要更加開拓自身的傳播范圍,影響更多的受眾,讓他們接觸晉劇,并且喜愛晉劇。在新媒體時代對晉劇的傳播需要尊重新媒體傳播規律,對晉劇的陳舊曲目進行更新,讓它的內容與新媒體傳播相適應;提供豐富的新媒體平臺對晉劇進行更多層次多角度的傳播;并且及時對傳播現狀進行效果評估。只有這樣經過多方面的努力,才可以讓晉劇這一傳統文化在新媒體時代展現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 李成麗.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發展[J].大眾文藝, 2009,17:219-220.
[2] 邱懷生,蘆柳源.傳統媒介變革下的中國傳統戲曲發展—以晉劇為例[J].藝術百家,2016,05:29-30.
[3] 邱懷生,郭賓.對晉劇藝術經營模式與方法的反思[J].文藝研究,2013, 06: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