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花?
摘要:本文對習總書記文化自信與傳統文化思想深入解讀的基礎上,嘗試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通渭小曲”為著眼點,使學生感受通渭小曲的文化內涵,深刻理解其文化精髓,接受其文化的熏陶,從而幫助學生汲取不同時代背景下小曲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形成對個人和社會乃至國家三個層面有益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文化自信;通渭小曲
一、習近平的文化自信與傳統文化觀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的報告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堅實根基和突出優勢,就在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是我們最深厚的軟實力”。[1]
二、通渭小曲介紹
通渭小曲是與當地緊密融合的產物是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之一,于2011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小曲的唱詞唱曲自覺遵循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表達忠君愛國、百善孝為先、仁義禮智信等情理的社會共識,對維護社會和諧、促進公平正義發揮著很大的陶鑄作用。通渭民間將戲曲簡單地分類為“家戲”和“國戲”,家戲以倫理道德為準繩,“國戲”以忠臣節義為依托,反映民間樸素的家國情懷。[2]
三、培育和提升文化自信,必須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
列寧曾說“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 “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不是朝夕形成的是在 5000 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積淀下來的,充滿理性和生存的智慧,對當代青年有啟迪、借鑒作用,在世界幾大古代文明中,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沒有中斷并延續發展至今,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華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培育文化自信的底蘊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勤勞勇敢、開拓進取創造了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其中所蘊含的為官之道、人生哲理、理想信念、為人處世、和成功之略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也成為我們提升文化自信的底蘊與基石。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增添我們內心深處的無窮力量。特別是作為肩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大學生來說要想今后自身有更大的進步與發展,就要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奠定思想基礎。
如果一個人對本國的傳統文化不認同,沒有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那么何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舉個例子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是對個人層面提出的要求,如果這一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破裂,那么,何談社會層面和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在我國古代社會就對君子提出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境界追求,試想一個不修自身的人如何做到更宏偉的人生追求?因此傳統文化對君子的期待和目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人的要求不謀而合。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的來源
繼承和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愛國主義情感。
正如習近平要求:“要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1]
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需要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來支撐。將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不但可以使優秀傳統文化最大限度地展現自身的教化功能,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優秀傳統文化對人的積極影響,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培育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做到智育和德育的有機結合。因此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資源,從中可以汲取豐富營養。
四、對頗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的弘揚,增強大學生的認同感和凝聚力
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各地特色文化形成的教育資源非常豐富,為培育大學生文化自信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充足的實地資料。
挖掘通渭小曲所蘊含其中所蘊涵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者愛人、與人為善等優秀的傳統價值觀,將之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僅使受教育者在體驗文化的同時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而且使得通渭小曲通過教育的手段得到更好的保護與傳承。
例如通渭小曲的“國戲”中倡導愛國主義精神及人道主義精神,如“為國捐軀”、“精忠報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等民族氣節和家國情懷等,都展現了華夏民族超凡的民族精神。是我們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強有力的支撐。
五、結語
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更不是停留在書本的理論知識和口號,如果在學校教育中引入傳統文化的熏陶,使得傳統文化的影響滲透到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那么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會以一種自然和無意識的方式潛移默化到內心深處,努力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變成日常的行為準則,進而形成自覺奉行的信念、理念。[3]針對日趨嚴重的青少年道德滑坡問題,我們的德育教育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孟憲平.論述的習近平關于文化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重要特征分析[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9.01.25.
[2]杜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文化自信[J].探索,2017.04.15.
[3]十九大報告、習總書記重要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