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淳
摘要:近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我國教育事業發展迅速。作為一門兼具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學科,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最為重要的基礎學科,是學生有效學習、自由發展的沃土。在新課改不斷推進的大環境下,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也面臨著更多的要求與挑戰。
關鍵詞: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引言
隨著我國整體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各行業發展迅速。小學語文是最能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學科,只有保證小學語文教育的質量和水平,才能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文字素養,為未來的個人發展和人際溝通打下堅實基礎。
1落實學生地位,推動教學理念革新
學生是課堂教學環節中的學習者,他們是課堂的主體,更是推動課堂教學進步的動力,所以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對于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傳統教育模式下,語文課堂更多的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教師所教授的知識,這種方式雖然能夠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但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知識探究主動性的激發極為不利,所以教師需要革新自己的教學理念,落實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來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借助測試掌握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水平,然后通過對學生上述表現的綜合分析設計出符合他們實際需求的教學模式。例如,有的學生在語文學習習慣上表現欠佳,那么教師就可以在教學中多設計一些有助于習慣養成的內容,借助規范的學習方法帶給學生學習行為指導,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為他們的學習進步打下堅實的基礎。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交流溝通的能力,并且語言的本質就是交流性活動。因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增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頻率,可以促進教學活動有序進行。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與教師之間是平等的,以此增加教師的親近感,使學生能夠對教師有較強的信任感。為了達到此種師生關系,教師要尊重學生,課下多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并且保持學生所具有的個性。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多加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對于回答正確的學生要給予夸贊,促進其更好地學習;對于回答有誤的學生,要先對其進行肯定,然后再指出其錯誤,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3基于新課改理念組織教學工作
新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科素養以及綜合素養的提高做出了明確要求,基于此,小學教師要將新課改理論深入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來,全面把握新課改的要求、內容,并以此為開展教學工作的基礎。除此之外,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教師本位”理論,基于新課改理念,充分樹立起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并基于不同學生的實際需求,建立起個性化的教學方案,持續創新與突破。例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發揮組織者與引導者的作用,改變傳統的讀文章,找答案,體會文章思想的教學模式。從語感培養等方面組織閱讀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生活體驗理解文章,使學生在獲得良好閱讀學習效果的同時,也能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除此之外,基于語文學科文以載道的特征,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挖掘語文學科中的價值,培養學生堅強的品質,發現生活中的相關素養,使學生獲得自然的審美情趣。
4進一步豐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小學生處于思想萌發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個人潛能和想象能力的開發和培養。例如,在《雨點》課文的教學中,有部分擬人化手法,如“睡覺”“奔跑”等詞,教師以此為切入點,讓學生自己去想象雨點是如何睡覺和奔跑的,同時讓學生互相討論,下雨時自己看到的雨點是什么樣的,有何感受?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也能將擬人手法的使用方式和效果教授給學生,發揮一舉兩得的作用。當然,除了提問的教學形式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前置作業的方式來鼓勵學生提前預習教學內容,例如,在《珍珠鳥》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進行預習,鼓勵家長陪同學生通過互聯網、圖書館或其他方式提前了解珍珠鳥的習性和特點,做好知識儲備,并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知識小競賽、小比拼,讓學生感受到知識帶來的滿足感和快樂,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5設計生活實踐,提高知識應用水平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水平是新課程的重要目標。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師注重知識教學,卻忽視知識的應用,這使得很多學生都變成了只會紙上談兵的“理論家”,這既不符合小學語文學科目標,也不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教師想要讓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并學會應用,就必須要為學生創設應用環境,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獲得鍛煉,課后作業作為考核學生學習能力的主要方式,其可以通過融入生活化內容來達到這一目標。例如,在每年的寒假我都會為學生布置“寫對聯”的活動,我要求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來為自己家寫一副對聯,由此讓學生在應用語文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和探究,讓他們能夠獲得語文知識應用能力的提升,也為學生的語文素養構建打下良好的基礎。
6基于新課改創新教學方式
新課改強調,在教學中要打造有效課堂與高效課堂,對有限的課堂時間進行高效利用,創造出更大的教育價值。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要積極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與優化,基于語文學科與小學階段學生的特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具體來說,備課階段,教師要思考如何選擇出符合學生學習興趣,能夠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教學內容,并精心設計課程。在課堂教學時,可以通過情境創造、小組合作、分層教學以及游戲教學等豐富教學方式,調動小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加強課堂互動,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中,對語文知識有進一步的理解。
結語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為現代教育提出了許多新的思想、新的理念以及新的教學方法。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也要順應發展趨勢,轉變教學觀念,優化識字、組詞、寫作等教學過程,推動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云.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實踐[J].學周刊,2017(28).
[2]劉善玉.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創新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2)
[3]嚴小翠.淺談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44):32.